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医学界的艺术家
对普通人来说,提到“达芬奇”,脑袋里不是联想到“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就是闪过惊险电影《达芬奇密码》的海报。但对知名的外科医生来说,第一个会想到会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1998年,美国医学专家制成第一台达芬奇机器人,2000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这种机器人系统为合格的外科辅助手术系统,2002年,新加坡就引入了该系统,并成为亚洲第一个使用这种机械人的国家。目前,已经在泌尿科、普外科、肛肠科、心胸外科、妇科、小儿科和耳鼻喉科等科室开展基于达芬奇机器辅助系统的微创手术,为患有如前列腺癌、子宫癌、卵巢癌、肺癌、直肠肿瘤、头颈肿瘤等疾病的病患解除了痛苦。达芬奇比起由医生自己操作的微创手术,具有更精确、出血更少、恢复更快的优点。截至2005年10月止,新加坡中央医院已完成150多例机器人经腹腔镜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这一数据是全亚洲所有的泌尿科医疗中心中最高的一个,同时该中心也是亚洲第一个用机器人经腹腔镜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来治疗前列腺癌的医院。截至目前,全中国也仅有9台达芬奇机器人,共完成手术不足1000例。主要应用于心胸外科以及肝胆外科的手术。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优势
以往患重大疾病的外科手术病人需要实施开腹手术,手术切口大、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多、疼痛感明显、机体恢复慢,极易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痛苦"。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具有以下四个明显优势:
1. 突破了人眼的极限
可以进入人体内部的特殊镜头,产生三维立体的图像,并可使手术视野放大20倍。
2. 突破了人手的极限
机械手臂增加了活动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了手术医师的操作能力,能将控制柄的大幅度移动按照比例转换成患者体内的精细动作。
3. 突破了微创的极限
它完全遵照医生指示,在选择的手术部位切开几个非常小的切口,动刀快而准,还不知疲倦。例如心脏搭桥手术,传统手术需要在病人的胸口切开一个20厘米长的切口。而如果使用达芬奇机器人,可能是在胸口处做三个切口来进行心脏手术,每个切口直径仅有1厘米。因为手术切口非常小,病人受的痛苦也会少很多、流血也会减少,恢复的就很快。
4. 突破人力的极限
手术机器人全部都是自动化的,这会最大限度地减少操作人员,甚至完成一台高难度的外科手术,只需要1名外科医生、1名麻醉师以及1到2名护士。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结构
达芬奇的学名叫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系统。
这套手术系统包括4条机器手臂和一套内镜监视系统。
做手术时,达芬奇总是四手并用,一条手臂把持摄像头,它将腹底世界“直播”给主刀医生,另外三条机器手臂则分别“拿着”三种手术器械,它们有时是电凝刀,有时是剪子,有时是镊子,有时是钩子,可根据需要换上各种不同用途的“手”。达芬奇的手臂虽然钢铁制成,但其关节之灵活不输人手,它的关节有7种活动模式,能在人体狭小的胸腔、盆腔等空间里自如地旋转、弯曲,“达芬奇的手术比专家做得还要精细,它的手能到达到专家手术时无法到达的盆腔深处,而且分离更仔细,缝合更准确。”而内镜监视系统则是达芬奇的“透视眼”,这套系统通过双摄像头、双光源独立采集同步视频信号来提供放大6-10倍的三维立体的手术视野。
达芬奇之路,我国仍有很远的路要走
2007年,北京301医院引进国内第一台,用于心胸外科、泌尿外科手术。第二台在2009年由306医院引进,用于肝胆外科手术。之后上海瑞金医院、南京军区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二炮总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全国知名医院先后引进“达芬奇”机器人。
然而,由于手术中产生的高昂的费用以及中国医疗体制所限,引进的达芬奇并没有取代传统手术,临床使用率极低,达芬奇手术临床治疗经验也就很有限了。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技术在全球的进展
目前全世界已有33个国家、800多家医院成功开展了60多万例机器人手术,美国是该项技术的创始者,也是目前最成功的实施者。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可以算目前最为先进的医疗仪器之一,几乎目前所有的领域都可以运用它进行手术。在新加坡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著名国际医疗机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更是被大量运用于临床,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转自中国寻医问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