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90根皮筋和1个西瓜吸引80w+人观看, Facebook Live首秀咋能这么火?

2016-04-12 传媒研究 新京报传媒研究
text &photo | 编译整理自网络

via | 新京报传媒研究(id:xjbcmyj)



编:
你可能已经感受到,全球视频直播行业如火如荼。

自从手机视频直播产品Meerkat一炮而红后, YouTube、Twitter大平台迅速跟进,而去年年底Facebook Live的加入,使视频移动直播更加风生水起。




就在4月7日,Facebook Live正式面向全部用户开放,BBC、BuzzFeed、《纽约时报》等专业级媒体纷纷入驻。

4月8日, BuzzFeed通过Facebook Live向全世界做了一次最中二的直播“壮举”。BuzzFeed的两名员工将橡皮筋一根根地勒在一个西瓜上,直至西瓜被勒炸,在一小时内成功吸引了全球80万观众驻足观看。

中国的视频直播也已经起步,市场正处于并驱争先的阶段,除了映客、花椒、易直播等专门的直播产品,秒拍、美拍、A站和B站等各种视频社区也纷纷嵌入了直播功能。

移动视频直播为什么这么火?存在哪些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看完今天的文章,你会理解这场“直播热”更深一点。


690根橡皮筋和1个西瓜的Facebook Live首秀
原作者:Benjamin Mullin
编译自Poynter

一开始,它是毫不起眼的。


两个BuzzFeed的员工坐在一张桌子旁,身着工作服,眼戴防护镜,中间放着一个西瓜和一堆橡皮筋。他们的任务是为西瓜逐条套上橡筋,测试西瓜能在抵受多久后炸开。



在一个小时里,西瓜承受的压力和观众呈现指数级增长。通过社交网站facebook直播,最高峰时期一度有80多万人同时收看。


仅仅凭借两名员工、一个西瓜和一台数字录像机,BuzzFeed只用了电视新闻的一小部分成本,却吸引了比电视新闻更多的观众。这个小投资、大回报的项目,证明了Facebook Live具备制造即时新闻的能力,可以在社交媒体的对话中攫取巨大的份额。




BuzzFeed的实验迅速催生了模仿者,《财富》的数字媒体编辑Daniel Bentley很快开始在Facebook Live上直播装订橘子,引起了17272名在线观众哄堂大笑。


为什么BuzzFeed的视频点击量比Bently的多得多呢?我想,这与视频中的橡皮筋挑战所引起的身心的紧张感有关。BuzzFeed的视频在一开始,工作人员就表示他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既定的结果,即炸破西瓜。这就是一个有效的实验框架,使人们在一个小时内聚集起来。

建立起紧张感之后,越来越多的用户就开始收看了。虽然每个人都知道终将如何收场,但他们并不知道具体何时或如何才会发生。紧张感越强,收视率越高,最终会在每个观众都做好了心理准备的时候达到顶点。



如果那些想学BuzzFeed的新闻机构足够明智的话,就应该记住这次视频直播中的两个教训:第一,直播的内容应该像新闻机构所生产的其他内容一样,是一个故事,包含开头、中间和结尾,在理想情况下能够引发观众的情绪反应;第二,如果可能的话,视频里应该包含一个不确定因素,以维持观众的兴趣。

诚然,不是所有视频直播都能像今天这么成功。但随着Facebook开始允许新闻机构通过视频直播赚钱,编辑部的管理者们可能要好好思考一下,如何才能把今天的经验教训应用到新闻报道中去。


国内的视频直播试水
1新京报全程直播2016全国“两会”


从3月1日代表委员抵京报到开始,到3月16日人大会议闭幕和总理记者会,新京报携手腾讯新闻,每天持续4-8小时,为千万网友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两会大直播——全景两会。利用无线互联网及流媒体技术,不间断、“零时差”、现场实时直播报道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全方位、多角度、全景呈现全国两会盛况。


