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友风采丨丛中笑:立志如山,行道如水


时节如流,木铎长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自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一代代学子在校园里治学修身,成长成才,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走出校园后勤勉笃行,追求卓越,已为各界翘楚。今年是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华诞我们特别推出系列校友采访文章,宣传母校育人成果和优秀校友事迹,传承母校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共同庆祝母校生日


校友简介


丛中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1981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1985级学前教育专业硕士,2000级教育管理专业博士。曾任中华女子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曾获国家政府专项特贴;首次提出“培养健全人格”理念并写入儿童中心五年规划;负责和参与多项儿童相关课题研究。

16年前,一纸调令打破了丛中笑原本平静的生活。那一年,她43岁,时任中华女子学院的副院长。那一年,她离开了曾经的舒适地带,开启了生命中的那段“至暗时刻”。自此,她的人生轨迹与儿童更加紧密地勾连在了一起。


“当时的单位正处于发展的低谷期,问题挺多的,人心也散了。工作完全是走市场,几十家单位在这插着,各占山头,根本没法管。”提起当年,如今的中国儿童中心书记丛中笑言语间仍然有“悲壮”之感。



1


人生态度:轻重分明的淡泊人

提及这个岗位,很多人第一眼看到的是“厅局级”“一把手”的头衔,对此她却不以为意。即便在被问及“取得过什么成就”这样的问题时,她所谈及的也仅有寥寥数语,仿佛自己从未取得过什么荣誉。


即便已功成名就、名誉在外,当谈及自己做过的最成功的事时,最能让她为之动容的不是取得的那一个个令人敬佩的头衔,也不是收获的那一个个意义深重的奖项。她做过的令自己最自豪的事,是为儿童发展做出的每一件事。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她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


而在从政方面,她从未设想过有这么一条道路,也未曾对此抱有什么希冀。


“我是从来没想过当领导,是不知不觉走上领导岗位的。”在进入管理岗位前,她只是“为了做专业而做专业”,是彻彻底底的“专业人”。


“对于那些一心想要走仕途的,自然无可厚非。”但在她看来,做专业的并不应该是为了向上爬,而是不断地定下目标和完成目标的过程。职业也应是个自我谋划的过程,否则就会非常被动。“感觉现在有些孩子没什么激情了”,丛中笑感慨道,“我总感觉年轻人还是得拼一拼,积极主动一些。”


专业在她的生命中具有特别的分量。她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要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踏踏实实地把自己的专业品质打好”。同时修养自己的性格品行,开拓自己的眼界,树立远景目标,那么在行业里有所成就也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相对于其他职业,做学前教育一行并不怎么赚钱。即使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工龄,她的薪水也远不及自己刚刚工作的女儿。“真的是干一辈子都比不上人家刚毕业。”丛中笑笑道。


即便如此,“高薪水”的诱惑也并未在她的心中激起什么浪花。忙忙碌碌,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感受着辛勤耕耘带来的充实感和幸福感。不争不抢,不骄不躁,着眼于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似乎有种“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风度。然而,“佛系”并不是她生命中的唯一旋律。



2


从业伊始:投身基层的幼教师

1987年,刚刚硕士毕业的丛中笑进入了当时的中华女子学院,成为了一名学前教育领域的一线教师。


自身的性格特质中对于小孩的热爱,让她很快适应了实习期的工作和生活,在取得优秀实习成绩的同时,也得到了机构领导的青睐,“橄榄枝”就这样抛在了丛中笑的面前。


“当然,选择这个职业也带有一些功利的想法。”“不坐班”的工作机制、相对轻松的工作任务、入职即可获得的北京户口,对于刚刚毕业的她而言产生了莫大的吸引力。诸多因素的考量下,她最终步入了这个岗位,书写起她将近20年的工作序章。


基于兴趣和热爱,基于扎实的专业功底,加之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使得丛中笑在短短10年的时间,从一线教师一路晋升,最终达到了副院长的位置。也正因拥有这样的条件,06年的一次意外让她被妇联调任到中国儿童中心,担任常务副主任的职务。自此,一条崭新的道路在她的生命中缓缓延伸。



3


风雨波折:从零开始的新征程

回忆起刚到儿童发展中心时的情境,丛中笑的心中五味杂陈。


尽管已经做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初到中心时的丛中笑还是被眼前复杂情况所震惊。数不尽的遗留问题、混乱的现状和不确定的环境让初来乍到的她手足无措。


