查看原文
其他

北师大人在两会丨听听他们都说了什么(二)


7


庞丽娟:加快学前教育立法进程


庞丽娟: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副主席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明显发展,但仍是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在中西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尤其普惠性资源短缺、运转困难、师资匮乏等问题突出。”今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北师大教育学部教授庞丽娟建议,加快推进我国的学前教育法立法进程。

庞丽娟说,2017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达79.6%,但一些中西部、农村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在50%以下,有的贫困县仅30%—40%;还有一些乡镇尚未能实现拥有一所中心幼儿园。另外,一些幼儿园因缺乏经费运转困难;一些已建园因缺乏师资开不了门;也有一些园因缺乏专业合格教师,小学化现象较为普遍,或教育质量不高。

庞丽娟分析认为,存在上述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对学前教育性质、定位缺乏真正认识,一些政府部门对发展学前教育的主导责任不明确,或者落实不到位;深层次原因是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投入体制、办园体制、教师政策制度等短板依然突出,适应于我国新形势下新要求的体制机制尚未有效建立。而最上位、根本的原因则在于我国尚未有国家层面、专门的学前教育法,缺乏对上述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

“因此,亟须加快学前教育立法,推进立法进程,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着力补上学前教育这块短板,保障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庞丽娟建议,我国的学前教育立法,应坚持公益与普惠、政府主导、改革与创新、公平与均衡的理念,把立法的重点,一方面放在明确学前教育性质和定位、职责及分工协调机制、管理体制与机构、督导评估与问责制度、财政投入体制和运行保障机制上;另一方面应放在确立以公办园、公办性质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并多元共同发展的办园体制、明确学前教师的身份地位等基本权益与保障,以及建立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学前教育扶助制度上。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记者:柯进 禹跃琨




8

刘焱:改变托管现状,婴幼儿的成长需要家长、托管机构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刘焱: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2016年1月1日,中国正式施行“全面二孩政策”。一直以来,中国大多数家庭都是“双职工”家庭,也就是夫妻双方都工作,因此,自“二孩”开放以来,幼儿和小学阶段子女托管成为社会关切的问题。

在全国两会上,刘焱委员表示,0-3岁是婴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尤其要关注孩子的家庭养育与教育,如果一味地将孩子托管,将会导致孩子养育与教育的缺失,从而影响孩子心理与生理健康。

刘焱表示,在培养儿童兴趣方面,家长要尊重孩子,根据孩子自身规律,选择适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当然,当今社会年轻父母承担着巨大压力,社会各界都应关注婴幼儿教育的发展。

2018年数据显示,中国共有幼儿园26.67万所,普惠性幼儿园18.29万所;2019年2月,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6.18万所。

文章来源:人民画报

作者:克力奇




9


冀永强:社会闲散青少年需要特别关爱


冀永强: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宁夏区委会主委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1978级本科、1984级硕士


一个孩子从出生起至少要一年左右才会走路,牙牙学语至十八岁成年,这十几年里,孩子始终需要父母的关心、照料、引导。而大部分父母都会持续照顾各自的孩子,直至他们工作、成家,有能力的甚至会继续照顾孙辈。

但现实是,不是每个孩子生来都能得到父母长期、持续地关爱和照料,如父母离异、意外离世、生病、服刑、外出打工等等。如此,孩子的成长过程会遇到更多困难,难免脱离正常轨道,人生“跑偏”。

孩子们“病”了该怎么办?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宁夏区委会主委冀永强准备了一份大会书面发言,他将关注目光投入到一个特殊的群体上——社会闲散青少年。

冀永强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些孩子年龄在6至25周岁,处于失学、失业、失管状态,他们中大部分是家庭出了问题,这时候学校、社会都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去关注他们。

家庭变故是青少年“闲散”的主要原因

澎湃新闻:怎么定义社会闲散青少年,怎么发现这个问题的?

