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详细报道嫌疑人会引发更多杀戮?| 媒体该如何报道枪击案

2018-02-27 xjbcmyj 新京报传媒研究

 


来源:Huffpost.com

作者:Russell Frank

编译:栗子(实习生)

编辑:措大

 

《纽约时报》主页的头条新闻回顾了近期美国学校发生的枪击事件:“17人在佛罗里达州一所高中被杀,伤亡人数可能上升。”

 

主页上还有一篇补充报道,标题为《我们了解到的嫌疑人》

 

同样,《华盛顿邮报》也刊登了一则新闻,标题是“佛罗里达州枪击案嫌疑人Nikolas Cruz:枪支、抑郁症和生活中的烦恼”。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这些报道描述了一个问题少年:喜欢武器,威胁同学,对动物很残忍。同时他们还附上了嫌疑人的照片:《华盛顿邮报》发布了一张嫌疑人的特写照片,《纽约时报》则发布了嫌疑人Instagram账户上的一张截图,截图显示他挥舞着一把枪。

 

毫无疑问,人类对犯罪者非常好奇。在我们的文学传统中,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莎士比亚,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再到Netflix(美国流媒体巨头、世界最大的收费视频网站)最新出品的警察疑案作品,都表明我们一直被“犯罪心理”吸引。

 

但是,作为一名研究媒体和新闻伦理的前记者和编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煽动对于犯罪嫌疑人的好奇,会不会产生一些危害?

 

困扰于异常行为

 

在我们当中,谁幻想过伤害自己的“敌人”,或者拿走本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至少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法律和习俗。惩罚的存在以及对个人和财产犯罪的道德训诫是让人们坚守正道而不可抗拒的理由,同时这也使我们对那些误入歧途的人感到好奇。

 

因此,新闻记者通过采访熟人和查看、梳理嫌疑人的社交媒体账户来促进我们对一个大肆杀戮者的认识,这是可以理解的。

 

每一次大规模枪击事件都会引发这样一个问题:迫切地报道凶手是否弊大于利。

 

当地时间2018年2月21日,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学生、教师和社区成员在州议会大楼外示威,声援佛州校园枪击案遇难者,呼吁控枪。美国佛罗里达州帕克兰的玛乔丽·斯通曼·道格拉斯高中14日发生校园枪击案,造成17人死亡,14人受伤。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些报道有没有可能激发一个同样疯狂的人去模仿嫌疑人犯罪?这些照片中,尤其是那些包含武器的照片,是否会进一步将这个杀手渲染成为一个值得效仿的人物?

 

 “关注的焦点是最重要的。”1997年肯塔基州西帕德加一所中学发生枪击案后,该校的校长对《纽约时报》说道。6个月后,俄勒冈州斯普林菲尔德一所校园内再次发生枪击事件。“我的意思是,在《时代》和《新闻周刊》的封面上刊登一个人的照片,这是一团光荣的火焰。”

 

2015年,在俄勒冈州社区大学,26岁的嫌疑人杀害了10名学生,这是关于模仿效应最具说服力的证据。

 

杀人动机?

 

2015年,弗吉尼亚州一名电视台记者枪杀了自己的两名前同事,他在一篇博客中写道:“我注意到,许多人孤身一人,默默无闻,但是当他们洒下一点血时,整个世界都知道了他们是谁。一个没有人知道的人,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一天之内,他的照片出现在每一个屏幕上,他的名字从地球上每个人的嘴里说出。看起来你杀的人越多,你就越引人注目。”

 

2012年社会学家泽奈普·图费克奇(Zeynep Tufekci)在《大西洋月刊》上撰文指出,新闻媒体应该降低对枪击事件的报道,就像在20世纪80年代,当人们担心自杀会“传染”时,新闻媒体控制、调整了对于自杀者的报道一样。图费克奇建议避免详细描述杀手使用的武器,避免引用他的作品或言论,延迟公布嫌疑人的名字,不增加受害者及其亲人的精神创伤,抑制采访受害者及其亲人的想法。

 

《大西洋月刊》文章截图

 

在我看来,另一种观点是,反对迫切、仓促地介绍嫌疑人是因为这会影响那些反对枪支管控的人,他们会把这一事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问题上,而不是枪支供应问题上。

 

介绍嫌犯

 

当谈到大规模枪击事件时,那些赞同报道嫌疑人资料的人指出:“模仿”效应的证据不足。尽管我们似乎是突然从这样的一个悲剧到下一个悲剧,但是可以证明两者之间关系的事实太少了,现在我们并不能够清楚地描述新闻报道与之后犯罪行为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

 

甚至,支持者认为这样的报道可以防止未来的大屠杀。这样的报道构成了一系列的警告信号,如果我们面临类似的暴力倾向,我们将很好地注意到这一点。

 

美国佛州致17人死亡的校园枪击案发生一周后,全国多间学校师生罢课。由枪击案生还学生发起的“没有下次(Never again)”争取管枪行动遍地开花,在事发的道格拉斯高中,约2000名师生、家长和管枪支持者,于当天下午2点20分,在校外高叫呼“没有下次”、“我不是受害者”等口号,呼吁政府采取措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费克奇承认公众对大规模枪击事件的兴趣,同时这些事件很可能不止一个原因。她写道:“但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耸人听闻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地成为促成这些冲突的一部分。”

 

早在1999年科伦拜校园枪击事件,心理健康专家就一直敦促记者少关注枪击事件的肇事者,更多地关注受害者。但是从日前对于佛罗里达州校园枪击案的报道来看,这一建议在很大程度上仍被忽视。

 

 

本文作者Russell Frank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传媒学院副教授。这篇文章最初发表在The Conversation(解释性新闻网)上。  



近期好文荐读:


新京报2017年度新闻报道奖揭晓


ASME最佳封面揭晓


29位女新闻人被性骚扰经历


投稿、合作邮箱:

cmyj2015@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