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Facebook、谷歌、华盛顿邮报大PK : 用户争夺战中,谁会笑到最后?

2016-09-05 xjbcmyj 新京报传媒研究

translate | 小愚 措大

via | 新京报传媒研究(id:xjbcmyj)



当前整个新闻传播领域的局势很混乱。传统媒体正慢慢交出对出版的控制权,把自己生产的原创内容交给Facebook这样的强大平台,以换取流量;读者永远变化无常,他们的需求时常让媒体捉摸不透;广告商总是忙于跟媒体讨价还价;而越来越多的初创媒体公司靠“野路子”成功上位,甚至撼动了整个新闻出版行业几百年来奠定下的模式与规则。

我们怎么去看待这一切?可以将其看做一场关于地位和影响力的比赛,一场你死我活的竞争。我们坐在观看台上,看从Facebook到snapchat,到google再到《华盛顿邮报》,究竟谁能胜出。看完这篇分析文章,相信你会对当前的格局有个新的认知和排序。


Facebook



当前,Facebook无疑处于比赛领先地位。到目前为止,它是最大的内容传播平台。Facebook联结了约70%的国家,大概有6亿人会从这个社交媒体平台直接获取新闻信息。在年轻一代中,Facebook的规律性使用用户比例高达88%。


Facebook的数字广告收入在过去的两年里翻了一番,占据真个行业数字广告收入10%,包揽了超过三分之一的移动广告。Facebook主导地位清清楚楚地显示:拥有了用户就拥有了一切。


在过去的几年里,Facebook已经转型成为一个内容输出平台,并成为用户获取新闻内容的主要来源。它也建立了自己的即时新闻编辑室,将各大合作媒体(如《纽约时报》)所生产的新闻内容直接发布在Facebook上。这可以给新闻机构来去更多的流量,同时Facebook也建立起自己的内容生态系统。这些内容在Facebook上加载要比在媒体机构的web网页上加载快10倍,所以用户喜欢待在Facebook的世界里,这里能满足他们所有的信息需求,不管是社交还是新闻。从本质上说,Facebook已经成为新的“门户”。


那么,Facebook为什么不干脆把自己搞成个新闻媒体呢?毕竟,新闻只是内容商品中的一种而已,是Facebook产品构成的一部分。而鉴于大量的流量引导,媒体机构也对Facebook变得越来越依赖。当Facebook的即时新闻功能推出后,各大最大的新闻出版商迅速签约:BuzzFeed,赫芬顿邮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Vox 宣称,Facebook带来的流量占据了网站总访问量的40%,而BuzzFeed也表示,Facebook带来的用户比其他任何平台都多。


Facebook当前拥有控制权是确定无疑的,但是未来什么格局尚不明朗。也许它会缩紧即时新闻模块以配合其他战略合作,也许它会受到广告商的资本控制,也许它会基于各大媒体提供的内容产品与用户的阅读数据去判断内容需求的方向,然后按照优先顺序出现在用户的屏幕中。可以肯定的是,Facebook不会停止这方面的尝试,它需要出版商和用户双方来喂养。


—Astha Rajvanshi

 

Snapchat



如果Facebook引领了社交领域,那Snapchat,这个社交平台上最年轻的竞争者,正在急速追赶。这个起家于有趣、即时信息的app,可以让用户快速上传照片和视频,它正在成为一个更大的社交平台。现在,用户可以在上面分享自己的故事,还可以访问为Snapchat专门订制的新闻。


去年,Snapchat发布了自己的平台,Discover,它可以让媒体在上面发布新闻或独家内容,比如视频、文章以及生活日常的图表。广告收入也随之而来,随着预期的看好,Snapchat也获得了新一轮的投资。


进军新闻的这一举动,可以看做是Snapchat对于Facebook的即时新闻的应对。“社交媒体公司告诉我们,人们阅读的依据是最近流行什么。我们不这样认为”,Snapchat在描述它的理念时说道,它强调编辑的作用。


Snapchat与其他社交巨头比起来是一家小公司。随便的一天,它都有约1亿的活跃用户,仅次于Facebook(9亿8千9百万)。但Snapchat有一些巨头公司所没有的:大量的年轻用户。Snapchat大部分用户的年龄集中在13到25岁之间。Facebook用户平均年龄40岁,所以从纯用户基础角度看,Snapchat是成长最快的社交网络。对于年轻人的巨大吸引力,也是Snapchat公司拒绝了Facebook30亿收购请求的理由。


Snapchat在Discover上的尝试也是其留住受众的方式。在Discover上,其只有少量的合作伙伴,包括Vice、Mashable和华尔街日报。《财富》杂志称Discover为媒体中的“时尚年轻人的平台”。如果传统新闻机构没有足够的方法或管理来吸引年轻受众,那Snapchat会给他们提供新的媒体——其实去年7月Snapchat已经开始行动了,它用iHeartRadio和BuzzFeed代替了雅虎和华纳音乐。


当Discover首次发布,Snapchat仅有十个合作伙伴。现在,这个数字增加到了23个。由于设计原因,公司并没有足够的广告销售团队,所以目前它依靠媒体伙伴贩卖广告。


