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两会 | 北师大人的声音(一)
聚焦·两会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2024年3月5日在京召开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2024年3月4日在京召开
★ 目录导航 ★
1 | 程建平:超前谋划教师资源配置,为建成教育强国布好“先手棋” |
2 | 张志勇: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干预机制 |
3 | 顾 雪:不断加强医疗保障队伍建设 |
4 | 杨善竑:加大体育产业培育力度,促进体育消费 |
5 | 吴蓓丽:我国创新药进医保速度明显加快,超80%上市后2年内纳入医保 |
6 | 张兴赢:强化早期预警,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
7 | 杜明燕: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面临诸多挑战 |
01
程建平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超前谋划教师资源配置
为建成教育强国布好“先手棋”
教师作为教育发展中的关键支撑,是教育资源分配中的基础性、先导性要素。“在人口结构变化的背景下,要提前谋划全国教师资源需求情况,在教师资源分配领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建成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布好‘先手棋’。”程建平表示。
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他再次带来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提案。
人口变化将对教育产生系统性和结构性影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208万,再次出现了负增长。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数据,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数量已经连续三年减少。
随着我国出生人口数的缓慢下降,人口结构正在逐渐变化,老龄化、少子化已成为我国人口的新特征。在教育链条上,小学、中学、大学各阶段也将在未来受到递进式影响。
程建平指出,人口的变化将对教育产生系统性和结构性的影响,一方面,学龄人口数减少,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将产生变化﹔另一方面,要根据人口结构变化情况和国家发展所处的新阶段,调整教育结构和体系。
“我们需要根据学龄人口的规模性变化和区域性变化,提前谋划教育资源的配置方案,做好供需匹配,这样才能使教育始终适合于国家发展需要。”程建平说。
教师数量充足但依然存在结构性短缺
根据教育部3月1日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共有专任教师1891.78万人,比上年增加11.42万人,增长0.6%。
程建平认为,我国教师供给数量总体充足,但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区域性失衡现象依然严重。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结构性短缺尤为明显,不仅是音体美等学科,部分地区主科教师仍有大量短缺。同时,对于人口净流入和净流出地区,对教师资源的需求也存在区域性差异。
“教育发展到新阶段,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部分师范院校的培养质量有待提升,而高水平院校参与师范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仍旧不够。”程建平指出,虽然在“国优计划”等政策引领下这一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在国家层面,亟需分层分类的顶层规划。
程建平同时谈到,面向教育强国建设,不仅要让更多孩子“有学上”,更要“上好学”。着眼未来,基本办学条件和标准将进一步提高,要进一步加强教师供给能力以匹配高质量发展需求。
推进教师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程建平提出,针对目前存在的教师供给问题,要大力推进教师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超前部署研究全国教师资源需求缺口,拓展教师供给参与主体,构建分层分类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建议设立重大课题,以人口规模变化和各级各类教育在学规模为数据基础,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学龄人口数进行科学预测,对照基本办学标准,进一步测算全国教师资源需求。”程建平说。
在教师培养方面,程建平建议,构建师范院校为主,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为辅的师范人才培养培训体系,进一步提升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培养的广度、深度与力度,让最优秀的大学实质性地参与到教师人才培养中来。在全国层面对师范院校的布局和层级进行宏观调配,构建起区域覆盖科学、层级结构清晰的培养培训体系。
面对部分教师紧缺的学科和地域,程建平呼吁,试点开设科学教育、体育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老年教育、特殊教育等紧缺学科领域,以及欠发达地区和革命老区、边境地区、生态退化地区、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城市等特殊地区类型的教师培养专项计划。
程建平还建议,建立需求动态监测机制,优化教师供给配置效率。根据培养供给量和需求量,引导师范人才培养院校调整培养数量,提升培养层次与质量,让优质的教师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源泉。
来源:人民网
记者:孙竞 实习生聂陈昱
02
张志勇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
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干预机制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和精神疾病、情绪障碍发病率持续上升,并且呈现低龄化趋势,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难以忽视的问题。”张志勇建议,加快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干预机制。
张志勇认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在于物质生活的进步与青少年精神生活的成长不协调,人工智能时代社会生活方式深刻变革,唯成绩、唯升学的功利主义教育政绩观和新冠疫情影响等。