冀永强:问题是调研发现的。2018年8月、11月,民盟宁夏区委会和共青团宁夏区委员会一道组织了两次调研,发现有些年龄在6至25周岁之间的孩子,处于失学、失管或失业状态,这群青少年被称为社会闲散青少年。

以宁夏为例,有关部门2017年最新的摸底调查显示,全区各地上报这一群体的人数近2000人。

澎湃新闻:这些青少年“闲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冀永强:调研显示,这类青少年中家庭关系不和谐(分居、重组、单亲等)占73.4%;辍学原因中个人因素占94.4%。大部分是单亲家庭,而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增加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强,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数量也在增加。

这些人虽然表面“闲散”,甚至一部分人还有不良行为,但都是事出有因,家庭生活遭遇过变故和不幸,各种主客观因素交织在一起,才一时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其实他们的内心更渴望理解、包容和关爱。

学习、就业、缺少关爱,是这些青少年的主要困难

澎湃新闻:他们的困难是什么?

冀永强: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6岁至18岁的孩子占73.2%,初中毕业未升学的占90%,初中以下学历的占10%,文化水平整体偏低,影响着他们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其中18岁至25岁最需要的不是经济帮助,而是就业扶持(占47.4%)。

总体而言,18岁以下,主要是复学升学的问题,18岁以上主要是一技之长和就业的问题。家庭破裂,主要是监护人关心关爱的问题,违法犯罪的,主要是后续融入社会的问题。而且经专业心理健康咨询机构评估,由于关爱和帮扶的力量有限,有50%以上的社会闲散青少年被预警为有违法犯罪倾向。

家长需要上“家长学校”

澎湃新闻怎样能更好地帮助这些青少年?

冀永强:这些青少年中大部分学习不好,由此丧失学习信心,最终放弃学业。

应先从学校开始,抓好前置工作,从原来的“控辍保学”,变为“保学控辍”,关口前移,老师要在心理上、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这些学生,不让学生从学校流落到社会。学校应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教师队伍,针对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并开展跟踪服务、提供帮扶。

澎湃新闻:来自家庭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其他方面呢?

冀永强:引导学校和社区通过多种渠道,举办家长学校,指导家庭教育。明确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以乡镇、街道、学校为单位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特别是对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与帮助。通过宣传引导父母做一名好家长,也可以评选“好家长”、树立榜样。

除此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共帮共管机制,整合各方资源,明确分工相互配合,定期研究社会闲散青少年工作,建立全方位的帮扶关爱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他们实现复学和就业。

建议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们能够关注、研究、扶助这些急需帮扶的青少年,使他们能够及早接收关怀和感化。并且以社区为单元,建立健全关爱帮扶机制,将困难救助、思想教育、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方面的帮扶做实做细,让他们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每一名青少年都不应掉队。要鼓励他们,不论何时,只要努力奋斗依然可以出彩。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10


于殿利:人才造就核心竞争力

于殿利:全国政协委员、商务印书馆总经理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1982级本科、1987级硕士、1995级博士


2018年5月,天津宣布“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放宽对学历型人才、资格型人才等五类人才落户条件,消息一出各界顿时沸沸扬扬,将本就火爆的各地“人才争夺战”推到高潮。

“城市的竞争,甚至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全国政协委员、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说,从管理学角度来看,真正造成核心竞争力的是人才,尤其是高知识高科技领域。

“人走到哪,高知识高科技就走到哪。”这是于殿利在谈到人才引进问题时,强调最多的一句话。他说,好的组织就是尽可能地把个人智慧转变为团队智慧,但不可回避的是,智慧首先存在于个人自身,转化成团队的智慧只是把握住了当下,人离开之后,原来那套智慧体系也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落后过时。

在于殿利看来,各个城市重视人才的举动,其实是城市进步的一个标志——城市未来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文化,因为城市化的核心就是以文化人,就是人的知识化。因此他认为提升城市化质量,需抓住两种人,一是高层次人才,他们构成城市化往前发展的牵引力;一是城市居民,他们的总体知识水平构成城市竞争力的水平线。“高水平人才代表一个城市文化的高峰,大众代表一个城市文化的根基,而有了高水平人才,既能铸就高峰也能坚定根基。”于殿利一语中的。

其实相较城市对人才的重视,处于市场化最前沿的企业组织早已具有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意识,并实践多年。具体是人才引进还是人才培养,则依不同企业的不同历史传统而定。“有的企业可以自己培养人才,像出版社就是以人才培养为主,因为图书编辑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从出版理念到编辑技巧再到思想品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打造一支本领高超、政治过硬的编辑队伍,更是需要长期过程。”谈到人才与文化,作为出版人的他侃侃而谈。