由新京报领衔的“报道天团”为此次直播在内容上提供了充足“弹药”。20名上会记者,40余位统筹、编导、技术、编辑,7*24小时的两会资讯传播,多形式多平台多渠道滚动发布,两会最强直播战队完成了连续16天累积98小时直播。截至16日15时,实时直播在新京报和腾讯新闻各个端口和平台累计浏览量超过1亿人次。


2日本“一人车站”停运


旧白泷站,是日本北海道一个古老的车站,因连年亏损,铁路公司早有计划将其关闭,后来发现有一名学生还在使用,于是决定继续保留,直至女学生三月毕业。


北京时间3月25日下午4时左右,日本电视台直播了小站的告别仪式,国内腾讯视频也派记者到达现场进行了全程直播,超过40万人围观。

它以拍客的形式在现场传回视频,并鼓励实时观看的用户通过评论发言来补充新闻细节,在短短半天时间里,实现了对社交网络——特别是微信朋友圈——的高频占据。


3“黑镜实验”


3月29日至4月5日,《时尚先生》Esquire实验室与腾讯新闻联合发起 “黑镜实验”,自愿参与实验者需要屏蔽包括手机在内的一切电子屏幕,脱离互联网,并将自己的生活在腾讯网7*24小时向公众直播。


这一实验将探寻在现代症候控制之下,在自愿的前提下,人们能否 “脱瘾”成功,以及脱离黑镜控制的生活究竟如何。

第一期实验者是著名编剧、策划人史航,他描述自己是“恨不得把手机植入身体”的重度网络依 赖症患者。他在位于北京的家里,与他的11只猫一同完成实验。截至目前,共有200万人观看了直播。


移动视频直播向何处去?


移动视频直播为什么这么火?存在哪些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随着智能手机硬件的长足进步和无线网络的改善,制约视频移动直播的技术瓶颈得以突破。同时,视频直播颇具趣味性和互动性,迎合了新生代消费者的需求,迅速催生了这个新兴市场。专业级媒体都很清楚移动直播的广阔前景,因此才会投放注意力来开辟移动直播这片疆土。



直播能使用户更快地获取信息,离信息更近,并产生一对一的交流感与现场感。相比传统的直播模式,移动直播实时性更强,且借助移动设备,可切入的场景更多;移动直播由于不受空间的限制,非常容易与商业元素相结合,通过场景植入、链接跳转实现商业盈利。

前景看好,但视频移动直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包括整体陷入秀场模式和业务同质化、与用户碎片化不兼容、普通用户的参与感弱、缺乏病毒式分享等。




钛媒体文章中写道:“真正决定未来竞争的关键,是视频移动直播应用如何去满足用户需求、为用户创造价值。平台化和企业服务则是它们将来的发展方向,未来的胜利者也终将在这两个市场中产生。”


BBC的体育新闻编辑Chris Hurst对移动直播的本质也有清晰地认知:“无论是实时共享信息,或是在直播中插入幕后画面,又或是增强与观众的互动,移动直播的新鲜感最终都会逐渐减弱,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讲好故事,如何塑造自身的独特性,从而吸引观众,实现我们的商业目标。”




新京报传媒研究

【离新闻一线最近的地方】


合作、投稿邮箱:xjbcmyj@163.com

小编微信:quxiadeyu 欢迎勾搭~


点击以下关键词 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 新闻魔幻主义 | 聚焦 | 两会采访技巧 | 二月特稿 | 封面美学 | “撕裂”的中国 | 普利策奖十年 | 卧底33天 | 如何搞定记者证 | 传媒大咖新年荐书 | 2015调查报道 | 圣诞节报道史 | 35个被性侵的女性 | 陈杰 | 亲历习马会 | 麦迪逊大道的糟糕广告 | 15项数字化营销技能 | 马克笔涂报纸 | 记者薪资起底 | 超震撼媒体广告片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