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大故事丨郭玉蓉:在平凡中书写不平凡


简介

郭玉蓉

出生于1942年,1961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读书。毕业后,先后在河北唐山、山东济南任教,为中学高级教师。


“我就是个普通人,生活其实挺平凡的。”郭玉蓉学长这样描述自己。进入师大学习,参加各类活动,是青年时的宝贵时光;到济南任教,从政治课老师到教研室主任,是青中年时的兢兢业业;脚步踏遍祖国各地,用照片记录生活,是退休后的幸福恬淡。学长的一生是平凡的,她将“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人生的宗旨,教书育人,踏踏实实做好分内的工作;然学长的一生又是并不平凡的,她参加过国庆游行,经历过文化大革命,还幸运地躲过了唐山大地震,这些都是许多人一生都不曾经历过的事情。在平凡中书写不平凡,似乎也正是千千万万个北师大人的缩影。


努力与幸运相伴而生


1961年,郭玉蓉作为一名调干生,从辽宁鞍山来到北京师范大学,成为政教系的一名学生。此前她是辽宁省鞍山师范学校1960年毕业留校工作的一名政治教师,这是一份“赶鸭子上架”的工作,因为她并没有什么政治理论基础。然而她性格中的本分与认真促使她努力地去读书、学习,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是因为这种努力,带给她到北师大的政教系(今天的哲学系)读书的机会。当时,班里的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单位,一部分是高中毕业进来的,一部分是调干保送的,水平参差不齐,但大家学习都很用心,劲头非常足。有些课程没有教材,大家就靠听课记笔记学习。除学习外,大家也参加丰富的社团活动。郭玉蓉自身喜爱运动,就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自行车队和田径队,还获得过北京市大学生运动会80米跨栏的第五名。谈起读书时记忆深刻的经历,是1964年10月到1965年8月期间,学校组织政教系三、四、五年级的同学去陕西延安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她也是其中一份子。在延安参观了杨家岭、宝塔山等革命遗迹,想到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住在那么简陋的地方,领导和指挥全国的革命斗争,深刻体会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同学们被分到各个队里,与老乡一起住在窑洞里,同吃、同住、同劳动,条件十分艰苦,一两个星期洗不了澡,洗不了头,头上都长满了虱子,但也正是这次特殊的锻炼,培养了她热爱老区人民和吃苦耐劳的品格。


郭玉蓉大学期间在学校老图书馆前留影


每个时代的大学生都有专属于他们的特殊经历,值得一生铭记。那时,每逢国庆节,北京都举行游行活动,到了晚上,天安门广场前还有联欢会。为准备1962年的国庆游行,学校9月就开始选拔人进行训练,训练内容主要是正步走和齐步走,郭玉蓉有幸被选上。但因她和同学们从未有过这样大强度的训练,踢正步时经常累得喘不上气。一些同学疲惫不堪,上楼时甚至需要扶楼梯栏杆才能走得动。最难的应数整个排面的练习,排头兵如果走的快了,排尾需要跑才能跟得上。郭玉蓉承担了带领一部分同学训练的责任,为了训练整齐度和统一度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1962年10月1日,天还未亮,郭玉蓉和同学们就集合乘车到东长安街,等候游行。“我们的方阵走过天安门检阅台的时候,大家都十分激动,都想看一看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但需顾全大局,为了训练已久的排面保持整齐,大家依旧专注前进,只能在‘向右看’这个动作的时候,用眼睛的余光瞄一下观礼台上的领导。”幸运的是,郭玉蓉在队伍的右侧,用余光能模模糊糊看到观礼台上的领导。游行结束后,大家依旧兴奋,回校后给没有参加的游行同学描述当时的景象,一起分享激动的心情。这次国庆游行为郭玉蓉的学生时代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每每说起来,往事如昨,历历在目,如若忆海拾贝,也会是最大最亮的那颗。


1962年政教系参加国庆游行护旗队同学的合影


师恩与友情铭记终生


对于郭玉蓉来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字校训不仅是师大严谨校风、学风的凝练,更是对一代代为人师者的至高要求。在师大学习时,郭玉蓉深切感受到了老师们以身作则、严谨治学、德艺双馨的大家风范,他们以对自己的高标准约束,为学生树立了典范,春风化雨般地将优秀品质根植在了同学们的心田。也正是受到他们的影响,毕业后,在教育领域内,不论工作单位与身份如何切换,郭玉蓉都牢记校训,教书育人,必身先示范的道理。


