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丨李震庭:京港连心,讲好香港故事
李震庭,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2020届校友,现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获评2023年清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在校期间曾获得教育部港澳台侨特等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他曾作为特邀评论员,在香港文汇报、大公文汇融媒体平台、Dotdotnews等境内外媒体上发表中英文评论文章二十余篇。他组织参与了50余场香港青年与中联办、香港特区政府、北京市等相关部门的交流活动。
01
京师求学,走入社会学田野
李震庭成长于香江之畔,高中时期,他萌发了换个环境生活的想法,便随着家人来到北京。从香港来到北京生活,李震庭感受到两地的生活习惯、人文环境、经济制度都不一样,因此他希望通过学习社会学,进一步了解内地的社会发展,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社会。在这时,北师大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他的目光,让他决定在此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涯。
回忆起在师大的时光,最让李震庭难以忘怀的是来自社会学院老师们的教导,以及在民间调研的实践经历。他曾在韩俊魁教授的带领下调研社会义工组织参与北京西站社会治理的情况,在整个调研过程中,从前期讨论和确定观察要点,到实际进入现场进行访谈,再到后期的资料分析和整理,以及撰写和编辑调研报告,韩教授不仅在技术和方法上给予李震庭帮助,还教他如何与被访者沟通,使调研更加顺利。这些全方位、全流程的指导让李震庭受益匪浅。为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李震庭回到老家广东汕头,深入研究民间慈善组织,不仅实践了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更在独立运用访谈技巧走进田野,收集真实、深入的资料的锻炼中得到了成长。赵秋雁老师、王茁老师,韩俊奎老师、董磊明老师、尹栾玉老师、潭江华老师……诸位社会学院教师的悉心指导与无私帮助支持他走出校园,进入更广阔的社会天地。走进田野,李震庭又从与访谈对象的交流中拼凑出一个个生动的片段,逐渐描绘出一幅完整的社会画卷。从这些经历中,他学到了知识,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术研究的魅力和价值。
在师大的四年学习经历让李震庭逐渐找到了观察和发现新世界的方法。他发现社会学常以微观视角切入特定的区域,“为深入了解,我们需要找到该区域的‘引路人’,并以‘熟悉的陌生人’的身份去重新观察这个地方的风物。即使对某个地方非常熟悉,也不能因为习以为常而忽视了其中的细节和发生的事件”。因此,他在进行田野调查时需要以一个全新的、陌生的视角进入,重新审视和观察当地人的行为模式,并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揭示出许多之前未察觉的逻辑线索,在一个个“为什么”之间建立起新的逻辑线,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逐步深入挖掘,最终在行动中收获成果。
经过社会学的系统性训练,在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后,李震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在进一步向隋璐璐老师、王洛忠老师,邹丽春老师的请教与探讨后,他深刻认识到,若要深入研究中国社会,就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纳入研究范畴。在硕士阶段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后,李震庭决定发挥自身优势,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香港社会发展连接起来,选择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经济学方向继续研究。
02
学以致用,发挥青年力量
李震庭坚持“学其所用,用其所学”的理念,希望将自己所学与国家所需相结合。“作为香港青年,我们要去思考什么是国家所需、什么是我之所长,我该怎么样把我的专业、个人能力投入到建设到美好香港当中,能够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一份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李震庭在此基础上初步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香港的产业转型。李震庭认为,分析香港的情况必须从经济方面入手,清楚了经济的变化过程,才能更好思考它的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生活的变化。他决定抓好经济的这条脉络,借此理清香港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探索香港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启发。
