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大故事丨温景恒:终身未敢忘思国,丹心一片向碧空



序言

东风习习早春天,来拜访温景恒学长是在三月的一个下午,北四环的一所部队大院儿内。初见到老先生,爽朗浑厚的笑声,笔直挺拔的身段,凌烁坚毅的神色,军人的绰约风姿在这位88岁耄耋老者身上未曾褪去过。不大的房子被打理得井井有条,桌上放置了一盆盛开的蝴蝶兰,屋内整齐摆放的全家福、绘画作品、剪纸作品、飞机模型、立功证书不由得让人心底油然然生趣。这些物品,于老先生而言,是为再平凡不过的陈列。然于我们而言,已经迫不及待地等着他讲述这些平凡之物背后的故事,展开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师大学生的精彩人生画卷了。


1

求学路途的归宿

1931年,温景恒出生在北京。他的父亲温公颐是哲学及逻辑学的教授,民国时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中法大学等校任教,上世纪50年代起执教南开大学,曾担任哲学系主任。家中有三个孩子,他排第二。因家里教育氛围浓厚,弟兄三人都读了大学。1948年夏天,温景恒进入北师大先修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预科学习,第二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美术工艺系。温景恒是建国后北师大美术工艺系的第一批大学生。在此之前,他曾在求学路上经历过一些波折,但最终考入北师大,人生道路上便有了别样的风景。

1948年夏,北平师范大学先修班全体合影(右排后一为温景恒)

本着从小对美术的热爱,温景恒选择了美术专业。当时的大学生活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显得丰富又别具一格。专业课学习包括素描、水彩、图案、雕塑、油画、解剖学等,任课教师都是从老解放区来的穿着灰布军装的老干部,但大都为大师级的人物。除此之外,学校还开设了体育课,包括篮球、排球、手球、垒球等科目,劳作课包括制作桌椅、小提琴等木工活儿,金工课上学习打铁、车床等,学习雕塑、染色、制图等,政治课是大课,学生们一起在大棚里听报告......“用现在的话来说,我们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温景恒笑道。


温景恒的业余时间也被各种活动填满,因为是班长,又是“康乐部”(学生会宣传部)的主要干事,他带领班级同学发挥特长制作标语、承办宣传橱窗、布置学校大型会议会场,“当时积极性很高,干什么也不觉累,浑身是劲儿,不知疲倦,活动的主题很多与抗美援朝等国家大事有关。”他还报名参加了学校腰鼓队,在五一、五四、七一等节日进行游行表演。“美工系、音乐系、体育系、保育系、教育系的同学经常在一起参加活动,大家分工不同,协作得非常好”,这样的青春时光,这样专属于那个时代的记忆,教人如何不怀念?


学校带给他的不仅仅是艺术方面的造诣和熏陶,还有对党和国家的一腔热爱和真诚拥护。这也为他以后的人生轨迹埋下了伏笔。

1950年夏,美工系一年级同学在他们自己设计搭建的彩牌前合影


2

开国大典的亲历者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举行。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温景恒有幸亲历了这个神圣时刻。不仅亲临现场参加了大典,还参与了庆典的前期筹备活动。在准备阶段,他和同学们负责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画像的搬运,参与游行排练、写标语、举红旗、打腰鼓等等。尽管当时条件艰苦,设备不足,很多宣传品的制作费时又费力,但是大家干劲十足,“我们这群学习美术工艺的新同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北师大创建美术工艺系的首批学生,无论是对学习还是课外活动都充满热情,踊跃参加。”据温景恒回忆,大典当天,北师大的庆祝队伍早早地就进入了指定地点,在天安门国旗杆处向南行进,队伍直排到中华门前,大约是现在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遗憾的是,他们一年级新生排在队伍的最后面,加上天安门广场上三十万群众摩肩接踵,他没能看清楚毛主席,只听到高音喇叭里传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的毛主席那宏伟声音,顿时广场上的口号声响彻天扉,“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温景恒和同学们心潮澎湃,“前方又传来坦克、炮车、装甲车隆隆的轰鸣声以及人民子弟兵铿锵有力的脚步声,看到天上飞过的一批批空军战斗机群,心里感到无比自豪:新中国成立了!我们的腰板终于挺起来了”!黄昏时候,他和同学们点燃花灯,打着腰鼓,挥着红旗,回到学校。“那个晚上,我们一直沉浸在白天的兴奋中,围坐在一起,彻夜未眠啊。”


见证北平解放入城式


在开国大典之前,温景恒还参加了迎接解放军入城的活动。“当时我和同学们站在前门箭楼前的电车铁轨交叉点边的安全岛上,身穿黑色棉大衣,同学们互相在背后用白粉笔写着“解放人”三个大字,举着专门制作的“欢迎解放军”大木牌和校旗,望着如钢铁洪流般涌进来的解放军部队,内心无比激动。”目送着解放队伍走向城外,一颗立志报国的种子也在温景恒心中慢慢发芽。“经历了这一天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影响着我的一生,两年后我也报名参加了解放军。”