山高水长,润物无声,师恩是珍藏在郭玉蓉心底的终身财富。由于郭玉蓉班级上的同学生源不同,大家的水平相差较大,但任课老师一视同仁,因材施教,尽力照顾到每一位同学。“大一时辅导我们党史课的李雪英老师,年龄甚至比班上一些男同学还要小,因班上一些同学假期不能回家,她便放弃休息,给同学做辅导”。“大一的班主任师文华老师,在冬日里与校方沟通,想方设法给来自南方的同学找棉衣,”和蔼可亲的态度,永远是教师良好教态的注脚,“那年冬天恐怕应该是南方同学记忆中最温暖的吧”。教育的薪火相传不仅体现在仁爱之心的传递,也体现在教风的一脉相承。“教政治经济学的程树礼老师,为同学们设置了抽签回答问题的口试考核方式,并教导我们学知识要懂得灵活运用,不能靠背题来应付考试,要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践。”郭玉蓉工作以后,愈加体会到了这种教学思路的适宜,便把程老师的方法和思想运用到了她自己的教学中,给她的学生讲同样的道理。穿越时光,两代师大人的课堂,画面相似,教诲亦相似。郭玉蓉至今与老师们保持着联系,每逢节日,她都会给耄耋之年的老师打电话问候。如果来京,她也会抽身去老师家里看望。冰心一片几经年,为报当年桃李恩,这便是她的真实心境了吧。


1961年3612班团支部合影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谈起大学期间的同窗好友,郭玉蓉也是开心不已。班上36个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家庭条件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方言也不同,但是大家互相包容,情同手足,朝夕相处了六年。虽然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些同学秉持不同的观点,但是同学之间的情谊从未有一丝减少。毕业之后,同学们利用一切机会相聚,也会邀请老师来参加聚会,共同续写当年的情谊,重拾美好的青春时光。郭玉蓉的儿子曾评价母亲与同学之间感情深厚,如同亲兄弟姐妹一样。这份连后代都感慨的情谊,是有多么深啊!


慎行与敬业代表人生


毕业后,郭玉蓉先后在河北唐山、山东济南任教,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1984年,郭玉蓉在济南的一所高中担任副校长,主抓教学工作。之后,这所高中被改成电气专业职业高中,这是郭玉蓉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担忧自己无法继续在教学工作上给予师生正确的指导,郭玉蓉决定辞去这个职位,重新回到教学第一线讲课。1991年7月,学校调整下放到区里,郭玉蓉被调到区中学教研室做中学教研室主任,兼政治学科的教研员,一直到1998年1月退休。

郭玉蓉与同事在任职中学前合影


在高中教政治课的时候,郭玉蓉认真备课,上课,铭记老师曾经的教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一味地照搬课本,做到对学生负责任,努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调到教研室以后,郭玉蓉和大家共同努力,从抓教学常规管理开始,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秉承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建设形成了完善的教学管理和教师管理制度,逐渐提高了区里的教学质量。1995年,她所在的教研室曾被评为山东省的先进教研室和山东省的教科研先进单位。大学毕业以后,郭玉蓉一直奋战在中学教育的第一线,从事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我的工作可以说是平平凡凡,但我做到了勤奋和敬业。”工作数十载,郭玉蓉一直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人生的宗旨,不渎职,不越矩,教书育人,将自己分内的工作尽力做到最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退休以后,郭玉蓉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前行的脚步,一边给自己的儿女看护孩子,享受天伦之乐,一边又和老伴儿参加老年大学来充实自己,这也是郭玉蓉退休后感到最高兴的事情。她在老年大学里学习并掌握了摄影技巧,经常和老伴一起外出采风旅游。外出采风,锻炼了身体,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开阔了视野,结交了朋友。如今郭玉蓉的足迹已经踏遍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也去过不同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泰国、马来西亚、埃及、南非等地,用照片记录生活,用摄影定格时光。郭玉蓉的旅行还未停止,正在计划北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地的游览。她的心和脚步一直在路上,时刻准备去寻找生命的春天。


郭玉蓉摄影图片


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郭玉蓉的人生并没有多么波澜壮阔,然而却表现出不一样的色彩,因为把每一件平平凡凡的事做到最好,也就拥有了并不平凡的人生。郭玉蓉的人生经历和许多师大人有着相似之处,他们一生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深耕细作,默默奉献己力,在平凡中书写着不平凡。


正值建国七十周年,作为几乎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人,郭玉蓉深情感慨道“没有祖国也就没有我的一切”。她们那一代是祖国从贫穷落后到如今繁荣富强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对国家的发展变化有着深刻的体会。“我为祖国取得的成绩而骄傲,希望祖国可以不断前进,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郭玉蓉一生教书育人,也希望现在师大的学弟学妹们不忘初心,日后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记者/撰稿丨秦月

图片丨郭玉蓉

排版丨龙智慧



陈光巨副会长一行到兄弟校友会调研

延时@BNUer,请收藏,这里有最美的师大时光

“师”必有你,北京师范大学诚聘海内外英才

情牵母校,感恩有你丨校友工作发展建设基金捐赠有礼

北师大2019“心仪已久”文化创意产品大赛正式开启

招募令丨北师大《铎声讲堂》邀你来讲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