李震庭还尝试在学术研究、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三者之间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在他看来,三者并非相互冲突,而可以相互融合、统一推进。李震庭在香港文汇报、大公文汇融媒体平台、Dotdotnews等境内外媒体上发表中英文评论文章,而撰写文章能帮助他深入思考更多问题,从而精准定位自己的研究选题。为了撰写文章,李震庭需要深入阅读和了解中央政策和文件,这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储备,也让他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整个过程需要他梳理自己的思路,理清逻辑线,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合,这不仅锻炼了他的思维能力,也使他能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当自己的文章发布在平台上,引发更多人的阅读和讨论时,李震庭知道他的观点正在产生影响,这种参与感和成就感让他能更加坚定地继续写下去。学生工作则为他与青年人、同辈群体的交流提供了宝贵机会,能够深入了解他们的关注点、兴趣点和正面临的问题,在思维碰撞之间,他的灵感也随之蓬勃生长,成为他持续发声的滋养。此外,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使他有机会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能够从多个角度和视角审视问题。学术研究、学生工作和社会活动在李震庭的努力下成为了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他成长的有机整体,助力他全力向自己的理想进发。
03
连心筑桥,讲好香港故事
从香港来到北京求学的经历使李震庭在青年朋友中有些特殊,内地的同学朋友们常询问他关于香港的情况,香港的朋友对内地也有很多疑问需要他解答。两地人民对彼此的好奇是李震庭决心讲好香港故事的出发点,而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在两地生活的经历,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弥合这些信息差的有力工具。
李震庭特别提到了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的话:“香港所长”、“国家所需”这两个要素之间要相互联动,才能继续让香港在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大背景下发挥出更好的优势。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李震庭撰写文章在公众新闻平台上发表,让香港的朋友们看到我们中国在哪些方面以什么样的方法做出了哪些成绩。例如,他在境外媒体上发表了一些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等一系列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贸区等目前所推行的国家战略等方面的介绍文章。另一方面,李震庭作为香港青年主动发声,积极和同辈青年、两地的政府官员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双方的关切和需求。
李震庭(右五)组织清华港生赴中联办北联部学习交流
李震庭认为,讲好香港故事就是讲好新时代下“一国两制”的中国故事,“大到香港回归与国家发展的联系,小到一个街边摊贩生活的变化,你都可以发现他们与此息息相关”。李震庭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当好故事的讲述者,每个人都可以是这个故事的见证者、亲历者乃至实践者,“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让更多人听到,没有什么能比亲身经历更能引发大家的共情,我们每个人不仅要做故事的发现者和讲述者,更要做故事的续写者和创造者。”
“如何讲好香港故事”,李震庭也有自己的想法。在社交媒体时代,短视频作为新媒体形式与新传播方式,对城市形象传播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城市形象传播范围大众化、高速化,城市形象也在传播中更立体、更多元。在国内,短视频行业正在经历爆炸式增长,而对于香港青年来讲,他们的大部分选择依然是长视频,短视频市场亟待进一步开拓。李震庭相信,香港作为祖国链接内外的“桥头堡”,只要将短视频这一链接两地及国内外青年的重要媒介掌握,必将能在宣传香港优势,吸引世界目光中大有作为。为此,李震庭召集了50余家香港社团联合举办首届“讲好香港故事”短视频大赛,运用短视频传播速度快、用户互动性高的特点,将香港形象展现给更多希望了解它的人。
如今,李震庭正用力用心用情讲好“一国两制”的中国故事,促进香港青年学子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其努力与成绩已受到多方肯定与支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个主流媒体先后报道了他的个人事迹。未来,他希望加入特区政府,用所学所知助力建设美好香港,书写“一国两制”典范成果的新篇章。
回顾来时路,师大严谨踏实的校风让李震庭得以在其中修身治学,潜心钻研,深入思考,形成了中正平和的心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至今仍激励着他,做人做事都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李震庭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大局相结合,用心发现机会,努力抓住机会,放开手脚大胆尝试。
记者丨黄欣玥
撰稿丨黄欣玥 杨艾艾
排版丨赵晨曦
责编丨元静
微信公众号又改版了
避免收不到消息
请一定星标关注我们哦
往期回顾
寻找特级教师的你&祝贺21位北师大人获评2023年度北京市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