为此,张志勇建议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一是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学校教育护航机制。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作为中小学立德树人的首要目标。一方面,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最基础、最根本的是为青少年提供和谐健康的教育生态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要充分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把是否全面贯彻落实德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课程要求,作为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一票否决”的刚性指标。另一方面,要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限期为中小学配齐心理健康教师,为县级教研机构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全面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开齐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规划课程。
二是建立青少年心理问题校家社协同辅导机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或依托相关专业机构,组织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测评工作,推动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每学年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分级管理和学校、家庭协同辅导机制,学校对心理高危学生要制定“一生一策”干预方案。
三是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卫联合会诊、干预和康复机制。由卫健部门委派专业精神医生担任中小学卫生副校长,为患有严重心理疾病、需要到专业医院进行治疗的学生,开具专业诊断和转介证明,指导学生家长陪同学生到专业心理健康辅导机构或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和社会组织、家庭相衔接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模式。
四是依托公安网警建立心理高危学生网上巡察机制。将预警发现线索第一时间推送相关责任主体进行干预,建立高危心理学生“预警研判—流转办理—盯办反馈”闭环管理系统,形成网警发现、公安抢救、教育—医院联合干预治疗、社区康复、及时复学一体化心理高危学生保护体系。
五是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教育主责、社会协同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跨部门青少年心理健康协同联动机制,将落实相关职责情况纳入地方党委和政府工作考核、巡视巡查、调研督查等范围。强化条件保障,加强心理健康教师和医师队伍建设,健全针对心理疾病学生的医疗保障体系。实施技术保护儿童战略,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为原则,对电子产品和网络服务的技术标准进行前置审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焦以璇
03
顾雪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河北省衡水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北京师范大学校友
不断加强医疗保障队伍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顾雪建议:
推动统筹区医保部门垂直管理。通过市以下医保部门垂直管理,建立与统筹层次相适应的经办管理体系。
补强基层医保队伍,推动经办服务下沉。建议出台各级医保工作人员和服务人群比的指导意见,科学设置,补强经办力量,建立完善乡、村两级医保专兼职代办员制度,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乡村医生的作用,延伸经办服务触角,实现医保经办省、市、县、乡、村全覆盖。
强化专业监管队伍建设。在推动市以下医保部门垂直管理的同时,整合各县市区力量,推动组建市级统管的专门的监管机构,科学设定机构职能,提高监管能力。
在职称资格中增加医保管理专业。加强医保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结合医保部门实际,增加医保管理专业技术资格序列,打开医保专业人才专业技术资格晋升空间。
来源:国际在线
04
杨善竑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阳市副市长、北京师范大学校友
建议加大体育产业培育力度,促进体育消费
杨善竑介绍,《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预计203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量占GDP的比重约达到3%。”据2023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33008亿元、增加值为130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9%、6.9%。
“当前体育产业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但受限于政策因素、居民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影响,现阶段体育产业发展离新时期经济转型、消费升级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杨善竑指出,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体育服务业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相对偏低,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规模不大。二是产业规模不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增加值远高于体育产业增加值。三是消费基础不强。我国人均体育消费偏低且区域性差异较大,人均体育消费与国外先进地区差距较大。
对此,杨善竑建议国家体育总局在推动落实《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当前体育消费形势,加大体育产业培育力度:
