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京报为什么要打造独立财经新媒体?对话“贝壳财经”

新京报传媒研究 新京报传媒研究 2021-09-02

2021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已于8月5日-8月10日圆满闭幕,本次峰会的主题为“数字经济:通往未来之路”,在为期6天的时间里,呈现出14场高质量的主题演讲和圆桌论坛,近60位国内外大咖共话数字经济,微博话题阅读量4.2亿+,短视频观看量1.2亿+,图文报道阅读量8100万+,直播全平台累计观看量2000万+。同时,贝壳财经上线推出独立的APP“贝壳财经News”。

“贝壳财经”于2020年8月份正式亮相。作为新京报旗下的独立财经品牌,一年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初步打造成为集新闻报道、行业分析、财经智库、数据研究、活动策划、品牌传播于一体的财经新媒体品牌。

“贝壳财经”的诞生是基于怎样的背景和规划?作为一个独立财经品牌,它的定位和属性是什么?对于财经领域的新闻报道,“贝壳财经”又有哪些观察和规划?传媒君(xjbcmyj)对话“贝壳财经”创始人苏曼丽,听听“贝壳财经”这一年来的“心路历程”。


“贝壳财经并非从零开始,是站在新京报肩膀上启航”

传媒研究“贝壳财经”于2020年8月份正式亮相,上线一年来运行情况如何?

苏曼丽:虽然贝壳财经这个品牌仅成立一年,但依托新京报的品牌优势,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也获得了市场和专业机构肯定。作品在中国经济新闻奖、中国资本市场新闻报道优秀奖评选、北京新闻奖等评选中屡屡获奖;在影响力方面,贝壳财经也在各大网络平台中持续处于前列,入选胡润中国最具影响力财经媒体榜前十。目前,贝壳财经全矩阵粉丝近2000万,覆盖1.8亿人次。

贝壳财经入选2020胡润中国最具影响力财经媒体榜


在一年这个时间节点上,2021年8月,贝壳财经推出独立APP“贝壳财经News”,希望将它打造成能提供更多财经服务的平台。同时,贝壳财经注册成立独立公司,也体现了新京报打造贝壳财经这一独立品牌的决心和魄力。(点击链接阅读以“贝壳”之名,与中国经济破浪前行——新京报贝壳财经全新上线


APP“贝壳财经News”LOGO


传媒研究“贝壳财经”的诞生是基于怎样的背景和规划?作为一个独立财经品牌,它的定位和属性是什么?“贝壳财经”的受众群主要是哪些?


苏曼丽:首先应该提到的是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以来,新京报一直在主动求变,尝试利用好信息革命的成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通过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比如在短视频刚刚兴起的时候,新京报抓住机会孵化“我们视频”,是新京报媒体融合改革整体布局的重要一步,奠定了目前在新闻短视频领域的领先地位。


推出“贝壳财经”品牌是新京报又一次主动求变。


如今内容聚合平台拥有海量信息,原创内容机构应该做到求精求专,打造贝壳财经这个品牌,是新京报在坚持生产优质原创内容思路下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新京报媒体融合改革的升级版。


按照新京报社整体布局,新京报这艘“航母”之外,未来还将有多艘舰艇陆续出海。贝壳财经将在报社内部探索项目制,作为新京报媒体集团航母的一艘快艇先行出海。抓住渠道变革、新媒体转型的机会,通过内容、 渠道、机制的创新,趁势弯道超车,打造“立足北京、影响全国、放眼全球的财经新媒体”

另一个背景是,从内部条件看,我们完全具备二次创业的能力。新京报经济新闻报道从创刊之始就保持着高质量高标准。在纸媒时代,一天16个经济新闻版的规模,是当时都市报中投入最大的媒体之一。应该说经过17年的历练和沉淀,新京报的经济报道在行业内已获得广泛认可,具备打造独立品牌的实力。


2018年新京报APP上线,在新京报全媒体转型过程中,贝壳财经的前身——新京报经济新闻抓住时机,锻炼出了一支敢闯敢拼、有想法、有活力、有网感的年轻采编团队,2020年独立品牌“贝壳财经”上线也是水到渠成。


贝壳财经为自己定义了个角色:一是中国经济底稿的记录者,见证中国经济波澜壮阔的改革进展;二是商业活动的分析师,为商业决策提供可靠有价值的商业咨询;三是市场与公众的连接者,在商业信息时代,打通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让市场信息更透明。


提及“受众”,我们更愿意称之为用户。经济新闻有着广泛的用户基础,生产大众能看懂的财经新闻更是我们的长项;从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要求来说,也要求我们首先做好大众能看懂的财经新闻。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会进一步进行产品细分和升级,提供更匹配细分人群需求的新闻资讯、智库报告、数据产品等。


我们相信,依托新京报的优势,贝壳财经可以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财经新媒体。


2021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专题(点击图片观看)


传媒研究:对于财经领域的新闻报道,“贝壳财经”有哪些观察和思考?

