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新闻,抵达是一种任务 | 新京报进校园·中国传媒大学站

2017-12-29 xjbcmyj 新京报传媒研究


 


Via 新京报传媒研究(id:xjbcmyj)


进校园第三站

倘若归纳2017年有关媒体的关键词,“视频直播”一定名列其中。据8月21日发布的《2017上半年中国直播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国内的直播平台共有270家,直播用户已达3.43亿。


面对视频直播风口,新京报打造的“我们视频”于2016年9月11日上线,“我们视频”专注新闻内容集中于移动端新闻视频,包括直播、短视频、长片等,专注新闻领域。截至2017年12月,我们视频发起直播超过700场,制作短视频超过7000条,我们视频短视频播放总量过50亿。


此次活动海报


新闻短视频如何体现深度,传统纸媒如何转型视频新闻直播,新闻短视频如何报道突发事件和新闻热点?29日下午2点,新京报视频报道部主编、“我们视频”执行制片人刘刚,在中国传媒大学东配楼116教室为传媒学子带来了一场题为“新京报我们视频移动端新闻直播的探索实践”的讲座。结合实践,讲述了新京报“我们视频”的理念、操作技巧和实践经验。


本次活动是由新京报传媒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宣传部、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主办,也是“新京报进校园”活动的第三站。


新京报社长、传媒研究院院长宋甘澍与同学们交流


讲座邀请到了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新京报社社长、传媒研究院院长宋甘澍、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党委书记胡芳、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陈作平、宣传部副部长裴鸣等领导参加。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新闻学院院长刘昶主持了此次讲座。


刘昶院长主持讲座


讲座内容精选


新京报视频报道部主编、“我们视频”执行制片人刘刚在讲座中


·我们视频主要做的内容就是以时政社会热点重大事件为主,专注新闻领域做移动端新闻直播和短视频,我们的目标和口号是用直播和短视频覆盖新闻热点和重要现场,熟悉新京报的同学知道新京报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负责报道一切,我采访本右上角还是这句话,负责报道一切,我们视频是用视频方式去介入一个个新闻热点,尽量做到不缺席。


·今年我们还是在尽力的抵达现场,无论什么现场,你到了那里,能发现的信息就足够震撼。抵达就是一种任务,2017年我们挖掘了很多个体的故事,然后更多表达关怀。


·以前大家可能是面对面采访,或者电话采访,或者网络采访,这两年除了连线,还有别的方式,比如我们的记者有一次采访陈光标,用微信的视频聊天的方式,以59秒视频通话等形式,做了采访,利用通话小的短视频得到了全国独家。


·新京报转型以后,基本上在重大事件上面都是组合式、融合式的报道,除了传统的文字,还包括视频的直播、短视频,还有动画视频3D还原,都会成为标配,各个部门跨部门合作生产,通过各自的专业化的表达,还原事情的真相。


·2016年,我们做悬崖村回访的时候,因为从来没有人这样爬过,记者背着运动相机,拿着手机爬,信号断断续续,导播在画面上面提示,前面条件糟糕,画面可能会中断,但正是因为这种内容,让直播更引起关注,为什么?因为我们播的东西,是当时现场最真实的一个写照。


刘刚与同学们分享“我们视频”实践经验


·做视频除了突发事件、第一现场,回访也很重要,比如回访悬崖村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再有就是做一些策划,比如说摩托大军千里骑行。我们用三个人,六台运动相机跟拍人们返乡,最后拍了四十个小时,记录路上的点点滴滴,累积播放的流量是近八百万,评论里很多都提到,不光是看到了他们回家的路程,还有感受到了与回家相关的情绪。


·我给大家建议,除了学好理论课,然后搞好扎实的技能以外,各种现代的设备玩会玩精,未来就业甚至出作品都是可能的。


·大家不要把突破觉得高深,不用神秘化。我以前做调查的时候,看一些媒体经常做部级高官落马的时候,经常到重要人物,以为一定有某个领导暗中帮助他,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记者只是多跑了几个家属院、多敲了几个门,很多时候记者不能突破,原因在哪里,原因在有的时候采访了十个人都被拒绝了,记者就放弃了,但有的记者采访一百个被拒绝了,还会继续。


精彩问答


讲座活动现场


问:在一些软性话题的直播当中,如何保证在长时间直播当中保持密集的信息量,同时保证观众持续的注意力?


答:如果是一些策划类的,你可以在这个策划的时候有针对性的做一些互动的话题,如果你现场的画面没有增量的时候,我们还会通过一些背景片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主播本身的互动性很重要。




问:从文字转型视频,有什么挑战?


答:我就是文字转型过来的,文字转视频肯定有很大的挑战,就是文字叙事和视频叙事确实不一样,我不认为视频和直播可以替代文字和图片,我一直坚持的观点就是互相融合和互相补充的形态,从新京报角度来讲,传统的强项是文字和图片,现在已经有很简便的视频工具的时候,应该要占领渠道,所以说我们视频出现了。




问:我关注到在一些新闻事件中,我们视频报道的评论中也有一些对记者的质疑,比如陕西孕妇坠楼的报道,记者怎么用他们专业能力解决质疑?


答:有质疑说明你的内容有关注,关于产妇的报道,包括短视频、调查式的访谈等,是多个角度、访谈了多个人,从整体来看,我个人认为我们的报道是客观和公正的,面对质疑的时候,我们最好的回应就是用内容用事实说话。



现场摄影:

王鸣昊 中国传媒大学15级自动化专业同学

陈科汕 中国传媒大学16级电视摄影专业同学

郭明星 中国传媒大学15级广播电视专业同学

    


回顾:


新京报进高校·北大站


新京报进校园·清华站



近期好文荐读:


经济学人视频移情别恋YouTube 


华盛顿邮报透露的运营新媒体四条秘诀


2018年给你运营新媒体的10条建议



投稿、合作邮箱:

cmyj2015@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