一是丰富体育赛事活动。以大力推进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为契机,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提升赛事运营专业化水平,提高体育场馆服务质量和利用效率,形成赛事消费链经济链,激发大众体育热情。出台扶持政策,支持各地加快培育专业赛事服务公司,打造电子竞技等本土赛事,营造城市赛事氛围,打造城市体育名片。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将发展智能体育产业纳入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框架,支持各地大力发展智能体育装备,提升科学健身智慧化水平。建立项目库,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力度,推动智慧体育场馆、智能体育公园等智慧化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打造具有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数字体育消费新场景。
三是完善展览展示平台。支持各地举办体育用品博览会,以高峰论坛、产业展览、推介洽商、体验展演为核心内容,加大项目招引,扩大体育用品展销。支持各地举办体育旅游博览会,推出精品骑行线路、徒步线路、汽车自驾运动游线路等,打造高水平、专业性、市场化品牌展会,不断释放户外运动消费潜力。
来源:澎湃新闻
记者:刘璐
05
吴蓓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校友
我国创新药进医保速度明显加快
超80%上市后2年内纳入医保
“近年来,我非常明显地感受到,全社会对重大疾病、罕见病的关心关注与日俱增,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协同发力。”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吴蓓丽说。
11年前,她所在的团队在抗艾滋病毒药物靶点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当时,研究成果距离临床的时间还不确定。如今,她所在的团队推动相关研究取得了进展。“基于我们的研究发现,我们与合作者共同开发的候选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药物疗效优于现有的同类药物。”
吴蓓丽表示,党和政府持续加强“三医”联动,在努力让患者“有药用”的同时,十分注重“用得起药”:通过加快医保谈判节奏、动态调整医保目录等措施,大力支持创新药发展,一大批独家品种的抗癌药、罕见病用药以适宜价格纳入医保。其中,创新药进入医保速度明显加快,80%以上的创新药能在上市后2年内纳入医保。
吴蓓丽所从事的基础研究,是新药研发中从0到1的关键阶段。她介绍,团队中有的90后年轻人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冷板凳一坐就是近10年;还有的前辈,默默无闻投身科研,以毕生精力研发新药,造福千万患者。
面对患者的期待,吴蓓丽表示,大家愿为中国新药研发赋予“加速度”,点亮更多生命之光。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记者:杜沂蒙 沈杰群 刘昶荣 杨洁
06
张兴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北京师范大学校友
强化早期预警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张兴赢介绍,2023年是自1850年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年,显著的升温造成了去年全球各地极端天气气候灾害事件频发,气候变化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面对愈加频发的极端天气气候灾害事件,当前人类社会自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早期预警,只需提前24小时预警,灾害损失就能减少30%。预警不仅能挽救生命,并且能提供至少10倍的投资回报。“自2015年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国家预警发布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预警先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张兴赢说,中国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首批缔约方之一,在2023年12月迪拜召开的第28届缔约方大会(COP28)期间,中国举办了106场活动,向全世界分享中国在气候治理和应对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当前,我国还建成了亚洲多灾种预警系统,为亚洲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灾害预警技术支持和帮助。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也造成很大的威胁,去年,我国部分粮食主产区遭受洪涝灾害影响。面对灾害,气象部门多措并举,通过全面提升早期预警能力,精准预报降水区域和量级,为有关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赢得了先机,为我国粮食生产“二十连丰”贡献了科技力量。
“以实则治。面对全球性问题,我们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气候环境领域挑战,守护好这颗蓝色星球。”张兴赢说。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记者:李悦
07
杜明燕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校友
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面临诸多挑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社会的变迁,养老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满足“新老人”的多元需求、解决农村养老难,是今年全国两会的又一热点话题。
杜明燕表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着资金、人才等诸多挑战。要健全三级网络,在已建成的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级养老服务站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设施内部布局,结合乡村振兴,完善日间照料中心功能,探索建设农村老人集中居住周转房,让不愿意离开故居的老人在村里集中生活,相互照应,享受村级娱乐和医疗。规范运营模式,加强科学管理,探索农村养老多样化发展,激发互助养老新活力。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刘慧
信息搜集丨阳沁珊 李有琦 何胜男
排版 | 李嘉薇 刘恋
编辑、责编丨何胜男
微信公众号又改版了
避免收不到消息
请一定星标关注我们哦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