苏曼丽:结合新京报经济新闻创立以来,以及贝壳财经过去一年来的经验,我们有几点感触。


第一,与中国经济共成长。我2004年开始进行经济新闻报道,那时无论是故事和主题的多样性,信息的流转速率,还是行业的广度,都无法和现在相提并论。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成长,财经新闻领域、财经媒体本身,都得到巨大的发展。


与中国的成长和经济地位相匹配,人们对财经新闻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中国应该诞生与之相匹配的世界级的财经媒体,未来还会有相当多的财经媒体涌现出来。


第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稀缺并存。移动互联网的繁荣,诞生了大量移动内容平台,尤其是手机摄像普及带来的自媒体内容生产量的剧增,一度让人们认为一个完全去中心的传播时代要来了。


但过多选择即意味着无法选择。如何在海量资讯中剔除假新闻、标题党、低质量内容,成为了每一个移动互联网用户迫切需要处理的问题。之前有个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60%的用户在抱怨假新闻、标题党和低质内容,超过70%用户把信息的真实性作为资讯内容消费的第一价值需求。


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过去几年,很多人奉算法为解决之道。我们认为这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如果从供需两端同时考察,“自主订阅——算法推送”和“UGC-PGC”两条轴线构成的四个象限里面,我们希望“贝壳财经”成为在PGC和智能推送这个象限中最有竞争力的机构,通过优质原创内容和优秀产品体验,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价值。


第三,图文与视频缺一不可。当视频成为趋势之后,财经新闻是否适合视频化表达?这是所有财经媒体在发力视频前都会考虑的问题。从传统认知看,似乎财经新闻一般缺少能视觉化的冲突,很多新闻还缺乏现场感,并不适合视频化。


但我们过去一段时间的经验发现,不论是短视频、中长视频,还是直播,在一些报道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有的记者曾经一度抵触过出镜和视频报道,但后来发现,一些报道中,视频报道是同一时间图文报道传播量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他们才开始接受、然后主动发起视频报道。


所以视频化不是应不应该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大量用户在使用视频,所以要追求有影响力的财经新闻,就不能放弃视频化传播;而在精深、专业的领域,图文的精确程度、流通效率、信息密度仍然是视频无法比拟的。


“坚持优质原创内容是立身之本”


传媒研究:“贝壳财经”作为一个产品,今后会有哪些规划与侧重?与其他财经类媒体平台相比,“贝壳财经”有哪些特色和优势?

贝壳财经部分原创内容(滑动查看更多)


苏曼丽:贝壳财经的特色是什么?我们的优势又在哪里?这也是创办之初我们不断拷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坚持生产优质内容。首先,作为一家机构媒体,市场对优质原创内容的需求,正是贝壳财经的前进方向。尤其是财经信息直接影响商业决策,内容的及时性、准确性要求都非常严格。


新京报创刊以来,通过众多的深度调查报道树立了行业地位和品牌优势,脱胎于新京报的贝壳财经也扎根经济、资本领域的深度调查。在这一点上,贝壳财经会不遗余力。


我们以“贝壳”为名也是希望成为纷繁市场中的值得信任的财经媒体。远古时代,人们用贝壳作为货币,成为最初的信任媒介。“贝壳”这一命名,正是取意于其所象征的“信用”与“信任”。


坚持优质的原创内容是贝壳财经的立身之本和不懈追求。


立体化的报道方式。贝壳财经构建了立体化的报道方式,图、文之外,直播、长视频、小视频、音频等全面尝试。目前,贝壳财经的视频报道覆盖了输出内容的20%。


在财经媒体中,贝壳财经较早布局视频领域。2019年,新京报经济新闻开始探索在抖音快手平台的视频化表达。2020年,贝壳财经开始直播连线。目前,视频矩阵粉丝量接近500万,直播连线更是有热点随时连,保持平均一周一场的频率。应该说贝壳财经在视频转型中取得了先发优势,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精耕短视频,拓展中长视频,并打造IP栏目,全面布局视频领域。


与此同时,数据可视化也是贝壳财经的一大特色。财经新闻有海量的数据,数据可视化让专业的经济新闻更直观、更易懂。


成为超级连接者。媒体的本质之一是连接者,连接市场与公众、连接政府与公众、连接政府与市场主体。


凭借着新京报经济新闻17年的积累,目前贝壳财经智库已经与数百位政界、学界和企业界人士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汇集了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欧商学院等知名机构的专家学者。


