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友风采丨周方:深挖一口小小的井


时节如流,木铎长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自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一代代学子在校园里治学修身,成长成才,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走出校园后勤勉笃行,追求卓越,已为各界翘楚。今年是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华诞,我们特别推出系列校友采访文章,宣传母校育人成果和优秀校友事迹,传承母校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共同庆祝母校生日


校友简介


周方,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原汉语文化学院),硕士学历。现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展办高级主管,中国国际教育展负责人。


1


缘起:“我每次都想跳出来”

周方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结缘是在2007年,经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她进入汉语文化学院攻读汉语国际推广专业。其实周方在研究生考试之前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是北京某小学的英语教师。问及为何选择重新进入校园时,周方笑着回答到,此前第一次进入北师大参观时,师大人的精神气让她心生向往。同时,不同的体验感在她的职业生涯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小学英语老师因教学对象的限制能够调动的知识相对固定,周方不满足于现状,2007年正好是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推广专业招生的元年,周方便决定在教育这一大领域不变的方向中学习体验不同专业,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多一些不同的视角体验。


谈到研究生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周方坦言并未有特别详细的安排,在就业时也没有最心仪的岗位,但她感兴趣的方向非常多,十分愿意尝试新的事物,跳出熟悉的圈子。这一特点在其从业11年的职业生涯中一直不曾改变,在她研究生阶段的实习经历中也可见一二:


研二学年,周方开始在美国密歇根州下属私立小学进行实习,据她所说,英语专业的出身给了她一定自信,加上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有一些教学经历等因素都帮助她较好地适应了小学的实习岗位,在此期间也学到了很多至今记忆犹新的跨文化交际经历,比如在课堂上讲解运动项目shooting 的导向问题,需要跟教学主管报备等注意事项。这些跨文化交际经历中的小事也使她在此后的工作中受益匪浅。第二年她收到了美方的邀请,再次留任进行教学。但是在完成了两年的教学后,当美方教学主管再次邀请她长期进行合作时,周方认为自己在能力上有信心做好教学方面的工作,教学经验也可以一步步积累,长此以往也会越来越顺。但顺利的同时似乎职业生涯前景有所局限,加之自身原因也不想走学术道路,“所以未来10年的样子好像也能看见”,周方笑言。有了这次判断,两年实习结束之后,周方又一次跳出舒适区,谢绝了美方的邀请,回到中国参加秋招。


周方坦言,参加招聘时跟大多数同学的心态是比较相似的,对整个职业生涯没有最为明确的目标,但她对很多工作岗位都有兴趣、有热情,非常想尝试新的工作内容,于是,在整个国际教育领域方向不变的求职导向下,她投了一些简历,在面试时则看重积极开放的工作环境和办公氛围。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看中她两年的跨文化实习经历带来的国际视野和对待工作的饱满热情,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2


摸索:“所有经历统筹后指向一个目标”

周方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工作已有11年。当笔者问到目前为止整个职业生涯里心态和能力都发生了什么变化时,周方坦言至今仍然感谢汉语国际推广专业带给她的两年实习经历,能够切身实地在海外感受不同的文化,观察当地从幼儿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开始的、与中国全然不同的教育模式,体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不同方式......这些经历润物细无声般带给了周方现在工作上许多帮助。与前期择业期心态不同的是,进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工作后不久,周方就已确定教育国际交流方面是她最想从事的职业方向。


谈到职业生涯中常常面对的挑战,她认为每年10月的中国国际教育展是非常重要的,她进入这一行业是在2010年,正好是整个教育交流行业发展的高峰期,这一点与留学时长趋势相同。至今该行业进入了平缓发展期,信息渠道的多元给她们带来了一些影响,但中国国际教育展的权威性仍然毋庸置疑。工作中的挑战再正常不过,周方认为,但这时候她更愿意全身心投入工作,从心态上进行挑战。11年的工作生涯进一步拓宽周方的国际视野,高频率地与海外国家的教育推广部门的接触与她的职业预期相匹配,周方不赞同长时间从事同一工作会丧失新鲜感的说法,她认为,职业的挑战性和新鲜感有时并非职业本身,它与求职者本人的视角息息相关,工作者本身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不停获取未认知的技能本身就有成就感,如若在自身感兴趣的工作中能够用上,则是双倍的成就感与获得体验。


谈到11年会展工作中周方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时,她认为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经历从来都不是毫无意义,它们会帮助自己内心确认最想从事的职业方向。哪怕最初只有一点点兴趣,她也会尝试一下,就这样找到自己最想从事的职业,从里面的最小、最细节入手,关注行业动态,不断更新知识,深挖一口小小的井。她坦言,这样的思路是在工作中受合作伙伴启发,那位合作伙伴从小对精密机械感兴趣,在瑞士机械协会有任职的同时也经营了自己的机械公司,繁琐的工作并未让他产生倦怠,他认为,工资不应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导向,而是应该有自己的职业发展线索,找到最感兴趣的方向后继续深耕。周方补充到,若是像她一样没有明确的、最感兴趣的从业方向,不妨先去做,“不怕慢,就怕站”,慢慢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找到之后哪怕自身起点不够高,也可以业余多加努力,有行动总是好的。


周方认为,她之前的小学英语教师工作、外派汉语教师工作对她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都很有帮助,她认为这是很神奇的事情。从开始的不明确到明确,蓦然回首,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也在多段不同工作经历中得到提升,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3


未来:“感到轻松不是好的状态”

在我们采访时,周方已经是会展办的高级主管了。谈到给师弟师妹们关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建议时,周方的第一句话仍是不要停止学习。她认为,进入职场后不同于在校阶段有学业压力督促,经过一段适应期后,往往会觉得当下工作挑战性不太高,这种轻松的状态值得警惕,人不能够太享受。周方强调说,如果想有比较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越走得远,学习的脚步越不能听下,一眼望到头的工作常常不如想象中那样安逸。


对于在校的师弟师妹们,周方建议必须要打牢专业知识的基础,不一定要从事这个行业,但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会帮助你深刻理解这个行业,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会进一步帮助你做出客观理性、符合自己规划的职业选择。周方就读时,是汉语文化学院的第一届汉语国际推广的研究生,在专业课程和工作匹配度上尚有可以进步的空间,她建议能够有更加细化、有针对性的课程来帮助教学工作。


她同样建议多行动、多尝试,多接触社会。没有最明确的目标并不可怕,但空想家是不好的。多一些实习经历,年年积累、细化经验,在匹配自己的择业需求,这样的做法在周方看来的比较理性的。她同时强调,从过来人的眼光看来,在校期间能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是一件好事,反之也不应过于焦虑,建议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在研究生阶段也开设相应的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课程,将更多的案例、流程介绍给学生。


同时,周方也建议师弟师妹们可以多多关注想从事的泛领域的大型展会活动和学术活动。以教育行业为例,中国国际教育展每年对接的是海外大学的官方就业部分以及驻华大使馆参展,多多接触不一样的教育理念会丰富自我的教育观念;也有非常多的教育展会由外国使团免费提供,深刻的文化交流会带来不一样的体悟。她认为,北师大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对她影响深远,身在教育这个大行业,亦会为国际教育交流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周方认为自己目前的11年职业生涯不算长,也希望和师弟师妹们一起听到更多优秀校友的职业生涯发展故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文丨沈宇 苏欣 尹璐 姚浩茜编辑丨成欣怡 责编丨何胜男审核丨元静






厚德载物 粲晖育才!深切缅怀张厚粲先生


归来,仍是少年丨2022年毕业秩年微电影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