随着Snapchat在新闻上发力,它将会变成一个较少视频而更多偏向于中央门户期待的通向年轻人的渠道。


—Astha Rajvanshi


谷歌


谷歌的有线业务现在看上去不是很好。虽然谷歌去年有超过500亿美元的广告收入,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企业之一,但其中的大部分都是从搜索引擎业务中得来。正如你所知道的,搜索引擎市场正在动荡。


看看下面这些事实。自2014年以来,手机使用量处于急速增加状态,人们更多的时间花在手记屏幕上,而不是电脑桌面。更糟糕的是,在使用手机时,87%的人会把时间花在移动应用(APP)上,而不是web网页上。


这对谷歌来说是相当不幸的。谷歌的钱是从哪来?正是基于人们在搜索引擎对web网页内容进行搜索,进而提取人们的搜索大数据,根据数据分析,在人们下次使用搜索引擎的时候,提供个性化的广告服务。


这使得谷歌陷入危机模式。因此,谷歌努力寻找答案。首先,他们去思考人们注意力为什么统统转移到了移动应用上。一个主要的原因,那就是WEB操作的繁琐迟钝。这造成用户的两种反应:一种是转移至快速反应的APP,另一种是加载阻止广告、提速的模块以改善使用体验。这两种反应对谷歌来说都是消极的。而Facebook所打造的信息传播生态系统完善到让用户根本离不开,这给传统的网络守门人谷歌造成了恐慌。


Google的解决方案是“加速移动页面”,能够快速访问页面,广告体验也更精简,让Web和移动应用一样好用,


谷歌采用的技术框架AMP是开放的,允许媒体、广告商、数据分析机构共同开发建设。对许多媒体出版商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谷歌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技术框架终于突破了Facebook的封闭生态系统,这意味着除了一家独大的Facebook外,媒体们终于可以有其他的渠道合作方,以扩大自己的内容传播途径。


然而,仍有一些媒体担心,一旦他们采用AMP,他们的内容会自动现在谷歌搜索页面的顶部。另外,采用AMP是有一定技术门槛的,它基于一种特定类型的HTML代码,需要另外创建一代码库,为了保证被搜索,他们不得不对这种新的代码库进行额外投资。


除此之外,让内容提供方焦虑的是,AMP页面失去了流量引导的作用,不再像之前那样,谷歌作为一扇传送门,将页面跳转至内容提供方自己的网站页面上。AMP页面的内容只是内容生产方网页的镜像,来自谷歌的缓存,实际上用户仍停留在谷歌的生态系统中。因此,即使页面浏览量上升,对内容生产方的影响力和品牌建设也没有什么卵用。


这些问题都加重了媒体机构对于互联网技术大佬合作的担忧。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内容传播渠道缩减。然而,谷歌坚称AMP不同于其他封闭的生态系统,会帮助移动互联网发展成为一个开放的网络。


—Devansh Mehta

 

华盛顿邮报


类似华盛顿邮报这种传统大牌媒体的选择是严厉的。对他们来说,从做内容转型为做平台(比如facebook)是一件错综复杂的事,这意味着,如果用户对社交网络更感兴趣,那他们将抛弃自己的主页。他们在过去一个世纪是新闻行业的主宰是一回事,但一个世纪以后若还想有力控制新闻传播领域,则是另一回事。所以,《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正在寻找一个中间的缓冲地带。


虽然《华盛顿邮报》仍主要投资自己的平台和应用,但它正越来越多地使用别人的平台,尤其是Facebook。两者嫁接的产物就类似一个内容超市——休闲的阅读方式、直接信息、酝酿中的新闻线索和视频,以及最重要的:大规模的传播渠道和无数的用户。


像BuzzFeed 、Vox、《赫芬顿邮报》等媒体早已尝到和社交媒体合作的甜头,传统媒体机构像《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正在努力迎头赶上。在2014年的秋天,《华盛顿邮报》宣布将与Facebook的即时新闻版块合作,以此来夺回那些本属于自己的用户注意力。


但是,Facebook不止是朋友,还是潜在的敌人。Facebook即时新闻也计划引入更多数据可视化和细分领域媒体内容。Facebook会关心传统新闻机构所重视的出版自由问题吗?另外,算法的问题比比皆是,双方沟通与合作也存在很多问题。传统媒体一旦放弃出版发行环节,很多问题就不可控了。


这其中存在很高的风险。但最终,传统媒体也明白,终究是Facebook、谷歌以及更多新兴媒体对技术有着更好的理解。不管传统媒体是否乐见,都不可否认技术正在成为推动媒体行业的第一动力。


—Katie Ferguson



新京报传媒研究

【离新闻一线最近的地方】


合作、投稿邮箱:xjbcmyj@163.com

或加小编微信:quxiadeyu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奥运值得铭记的36个瞬间|奥运落幕 解读六个舆情关键词|有关安全套的奥运老梗 |纽约时报VR新闻内参报告|同样是拍奥运,人和人的差距咋这么大呢?|《江南弃儿》采写手记|采访证据是记者身上的“保险绳”|奥运萌物|卫报的数据可视化|“重口味”的外媒奥运“大杀器”|傅园慧的“洪荒之力”与传统媒体的套路|奥运开幕式量大悬念 |失联48小时的记者经历了什么? | 记者在报道奥运时,他们在报道什么?|这些烂广告一眼都别看|“惹”上2600万官司,看到起诉书记者傻眼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