通过贝壳财经智库的建言献策,推动经济改革的发展,为经济活动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交流沟通平台,为市场主体发展提供方向和分析。  


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夏季峰会与此前举办的2020年贝壳财经夏季峰会上,我们成功邀请了近百位国内外嘉宾,从嘉宾规格到传播影响力,都成为财经峰会的标杆之一。今后我们将继续汇聚专家资源,通过新闻报道、线上线下活动,打造具有公信力、传播力和研究能力的高端财经智库。


创新!永不止步。互联网时代,研究读者、分析数据显得尤为重要。内容创作者要更多地去考虑如何抵达更多的读者,如何留住更多的读者,而不是像以往“填鸭式”的传播。在当下,分发节奏、传播渠道、语言风格都在重构,我们需要打破惯性、打破传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


在贝壳财经团队里,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就是:不怕你有想法,就怕你没想法。我们鼓励大家大胆地去尝试和创新,同时愿意为这种创新承担试错成本。


从产品线来看,贝壳财经品牌已经初具规模:图文报道、数据新闻、研究报告、短视频、视频直播、线下活动、公益活动,具备了新闻报道、行业分析、财经智库、数据研究、活动策划、品牌传播等六大功能。



“永远比别人快一点、深一点、独一点、准一点”


传媒研究:在内容生产方面,“贝壳财经”一年来有哪些亮眼产品和策划?


苏曼丽:硬核的独家、深度调查,是原创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深入一线,通过调查报道反映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我们长期关注资本市场,《中国资本族系》《康华农业40亿借壳上市调查》《纠纷缠身 中曼石油启动IPO》等报道都引起监管层和资本市场关注;我们关注产业发展,如《疯狂的直播带货》《新能源车中场战事》《低价财商课真相调查》《借款APP收割术》《疯狂长寿药调查》《起底“姐姐”背后金主梵蜜琳,天价贵妇膏如何炼成?》;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经济生活,推出《谁动了你的隐私?》《4G真的降速了吗?》等深度报道。


热点事件的快速响应。一年来,贝壳财经原创内容被门户网站或者垂直平台PUSH的独家稿件超过100条,斗鱼虎牙合并、中行原油宝事件、特斯拉维权始末、双汇父子之争等经济新闻事件上,贝壳财经都做到了全国领先。


发挥公共议题设置和策划能力。经济增速是否要保6学术大讨论,源头来自于贝壳财经对余永定的一篇专访;在第五套人民币推出之际,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作《人民币简史》。



2020年,贝壳财经团队在原数据新闻的基础上,尝试手绘、数据新闻视频化。《一图看懂新发地到底有多大多复杂》,创新表达、融合报道,运用大数据与漫画的呈现方式,沉浸式体验,深入浅出地剖析新发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特殊性和难度,让宏大的内容更易被用户所理解,该内容获得中国经济新闻奖融媒体报道一等奖。


 一图看懂 | 新发地到底有多大多复杂?(点击图片阅读)


独家、深度是我们追求的方向,永远比别人快一点、深一点、独一点、准一点,从激励机制上对优质内容做单独奖励。


当然,除了报道之外,贝壳财经还有一年一度的财经峰会、贝壳财经走中国等品牌活动,以及数字经济研究报告等品牌产品。


过去一年中,贝壳财经的产品更多是在供给端发力;未来我们还将从需求端出发,面向细分领域和人群,尝试一些新的产品。


传媒研究:“贝壳财经”如何进行内容的分发和传播?在媒体融合方面,有哪些规划与探索尝试? 


苏曼丽:贝壳财经虽然是一个新品牌,但是依托新京报的渠道优势,可以说是一出生便风华正茂。


从传播渠道看,贝壳财经内容可以通过新京报全网数百个传播端口进行分发。


同时,贝壳财经搭建了自己的传播矩阵在所有主要平台都已经有所布局,今日头条、腾讯、百家,同时也也已经抖音、快手、视频号、B站、知乎等年轻化的渠道,同时在同花顺、万得、财联社、雪球、东方财富网、汽车之家、易车等更加细分的财经垂直渠道也都有所布局。目前贝壳财经全矩阵覆盖了1.8亿人次,粉丝已近2000万。



酒香也怕巷子深,贝壳财经在品牌创建之初就认识到运营的重要性,设立专门的运营团队,活跃度和知名度大幅提升。2021年上半年,贝壳财经微博99个话题上热搜,已挤进微博热搜榜媒体名单前50;知乎出具的影响力报告显示,贝壳财经名列第8位。除此之外,在腾讯、新浪等平台,贝壳财经也是长期的优质内容提供者。



“平均年龄30岁,这是贝壳财经最大的财富。”


传媒研究:“贝壳财经”内容生产团队是怎样的规模?成为其中一员,需要具备哪些素养与技能?