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出版社面临媒体融合的重大挑战,在于殿利看来,引进新媒体技术人才上升成为主要矛盾。引进新媒体技术人才之后怎么办?于殿利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技术人才引进之后,还要培养其专业知识,“所以现在出版社的通常做法是把编辑团队与技术团队融合成一个团队,编辑团队开始学技术,技术团队开始学专业知识,两者互相融合。从这一角度而言,媒体融合其实也是人才融合”。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张丽




11


张家胜:守护碧水蓝天 提升生态“颜值”

张家胜: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宜昌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市长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1985级本科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何让这一福祉惠及更多百姓,不断满足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宜昌市市长张家胜表示,宜昌始终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审视和解答好生态环保这道“必答题”。管住斧头、守住山头、护好源头,以铁心、铁面、铁腕、铁纪、铁痕“五铁”力度,打好碧水攻坚战、蓝天保卫战、净土持久战。人民群众期盼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鱼翔浅底景象正逐步重现峡江大地。

张家胜代表介绍,化工产业是宜昌的支柱产业,为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宜昌既做减法,也做加法,强力推进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推动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循环化、绿色化发展,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释放出良好生态效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地耗下降5%、水耗下降7%。去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7%,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升,多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在破解化工围江的阵痛中迎来破茧新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宜昌出台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新举措:出台国内首个地级市环境总体规划,并以人大立法形式对黄柏河全流域及城区34块绿地、8处山体、2处水域进行永久性保护;实施《长江宜昌段生态环境修复和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在全国率先实行河湖长制,市内183条河流、11个湖泊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全覆盖。地方立法、综合执法、生态补偿、智慧治河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经验全省推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弘扬生态文化,增强生态意识,倡导绿色消费,共享低碳生活。宜昌作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坚持分类化收集,农村垃圾处理率达95%。为了让百姓安享“绿色福利”,宜昌出台全域生态复绿总体规划。长江干支流两岸岸线复绿178公里,生态复绿3.95万亩,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复查,成功获批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新建城市绿道20公里、“美丽宜道”187公里。同时,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绿水青山正成为强市富民的“金饭碗”。

张家胜代表说,过去的一年,宜昌收获了天蓝、水清、地绿,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其中,宜昌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4天,同比增加16天;PM10、PM2.5浓度分别下降12.5%、8.6%,境内长江干流3个断面总磷浓度分别下降10%、12%、26.7%,长江、清江等重要河流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保持优良。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郑明桥 柳洁




14



魏树旺:要想致富快,蘑菇加蔬菜

魏树旺: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遵义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党组书记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1988级本科、1993级硕士、2002级博士


“‘贫困群众要脱贫,不搞产业不得行’,‘退出玉米种茶树,谁先明白谁先富’,‘要想致富快,蘑菇加蔬菜’已成为遵义干部群众的一致共识。”3月5日,在2019年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首场集中访谈活动上,全国人大代表、遵义市市长魏树旺如是说。

魏树旺坦言,去年,遵义市按照贵州省委关于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五步工作法’,牢牢把握产业发展‘八要素’,大规模调整农村种养结构,调出了‘四新一高’的产业成果,让农民尝到了甜头,基层政府有了奔头,企业也有了赚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实现了从连续多年全省第8位跃升至第3位的历史性的突破。

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上,遵义的经验是坚定不移推进“产业革命”,做好“调”的文章,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之路。如何做好“调”的文章?魏树旺给出了答案:

一是调出新产业。新产业是农村产业革命的重要成果,更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生力量。遵义市积极培育“一长两短”产业,长线产业稳定支撑有依靠,短线产业吹糠见米变现钱,产生了“1+1>2”的放大效应。

二是调出新模式。遵义市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优势,坚持“龙头大户带小户,大家走好小康路”,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来经营基地、规范标准、深化研发、运作品牌,让龙头带领农民闯市场。

三是调出新技术。遵义市还坚持“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充分用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全面深入推进“扶志扶智”行动,持续让“冬季充电”主题大讲习成为群众大脑的“充电宝”,让讲习所成为新时代农民的“加油站”,持续为产业革命蓄能、为脱贫攻坚加劲。

四是调出新业态。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过程中,遵义紧紧盯住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不断发展壮大农业园区、工业园区、田园综合体、森林康养旅游基地,加快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同时,着力打通产销对接关键一环,在持续加大农超、农校、农企、农医对接力度的基础上,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一大批农民实现了家中创业。“农民进入新时代,依靠鼠标来卖莱”已成为遵义农民的现实写照。

