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友风采丨赵锡山:水彩笔下的城南旧事


人物简介

赵锡山学长,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1967届校友,原北京市52中学英语教师,原崇文区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员。赵锡山学长自幼热爱画画,凭借惊人的记忆力,用画笔记录下老北京的景物,真实再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北京历史风貌。其画作多次参加展览,事迹被《北京日报》《光明日报》《新东城报》等主要媒体刊载报导,著有作品集《昨日重现·水彩笔下的老北京》,2017年获得京冀老龄委、京津冀三地老干部局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第四届银发达人大型评选活动的“绘画达人”称号。







位于施兴胡同的赵宅是赵锡山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传统的四合院经过现代化改造后别有一番风味,推门而入,便有“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的感受。透明落地窗隔离的书房是他的专属绘画空间,红漆木桌上笔墨整齐放好,排列有序的画作是最好的装饰品,从“北京十五景”到“国外十五景”,世界之景浓缩到一墙之上。夏天的时候,书房外的角落是乘凉的好去处,鱼儿在小池嬉闹,紫红色的睡莲在绿萍中绽放,一把木椅,一个蒲扇,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就可以看到外面的一方天色。

赵宅

左图:院内一角下图:屋内一角


“看见这房的大梁了吗?这么粗这么结实,修房的时候把工人都吓了一跳,160多年的老房了,那时候用料真是讲究啊!”老人眼里充满着对这栋老屋的眷恋,这是他的出生地,也是他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

像是对待这方小小的天地一样,作为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赵锡山也用自己的方式留存着故都记忆。



用文学艺术的形式记录过去,是最经典与传统的情感表达方式,笔墨留痕,见字如面,光影定格,也是后人了解历史,追溯从前的重要载体。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慢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这是林海音写在《城南旧事》序中的句子,因为这本书我们看到了小英子眼中的北京城。方正的四合院、叫卖声迭起的胡同、斑驳的城墙、玩闹的孩子、院门口的门墩儿、门漆掉落的大门、青灰的砖墙成为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京城印象。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外国摄影师用镜头与胶片记录老北京城,中华门两侧东西交民巷是唯一的楼房,人力车夫是货物运输的主要依靠,天安门前小贩把一支支冰糖葫芦插成半圆弧状,公园与商店门口“挑担干买卖”的大碗茶小摊,还有穿梭在街头小巷卖北京冰棍的老人......拍摄下了充满着烟火气息的城市场景。

出生于1942年的赵锡山则用一支画笔给五、六十年代的北京城留下了彩色的图影。作为“老北京人”,赵锡山目睹了北京七十多年的风云变化,他凭借惊人的记忆力,不查资料、不靠网络,用画笔手绘出记忆中老北京的点点滴滴,真实再现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最初开始画北京城只是因为一次生病后的休闲,创作了“前门三景”,反响颇好。2006年,前门地区开始搬迁改造,许多原本同住在胡同院落里的老街坊们陆续搬离了这片胡同,赵锡山“留存前门记忆”的念头也越来越明晰了起来。胡同、四合院、标志性建筑、前门风光……他相继画了上千幅画作。赵锡山觉得能用画笔将这些老北京的记忆“定格”下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赵锡山笔下的老北京日常生活场景


在他的笔下,下雪的正阳门外,红色的巴士驶过;宣武门上空低飞的麻雀是“全城出动除四害”的缩影;西单开往石景山的路上公交车顶着黑色的煤气包;西直门前的火车冒着蒸汽穿过绿油油的田地;正阳门前护城河蜿蜒流过;和平门的门洞、天安门广场的长安左右门尚未拆,前面还跑着有轨电车;珠市口大街十字路口的路灯亮起,糕点铺和果品店前面挤满了热闹的人群......翻阅着赵锡山的画作,多彩的线条交织着,老北京的景象像是穿越了时光的隧道,在脑海中铺展开来......



左上:和平门;左下:正阳门;右上:天安门;右下:四合院


赵锡山自小有着超乎常人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老北京的一楼一宇,一砖一瓦连同着他对家园深沉的爱,都装进了心里。“过往的记忆像电影胶片一样,历历在目”。“老北京内城有九个城门楼子,正阳门城楼是最宏大的,它与其他城门楼不一样,朝南一面有十根柱子,崇文门是八根柱子。”仔细一看,赵锡山画作里的十根柱子分毫不差。前门是赵锡山的出生地,生于斯长于斯,所以在他的画卷中出现得最多,话里话外都透着不一样的感情,“正阳门是北京城冲南、正中间的一个城楼,所以地位最重要,不信你数数箭楼上的箭孔,别的城门都是每层12个,只有正阳门是13个。”小时候每天从正阳门下过,那些百看不厌的景物伴随了他的成长。

正阳门鸟瞰图



崇文门城楼


北京有句俗话叫“内九外七皇城四,”说的是北京城的几座城门,别说外地人听着迷糊,就连许多北京本地的年轻人也理不出头绪来。更何况,如今的北京城成为了现代化都市,许多老旧的城门也都伴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消失了。而老北京人在他的画作里回味那重现的昨日光景,新北京人也随着这些笔墨去探究那时的风土人情。


