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物科普怎么做?看媒体博物馆日都整了什么活!

新京报传媒研究 新京报传媒研究 2023-07-11
 

“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和灵魂客厅。百余年来,我国在博物馆建设上不懈探索、发展,逐步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强的城市博物馆体系。

5月18日是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中文译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该主题指出,博物馆为我们的社区福祉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关键贡献。作为在我们的共同社会中受信任的机构和重要因子,博物馆具有独特的地位,可以创造联动效应,促进积极变化。所有博物馆都可以通过教育项目、展览、社区参与和研究,在塑造和创造可持续未来方面发挥作用


基于此,媒体们各显神通,在传播文物知识的同时继续发挥创意性、趣味性,让文物“活”了起来。对此,网友直呼:”媒体越来越懂年轻人了,是不是00后开始入职了?”新京报传媒研究(ID:xjbcmyj)梳理了各个媒体博物馆日的策划,有“萌萌哒”的文物表情包视频、精妙有趣的万里寻宝小游戏,以及展现博物馆建设成果得深度报道,让我们一起来看!(点击图片链接可阅读原文)

01

“萌”系传播

轻思维,巧传播。从“趣萌”的陶俑说唱,到“呆萌”的文物表情包,媒体以“萌元素”为创意核心,对受众产生思维和情感上的连接。通过“萌”系传播,博物馆中的文物从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转变为吸粉无数的寻常物件。恰到好处的卖萌让古老文物焕发新的光彩,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交相呼应,为文物增添新时代的风采。

人民日报

博物馆演唱会



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人民日报继续发布《博物馆演唱会》续集,青铜立人像、兵马俑、铜奔马等国宝文物“成精”登上舞台,以说唱的方式趣味讲述厚重的华夏历史,引发网友纷纷为博物馆的文化魅力“打call”。


央视网

说唱俑“复活”




央视网短片用生动的镜头语言与欢快的舞蹈,使得文物穿越时空“复活”,舞动起来,“萌”翻观众。


人民日报

这些博物馆藏品堪比表情包




你印象中的文物是什么样子?深沉严肃,自带“高冷”气场?其实,它们也有千奇百怪的表情,也有呆萌可爱的一面。人民日报创意视频,一起用表情包的方式打开博物馆的神奇文物。


02

互动产品,有声有色

对于线下博物馆而言,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手段提高展览的可视性、互动性,正变得越来越普及。对于媒体的博物馆报道而言,运用多媒体、H5等手段,让读者与文物互动起来,则会让报道更加生动有趣,科普更加深入人心。

人民日报

万里寻宝


由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视界联合发起的“万里寻宝”活动别具心意,用趣味的小游戏串联起中华大地间的文化宝藏。








人民网

正经科普,绝非搞笑



青花瓷上的“小黑斑”是什么?三脚悬空的铜奔马是怎么“站”稳的?雁鱼铜灯为何被称赞环保又节能?公道杯如何“劝人莫贪杯”? 人民网推出互动H5,生动科普古人们的巧夺天工之作。


央视新闻

每次去都很「哇塞」的地方



央视新闻推出充满“梗”的互动H5,妙趣横生的创意令人直呼「哇塞」!

03

走进博物馆

直播是最直观的方式,带领大家走进博物馆。透过媒体直播,足不出户也能云逛国内外知名博物馆,领略文化的魅力。

人民日报

直播云游16家博物馆


人民日报新媒体携手全国各大博物馆云端直播,与观众一起寻找青铜纵目面具、“太阳神鸟”金饰、三彩女立俑、晋侯鸟尊等大名鼎鼎的国家宝藏。


新京报

8小时接力大直播

新京报记者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策划8小时博物馆接力大直播,探访星罗棋布在北京城各个区域的博物馆。邀请大家与各地的博物馆一起,释放博物馆的力量,足不出户看展览。




04

博物馆的故事

博物馆的故事也是人的故事。媒体推出一系列人物访谈,借博物馆人的口,讲述博物馆的故事。

羊城晚报

馆与人系列视频

羊城晚报推出“国际博物馆日特别策划·馆与人系列视频”,与文物修复、研究工作者对话,了解古老文物在展台背后的秘密。


新京报

业余的郭馆长

年轻人追着博物馆“打卡”,是种什么想法?近几年,北京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所呈现的展览越来越多元化、年轻化,博物馆拥有了更多职能和属性,蓬勃发展的博物馆文化也催生了新的职业——“艺术博主”。新京报节目《业余的郭馆长》,邀请艺术博主一起逛展、对谈,探寻年轻人对北京博物馆发展的看法。


05

“数”读博物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已成为媒体报道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媒体从数据中挖掘新闻价值,为人们了解博物馆提供更客观、准确的信息。通过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数据呈现,增加新闻价值,让报道更具说服力。

新京报

数读国际博物馆日



近年来,文博真的火起来了,故宫博物院一票难求,上海博物馆凌晨排起长队。国家文物局发布最新数据,2022年全国已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排名全球前列。去年全国博物馆举办线下展览3.4万个,接待观众5.78亿人次。新京报记者用数据为你解读“文博热”如何成为城市新名片。


06

立足本地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立足本地,把握好新闻的接近性,能增加新闻的价值,有利于媒体做出深度稿件。

新京报

走进博物馆之城



新京报特刊《走进博物馆之城》,立足北京本地,从数据统计、建设规划、大咖访谈、城市历史等方面,全景式解读北京在博物馆事业上的工作成就。

07

放眼国际

通过国际报道,把远在天边的著名博物馆搬到眼前,让国人更加了解世界,让没有机会去到国外的人们也能接触了解到世界珍宝。

澎湃新闻

《看点艺术》特辑




澎湃新闻结合艺术赏析,推出《看点艺术》5·18博物馆日特辑,由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馆长埃克·施密特进行推荐介绍,从艺术图像走进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纵观其发展史、成长史。


08

媒体联合,文物群聊

如今,媒体联合越发对新闻传播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媒体之间的通力合作,不仅可以增加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让报道覆盖更多博物馆,还可以提高报道的传播范围,走出本地,提高影响力。

春城晚报等

假如国宝在群聊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云南)联动天眼新闻(贵州)、封面新闻(四川)、上游新闻(重庆)共同推出融媒体报道——《最炫西南F4·假如国宝在群聊》,展示云贵川渝四省(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西南F4”亲如一家的“折耳根兄弟情”,众多馆藏文物中的顶流瑰宝,化身为打工人,用群聊的形式展开趣味对话,以文物为原型制作的表情包也妙趣横生。


本文作者:徐彦琳 胡峻鹏

xjbcmyj@bjnews.com.cn

- 阅 读 推 荐 -

AIGC新闻有何优缺点?清华大学《AIGC发展研究报告1.0版》发布

“三个名字”改了几次?“数”说新闻有讲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