在这场产业革命中,遵义市取得了“四新一高”的产业成果。“通过调出新产业、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田还是那块田,地还是那块地,但种出来的价值早已今非昔比。”魏树旺介绍,去年,全市共减少贫困人口10.52万人,继2017年赤水市在全省率先脱贫出列后,去年又有桐梓、习水、湄潭、凤冈4县脱贫摘帽,成为全省脱贫摘帽最多的地方,贫困发生率已下降到2.02%。

“只要路子走对了,就能走得快、走得好”。魏树旺说,实践充分证明,省委关于“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的决策部署,特别是“五步工作法”和“八要素”叠加产生的“化学反应”,推动了产业兴旺,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繁荣,已成为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重要方法论,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根本遵循。


文章来源:领导者客户端

图片:天眼新闻客户端 张丽




15


张兴赢:中国已是航天大国,但卫星应用效益还不够充分


张兴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遥感应用服务中心副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2001年-2006年硕博连读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工程应用系统副总工程师张兴赢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交了题为《统筹实施全国卫星遥感对地观测计划 合力推进卫星遥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发言,建议科学化、集约化推进卫星工程立项,改变目前多渠道投资、多部门分头管理的现状,避免资源浪费和部门之间的低水平重复。

张兴赢介绍,从1988年成功发射第一颗风云气象卫星开始,中国的民用航天事业经历30年的发展,迅速进入快车道,“风云”、“海洋”、“资源”等卫星系列发展得更加成熟。这些工作贡献了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监测保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智慧与力量。2018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37次,累计将103个航天器送入轨道,成为世界航天发射次数年度第一,是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但是卫星的应用效益还不够充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也还没形成合力。

具体而言,他认为有三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重”卫星工程建设,“轻”卫星资料应用。长期以来中国的民用航天对地观测计划实施中存在“重”卫星工程建设,“轻”卫星资料应用的问题,卫星立项实施应用需求目标不够明确、科学论证不够充分,尤其是资料应用缺乏预研,资料的应用潜力挖掘得非常不够,导致虽然卫星数量不少,但是应用效益很有限。

二、投资渠道“散”,统筹管理规划“弱”。目前中国不同的对地观测计划经费来源不同、牵头论证和应用部门不同、技术优势没有形成互补、不同观测计划之间没有形成科学衔接和集约化发展,造成星上载荷和地面系统没有集约化设计和使用,不仅卫星工程建设投入存在重复和资源浪费,而且技术上存在不同部门之间低水平重复。

三、卫星遥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没形成合力。目前,中国在对地观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上全面铺开,但是由于全国的卫星遥感由不同部门牵头,同时对外遥感服务还涉及国际合作计划、外交关系、对外援助政策等等多个方面的工作,目前缺乏整体的科学统筹协调和安排,各个部门单兵作战,效率不高,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没有形成合力。

结合现状,张兴赢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统筹实施全国卫星对地遥感观测计划,科学化、集约化推进卫星工程立项。改变目前多渠道投资、多部门分头管理的对地观测现状,成立航天智库和用户委员会,统筹科学规划全国的卫星对地观测计划,做好顶层设计、需求论证,集约化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二、更大程度开放资料共享,提升卫星遥感资料应用。让更多的用户参与我国卫星资料遥感应用,充分发挥卫星遥感资料的应用效益,为全球自然灾害、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监测贡献中国科技力量。同时也带动卫星的市场经济效益,促进我国遥感新兴绿色经济产业链发展。

三、成立“一带一路”工作指挥部,统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协调“一带一路”建设中所需要的涉外政策,包括出国指标、海外设施建设、对外援建资金等相关事宜的落实。协调国内各个业务相关部门共同筹划一揽子的建设方案,实现节约化、科学化、高质量、高效发展。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12


张建东:冬残奥会气象预报将达“百米级”和“分钟级”


张建东: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02级博士


在3月6日上午北京团进行的小组审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副市长、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张建东表示,冬残奥会的气象预报将达到“百米级”和“分钟级”。此外,20项测试赛将陆续开展,延庆的国际雪联高山滑雪世界杯将是最早进行的一项。