赵锡山展示《古今合璧中轴线全图》



就像是林海音谈到创作的原因时说道:“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平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画画对于赵锡山来说也是与过去的对话。赵锡山画画有原则:“只画亲眼见过的,没见过的记不清的不画;画原来有而现在已经没有的;画虽然现存的建筑但是周边环境已经完全改变了的。”比起绘画,他更在意的是记录本身的意义。

上世纪五十年代赵锡山在读小学与中学,那时乘坐公交车很便宜,“电车是3分钱4站,汽车是4分钱3站。”所有的线路加起来不过20多条,赵锡山几乎都坐遍了,眼界也从前门鲜鱼口扩展到了北京整个四九城。“那时候最远到过东直门和西直门。但出城的车就很少了,50年代出了二环都是郊区,进城基本就要靠走路。”赵锡山专门画了一幅画——《公交车博览会》,把北京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公交车都画在一起,每一种连车牌型号都一清二楚,从前门著名的有轨电车“叮叮车”、永定门火车站的20路车到进口的斯格达和美国道奇,再到后来的双层巴士,各式各样,简直就是一部北京公交发展史。

公交车博览会


他的画集《巷陌悠悠》部分还生动地再现了老北京的衣食住行,比如鲜鱼口的老字号杨少泉帽店、便宜坊烤鸭、会仙居炒肝,新中国成立后建起的大众剧场,从荒芜杂乱之地变成美丽的开放式的公园——金鱼池,崇真观街和大施兴胡同的跨页全貌……而这些也只有身处其中才能全然画出原本的市井气来。

北京火车站



永定门站



近些年来赵锡山的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他从未把作画当作一件负担和压力,“画画是我生活中的一个乐趣,是不大不小的内容。”

当被问到如何完成如此精细又浩大的“工程”时,他也只是一句“嗐,慢慢画呗,这是兴趣。”便笑着摆手带过。

“之所以喜爱画画,可能与我的性格有关系,比如养鱼,我愿见其生,不忍见其死;比如唱歌或吹口琴,自己虽乐却难免有时打扰了旁人。所以我选择了美术。”这样的安静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态度也体现在赵锡山的生活中。他喜欢旅游,在退休前便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走走停停发现最记挂的还是脚下的故土,所以全心投入到老北京的保护工作中,从画画、做纸质模型,到办画展、开讲座、去社区给孩子们宣讲,老伴看着心疼他,毕竟是70多岁的人,“把他累坏了”,他却像是孩童般乐在其中,“人老了,眼睛不好,可画画时不知怎的,嘿,眼睛一下子就清楚了”。这些天他还在计划将这座160多年的祖宅改装成画廊,展出这些年来自己笔下的北京图景并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左图:赵锡山《古都记忆》画展

右图:作品集《昨日重现·水彩笔下的老北京》


赵锡山把一个爱好坚持了一生,用手中的画笔静静绘着这座生活了一辈子的城,展现了一个老北京人用最自然舒适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心里那份纯粹的欢喜。



然而,画了一辈子画的赵锡山并非科班出身。虽然从小就有绘画的爱好,但他高考那年正值国家困难时期,原本想要报考的美术学院不招生,最后赵锡山以第31中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

说是巧合,其实也是缘分。在高中的时候赵锡山的英语老师朱锡炎就对他的英语学习非常上心,还让他担任了课代表,在老师的影响下,赵锡山也更加确定了走向专业英语学习的道路。

当年的师大校园和现在有很多不同,旧主楼上有战争时期预警空袭的警报器,如今的教八是当时最气派的教学楼,东门外常常驶过捷克生产的斯柯达22路汽车。赵锡山住在西南角的生活区,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大学生活。在困难时期,学校是年轻人的象牙塔,赵锡山还记得和西斋北楼411房间的室友们晚上突然兴起相约剃光头,第二天早上又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去了食堂,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也感恩毕业分配时为了方便他照顾母亲而把留在北京城内的机会让给他的同学和循循善诱的师长。

左图:六十年代师大校园鸟瞰图右图:师大东门,左下方为22路公交车

人们现在熟知赵锡山更多是通过他栩栩如生的画作,殊不知自师大毕业之后他从事英语教学和研究工作兢兢业业近四十年,不仅常年坚持在教学一线,还编写了上百种教学图书,以教研员和翻译的身份出访美国、丹麦等多国,进行交流学习,默默践行着一个教育者的责任。

落叶归根,念一片故土。2017年11月19日,赵锡山重回师大,做客校友会的“铎声”讲堂,又在图书馆一层大厅举办了一场《古都记忆》作品展,在此之前,他参与了校友会文化节举办的校友书画展览,并将参展的母校风景图画赠与校友会。时隔半个世纪,再次进入校园,当初的风景已然不再,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大校训却潜移默化影响着他的一生。他不仅从绘画的角度讲述北京的发展变迁,引导年轻学子学习、传承历史文化,更把“做一个合格的教育者”作为给师大的师弟师妹们的殷切寄语,期待从师大校园里孕育出的梦想可以生根发芽,开出绚烂的花儿。

左图:赵锡山参加校友文化节书画展览的图片

右图:赵锡山做客校友会“铎声”讲堂留言


敬请期待下一期赵锡山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风景依稀似当年》



策划丨元静 施艺 李欣然

记者丨施艺 李欣然

本期撰稿丨施艺 元静

责编丨何胜男


往期回顾

校友风采丨王小丽:战斗在基层防疫指挥部

2020届毕业生们,北师大校友单位招聘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