3

投笔从戎的报国心


      梦想开花终可期。大二时,温景恒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进入了空军部队。为迎合抗美援朝和建设一支现代化国防军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950年12月和1951年6月发出了《关于招收青年学生青年工人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决定》,掀起两次鼓励参加军干校的热潮。温景恒毅然决然地投入到部队军旅生活之中。从1951年的西安空军第二航空预科总队驻地,到1952年的空军干部学校,到1958年的福建前线,再到后来的1965年的广西前线,1969年的贵州飞机制造基地,1975年的空军学院,前线后方几度切换,尝试了机械兵、文化教员、政工干事和军代表等不同角色,温景恒经历了许多普通在校大学生难以想象的困难与历练。当青春遇上蓝色迷彩,他的经历便注定不平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谈起印象深刻的经历之一,是在福建前线炮击金门后的一个中午,当时温景恒从军校下放到这个空军英雄部队当机械兵,温景恒一人在战机旁边值班。这时一颗红色信号弹射向天空,这是空军一级战备的警报,他凭着前几次战斗实习中的经验,迅速做好了起飞前的准备,仅一次便“开车”(帮助飞行员启动发动机)成功,千钧一发时刻保证了飞行员及时起飞迎敌。一次与军队结缘,终身便不曾离开军营。大学从军结束后,他的教员生活由此开启。从西安回到北京,温景恒被分配到速成识字班担任文化教员,同时开始从事军队政治工作。由于单位的改革重组,他服从调配,辗转洛阳空军干部学校、南京空军政治学校、上海空军政治学校,直到1969年,受文化大革命波及,学校纷纷解散,他才暂时离开了教员的岗位,进入贵阳某航空生产基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温景恒来到空军学院,重新回到政治工作岗位上,直到1991年退休。在此期间,因工作出色,在部队立过三次三等功,并受到嘉奖。

立功奖状

立功喜报

立功证书

“我从未有过转业的念头。”在参军的35年时间里,温景恒不曾萌生过转业的想法。他把人生最宝贵的时光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军队,献给了国家。他的军人情怀更是影响了后代,两个女儿分别进入了空军院校系统工作,两位女婿同样是军人,红色家风可谓一脉相承。屋内挂着几张全家福,两代军人同框,让人肃然起敬。


除去严苛的军事训练,在部队里,温景恒没有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继续钻研绘画,积极参与部队的宣传工作,成为单位的宣传骨干。


4

老去且逢新岁月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退休之后,虽由紧张的军旅生活切换到轻松的生活状态中,但温景恒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认真规划了退休后的生活,至今回味,依然十分精彩。

荣誉校友证书

1

参加教师节活动

2

他先是发挥自己的美术特长协助地方单位为玉渊潭等公园的游园活动设计规划图,之后参与并组织干休所的各项娱乐活动。1991年9月,包括温景恒在内的第一批老干部被安排到现在的住所,只有19个人的院内冷冷清清,缺乏生气。为改变这种情况,丰富院内退休干部的生活,温景恒自告奋勇,从院内的宣传橱窗入手,定期制作宣传板报。每逢重大节日或欢庆活动,不论雨打风吹,温景恒长期坚持在露天的环境下作画,截止目前,他已经在这块阵地上完成了200多幅作品。宣传橱窗为大院里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更为老人们的退休生活注入了缤纷色彩,也为此受到干休所领导和老同志们的称赞。2004年与2009年他先后被民政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评为“全国先进军队退休干部”,也曾获得“北京师范大学荣誉校友”称号,并由校友会推荐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12年庆祝全国第29届教师节的活动,作为50年代大学生代表发言。

温景恒曾经说过“我要用画笔,画出老年人的风采,画出绚丽的夕阳红事业来,全身心投入到宣传事业中”,这么多年来,他也正是这么做的。在温景恒的家里,挂着各式各样的工笔画,他还特地向我们展示了灵气十足的仙鹤、栩栩如生的老虎等绘画作品。

五雀鸣喜

军队退休干部荣誉证书


温景恒把自己对党和国家的一腔热情倾注在剪纸上。每逢党和国家的重要纪念日或重大活动,他总会提前筹备近一年的时间,制作一个个相关主题的大型剪纸,为党和国家献礼。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庆祝建军节、庆祝改革开放、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等大型活动几乎全部涵盖在内,对祖国的热爱跃然纸上,每一幅作品都令人震撼、印象深刻。温景恒家中作画的条件并不是很好,他只能弯腰坐在不足小腿肚高的凳子上一点一点刻画,从构思到最后的成果展示,整个过程需要不断查找资料和进行修改,要耗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把兴趣爱好和爱国热情紧密相连,岁岁年年如此劳作,这对普通人来说已经很难得了,一个八十八岁高龄的老人能够坚持下来更是弥足珍贵。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采访结束前,温景恒激动地与我们分享了他今年的剪纸创意,“我的脑子还能活动,眼睛还能够看得见,脑子指挥着手,还能刻制剪纸,我要把现在的日子过好,还没到不能动的时候呢。”从温景恒身上,我们体会到了“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的释然,亦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乐观与包容。他的豁达和执着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大学生的时代缩影,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他们从不轻言放弃,而是在各自的领域内为党、为国家的发展默默奉献,即使面临再大的苦难,也从不丧失对生活的希冀和热情,坚定守护着心中的爱国信仰。






记者/撰稿丨 高鑫宇 刘盼盼

图片丨温景恒

排版丨王滢菲





情牵母校,感恩有你丨校友工作发展建设基金捐赠有礼!

北京师范大学2019“心仪已久”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正式开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到北京师范大学调研

●北师大校友潘仲骞先生参加习主席访意期间接见合影活动

校友福利丨2019第一批校友E卡开始办理啦!

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大赛来了

招募令丨北师大《铎声讲堂》邀你来讲


在看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