在冬奥会筹办方面,张建东表示,去年,已经完成了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年度任务,赛事组织、赛会服务方面全面推进,冰雪运动加快普及。今年,要继续加快推进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赛事的组织和服务保障工作,做好系列测试赛的准备。

张建东表示,冬奥会之前,要有20项测试赛,这些测试赛不是普通的比赛,所有的比赛都是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赛历赛事,不是世界锦标赛就是世界杯,要求都很高。通过举办这些测试赛,将对场馆的设施状况和人员配置、赛事组织运行、服务保障情况进行测试。最早的一项测试赛,将是延庆的高山滑雪世界杯。

张建东提出,要坚持“三个赛区一个标准”,做好赛事服务保障工作,进一步深化住宿、交通、餐饮、安保等赛后服务保障工作。特别是加强医疗救援体系的建设,比如直升机救援体系等。

同时,完善冬奥会气象预报的测试系统。张建东表示,70%的金牌都是在雪上场馆产生的,但是雪上场馆比赛受到气候特别是风的影响很大。比如延庆赛区,高山滑雪起点在2200米的高度,风速很快,可能影响正常比赛。因风的因素,历届冬奥会曾经有过推迟、中止或者取消比赛的情况。这对于天气预报是个很大的考验。天气预报团队正在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进行演练和测试,要求预报到“百米级”和“分钟级”,也就是精确到10分钟、100米的距离。两年前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在张家口和延庆赛区建设了多个气象监测点,包括雷达气象站,以确保达到要求。从今年这个雪季开始,气象团队已经紧张工作。

老不下雪怎么办?张建东表示,历届冬奥会的赛道都是人工造雪,自然雪无法达到比赛的要求。在延庆进行的一些比赛,比如高山滑雪,其实使用的是“冰状雪”,一边造雪一边喷水,形成硬硬的冰壳。因此,主要应对的是在高温气候下造雪的问题。

张建东表示,今年下半年,将发布冬奥会吉祥物,同时开展歌曲和口号的征集。而今年上半年,将举办倒计时1000天的活动。特别要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庆祝活动和世园会结合,进一步提升冬奥会的影响力。

张建东表示,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重中之重,要加快推进。此外,还将实施市场开发计划,继续推进各层级赞助企业征集工作。继续保持与国际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密切友好的合作关系,筹备组织好协调委员会的第四次会议,做好2020年世界体育大会筹备工作。实施冬奥人才行动计划,加大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快冰雪运动普及发展,推动冬季运动知识进校园、进社区,举办重要冰雪体育赛事。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张楠

摄影:武亦彬




13


张志勇:政府工作报告聚焦公平高质教育 托起明天的希望


张志勇: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

民进山东省委副主委、监督委员会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05级博士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抓紧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只要符合安全标准、收费合理、家长放心,政府都要支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办好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持续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今年财力虽然很紧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过1万亿元。我们要切实把宝贵的资金用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

全国人大代表、 山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张志勇现场听完报告后告诉记者,他感觉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发展教育的方面,有四个大的亮点,第一,经济压力大,但是对教育的投入不减,力度不降,保障10%以上,这对教育来说是最大的保障,也是落实优先发展的具体的重大举措。第二,推进教育公平上,必须在补短板上下功夫,这个短板在哪里呢?就是乡村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残疾人的教育,包括我们乡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革这都是要加大力度的。还有城镇教育大班额要改革,这些都是我们中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着力强调的重点,也就是说在推进教育公平上要下更大的功夫。第三个亮点是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公民办共举,按照总理的要求,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只要老百姓满意都支持。第四个亮点就是从战略上来讲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要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来支撑职业高质量发展,这可能是2019年政府工作在教育方面最大的一个改革和亮点。这个意义重大,一个是要支撑高质量发展,一个是要推动教育结构调整,同时也是要引导人们的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就是走自己适合的道路,在成才上这一块,所以对教师队伍的保障,特别是保障教师队伍工资待遇这一块,中央会继续加大力度,教师是办好教育的第一资源,所以在这方面会继续加大力度。


文章来源:齐鲁网

作者:赵国伟 李伟



▼往期回顾▼

北师大人在两会丨听听他们都说了什么(一)

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名单出炉!北师大5位老师入选!

QS2019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新鲜出炉!北师大24个学科上榜,15个学科进入世界200强!

十几年前的北师大,你还记得么?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