苏曼丽:贝壳财经聚集了一群热爱内容创作,有理想、有能力、愿吃苦的年轻人,目前贝壳财经团队有约百人规模,平均年龄30岁,这是贝壳财经最大的财富。


从我们要做的事情看,我们认为有几点是非常重要的。成员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这个“高度”是指,在信息流通速率如此快的情况下,每一个采编环节所具备的责任心、细致程度,要比以前高出几个数量级;第二要有足够的解析商业活动的专业能力,不能仅限于解答发生了什么,这考验着我们的专业能力;第三还是刚才提到过的,要熟练使用新的媒介形态,比如直播、短视频等等,积极拥抱变化,更要抓住这种变革,实现弯道超车。


“财经类新闻要建构一种三维立体的报道叙事范式”

一点资讯总裁陈彤

新京报在媒体领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应该有一个跟自己江湖地位相配的财经板块。媒体也需要不断变化和革新自己的传播方式和手段,贝壳财经是新京报人在新环境下又一个创新突破。在产品形态、品牌声量、重大经济新闻中的表现上,我能感受到贝壳财经已经积累了相当程度的势能。


在技术、算法在新闻行业渗透率不断加深的今天,专业媒体对事实和细节的追求,对报道原则的坚持,仍将不断创造价值,并获得用户认可。在这个基础上,我也期待贝壳财经未来在产品形态、用户运营等方面,为传统媒体的创新带来更多亮眼的表现。

中国经营报社总编辑李佩钰

新京报在中国新闻界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贝壳财经以此为依托,诞生、成长,既可以说是新京报人应对新环境挑战的转型,更可以说是一群敢于追梦的年轻人的创业。作为贝壳财经的“用户”,财经媒体的同行,我能体验到贝壳财经“全时段、全方位”的报道风格,他们制作的鲜活、多样的视频节目,也总能让人耳目一新,这是对纸媒传统报道方式的颠覆和突破。


同时,我也看到了他们追求优质原创内容,做深度报道、做专业报道的决心和努力,而这正是新京报的传统和优势。我想,有突破创新,有传承坚守,就是贝壳财经创办一年就取得如此成绩的原因,也是我们这些拥有历史积累和职业操守的机构媒体,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并能不断获得新生的不二选择。

新浪财经CEO邓庆旭

最近和同事们讲,有几家纸媒的新媒体,既有想法又有激情,还特别勤奋,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贝壳财经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是新京报这颗大树上开出的一朵时代鲜花。在一个传统综合类媒体下面,再做财经的垂类品牌,其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贝壳财经做到了,在不长的时间内就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不仅承袭拓展了挖掘深度的传统媒体好习惯,更难得的是形成了第一时间跟进热点的战斗作风。前几天又看到贝壳财经峰会的成功举行,感觉在财经媒体这条路上多了一位值得尊敬的同路人。

詹新惠(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传统媒体时代,相比时事类、突发类新闻资讯强调时效性,重要性,相比娱乐类新闻资讯强调大众、轻松、愉悦,财经新闻比较强调独家视角、专业解析、深度解读、逻辑叙事等。但是,进入新媒体和融合媒体时代,财经新闻类不仅要承继原有的特色、优势,还要融入时事新闻的及时性、娱乐新闻的轻松度,建构一种三维立体的报道叙事范式,以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


财经新闻的数据优势在大数据时代有了充分的发挥空间,但如何让枯燥、冗杂的数据更易读、悦读,更一目了然,需要借助可视化的新颖表达与呈现。同时,在移动端阅读篇幅上,要改变过去动辄几千字的冗长文本,尽可能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成财经新闻的深度表达。因此,借助一定的图形、图表、数据新闻、动态数据视频、数据H5、数据交互等手段来归纳凝练一些文字内容,实现动静匹配、图文适配的融媒体报道。


关于财经新闻垂类品牌的未来,此前未进行深入研究,不敢妄言。政经类财经新闻、产经类财经新闻和金融类财经新闻都有深耕细作的空间。个人更看好科技与财经结合、民生与财经结合、消费与财经结合的领域。


- END -

本文编辑:孔繁丽 徐彦琳

投稿、合作邮箱:

xjbcmyj@bjnews.com.cn

- 阅 读 推 荐 -

传媒蓝皮书:2021年中国传媒产业十大趋势预测

当记者7年,最害怕张口向他们提问丨新京报记者河南抗洪实录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