为了获得大家的认同和支持,丛中笑选择“从人入手”。她试图通过与单位成员沟通交流,用自己的诚意打动大家,以增进了解、获得信任。同时,她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自身过硬的专业素养,在诸多决策中得到了众人的认同和支持。


在为人处事方面,丛中笑坚持“一碗水端平”的理念,始终秉承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理事务。“你千万不能有厚有薄,起码要让大家看到你是在出于公心地去考虑这些问题,这样才可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基于这样的正派为人,她在儿童发展中心逐渐有了自身的威望,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在丛中笑看来,一个单位中最重要的就是人。一个单位中,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有一批老人是快要退休了,有一些人他听不懂,有一些人有能力有共鸣,也非常希望单位发展,还有些人他给你捣乱。”


“当然,机构中也有不少真正用心的同志。”尽管初期的工作不怎么顺利,依然不乏很多人给予了她工作上支持。这对原本孤军奋战的她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帮助和鼓励,也是一种莫大的宽慰。“尤其是有些老同志,特别希望中心能够很好地发展。”丛中笑说。


在长期摸索中,她对单位中的人员情况有了较深的了解,以培养核心骨干为着手点,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渐构建起一支干部队伍。他们团结一致,同气连心,成为工作落实中的先行队伍,机构运转也逐渐步入正轨。“大概五六年吧,我才感觉队伍能干事了。”


当时的工作十分繁重,牵涉的方面众多,诸多事宜都需要她负责拍板。为了做好工作,她经常从早到晚连轴转,即便是下班回家也无法安心休息,时刻都担心单位突然来电话。周末,当其他人都在享受事业单位的假期时,她仍在处理工作上的事。


经此一遭,她成长了许多,自身的能力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发展,人生阅历也变得更为丰满。身居高位之下,接触的人事更为复杂难料,对她的修养和品性也是一种磨砺和考量。褪去昔日的稚嫩和懵懂,一个成熟干练而立于不惑的领导最终出现在了更多人的视线里。



4


沉淀自我:攻读博士的波折路

即便是已经身居要职,丛中笑仍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2000年,她带着中华女子学院副院长的头衔,重新回到了这个熟悉的校园,开始攻读自己的博士学位。


然而,读博的生涯并不像预想的那般愉快。由于她是由单位派遣的“公费生”,因而在研究的方向上有了严格的限制,原本热爱儿童、对儿童发展领域充满兴趣的她,不得不将研究重心转移到妇女和女性上来。这一度让她十分痛苦,也对自己的博士之路感到无比迷茫。


为了了解这一陌生领域,她做了许多调研,收集了浩如烟海的原始数据。为了开拓研究视野,她专门出国参加女性的研讨会,寻找可能的研究路径。


但是,专业基础的严重缺失使她的研究进行的无比困难,遇到难以突破的层层阻碍时也只能放弃,而兴趣的缺乏使她的研究进程一拖再拖。直到调任中国儿童中心之时,丛中笑依然没有把自己的研究主题定下来。


工作转变意味着曾经的枷锁不再,做研究的难度却丝毫不减。调任之初,她的工作十分繁重,需要解决的事情多如牛毛。“忙成这个样,哪有时间做课题?”丛中笑常和自己的老师诉说自己的苦恼。恩师在给予她安慰和理解的同时,也对她的“健康人格”的想法大加赞许,鼓励她按照已有想法做下去。


“后来他把我收留之后,我就是跟着他读的。”提到恩师林崇德时,丛中笑显得异常激动,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在恩师的理解和指导下,在夜以继日的付出和努力下,丛中笑终于完成了论文答辩,取得了这来之不易的博士学位。


在丛中笑的眼中,学前教育行业有着光明的未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背景下,国家对社会育人有了更多的要求,也促进着校外教育的大发展。对于这一领域的从业者而言,切身对小孩进行教育同样也是给人生打基础的过程。


“未来的路还很长,而我愿始终对此抱有期待。”她也用这句话勉励新时代的年轻人。


奔月者不惧黑暗,寻芳者不畏荆棘。在这个领域中,在这个岗位上,她仍在用力地走着,走着……




文丨田宇乾 芦晋汉编辑丨成欣怡 责编丨何胜男审核丨元静







往期回顾



诚邀校友单位参加北京师范大学2023届毕业生招聘


北师大学生实习就业“百企千师千岗”联建计划诚邀您加入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