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省委一号文件解读 | 开展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

文明江苏 2019-04-05



3月18日下午三点,江苏省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就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做出了详细解读。省委一号文件立足今明两年,对标对表,列出了九个方面40条任务,并进行逐一部署。

据介绍,今年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公共财政依然实现了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江苏省级财力安 排“农林水”支出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文件明确了今明两年36项硬指标,比如,到2020年农业科技贡 献率达到70%,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5%,农业信息化率65%,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百兆光纤宽带入户 、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实现全覆盖。




开展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

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今年我省1号文件明确的重点工作。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将会同省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以婚丧领域移风易俗为重点,集中整治农村散埋乱葬、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引导树立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重点是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抓示范引领。认真抓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的贯彻执行,推动党员干部强化标杆意识,从自家做起,带头倡导移风易俗,带头实行节地生态安葬,带头文明低碳祭扫,从严控制红白事规模,以身作则引领社会风尚。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教师、医生、工商企业界人士等作用,带动更多的人抵制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风气。

二是抓群众自治。推动各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突出移风易俗、敦风化俗的要求,健全村(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力争今年6月底这项工作在面上有明显进展,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摒弃恶俗陋习,合理约定红白事的消费标准、办事规模,用老百姓自己的规矩管好自己的事。同时,坚持把教育管理寓于为民服务之中,引导各地采取改扩建等形式完善红白事办理场所,特别是推动苏北地区在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过程中,统筹考虑新型农村社区红白事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免费提供厨房及就餐用具、文化活动、司仪服务等,在便民利民中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

三是抓创建推动。把婚丧领域移风易俗有机融入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之中,修订完善体现文明殡葬要求的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测评体系,推动各地通过与村民签订承诺书、将移风易俗情况纳入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推选等措施,引导农民群众在参与文明创建中改陋习、树新风。把殡葬领域移风易俗作为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评估总结,通过实地考察、群众满意度调查等形式,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

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


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广大农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


“十三五”以来,江苏省年收入6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已累计脱贫199.4万,新增和返贫人口呈逐年下降趋势 。文件要求,必须全力实施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聚焦低收入人口、经济薄弱村、重点片区,全面排查解决低收入农户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措施落实,探索缓解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确保6000元以下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12个重点帮扶县(区)全部退出。


加快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

但要避免“千村一面”


加快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是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标志性工程。


去年江苏省先后两次召开会议专题部署,把优先引导有条件的农民进城入镇居住,优先改善低收入农户的居住条件,优先推进农村危房和“空关房”改造摆在突出位置,在改善住房条件的同时,同步配套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


与此同时,各地要加大对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特色村庄的保护,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活态传承,实现保护与发展齐头并进。对新建新型农村社区要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和建造水平,不能简单套用城市设计手法指导乡村建设,坚决避免乡村景观城市化或“千村一面”的现象。


6000个“美丽宜居村庄”

30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今明两年“三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自2011年以来 ,江苏省委、省政府先后实施了村庄环境整治、村庄环境改善提升、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系列行动 ,去年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启动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


浙江“千万工程”坚持16年,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扎实推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对全国具有普遍的、直接的指导意义和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这次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3月8日省政府已召开专门会议部署推进,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坚持规划引领,全面推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聚焦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环节,开展美丽宜居村庄、最美庭院、水美乡村和绿美村庄等一系列创建活动,推动农业农村 绿色发展,全面改善乡村整体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


根据文件要求,到2020年要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所有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并建成6000个“美丽宜居村庄”、30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培育壮大8个千亿元级优势产业

让绿色发展成为江苏最大特色


唯有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作为关键着眼点,解决好农村实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这两大难题,才能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首位就是产业兴旺。


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的九大部分中有两个部分“坚持质量兴农,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和“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都强调了产业的发展。只有产业兴,才能百业兴,推进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最基础、最关键的任务,当前重点是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从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向乡村产业延伸转变。


首先,培育壮大8个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实施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全省目标是要保持水稻种植面积在3200万亩以上,调减非优势区低效粮食种植面积。因地制宜扩大绿色蔬菜、应时鲜果、食用菌、苗木花卉、名优茶叶、特色畜禽、特色水产等地方特色农产品规模,推进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实施开放型农业提升行动,加快部省级开放型农业“两区”建设,组织各类境外展示展销,引导企业到“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发展,拓展国际市场,扩大产业规模。


其次要转方式,让绿色发展打造成为江苏农业的最大特色。进一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大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力度,推进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在苏南地区整体推进轮作休耕,进一步优化畜禽养殖、渔业养殖布局,减少生态环境敏感区、重要水体的承载负荷。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扩大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推进绿色畜牧业、生态渔业生产,引导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把生态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


三是促转型,切实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守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实施农产品质量追溯“四挂钩”制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抓好“苏”字号农业品牌建设,完善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打造一批知名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加大农产品市场竞争主体培育,推进农业集群集聚发展,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各类农业园区、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做强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


四是抓融合,推动乡村产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发展。实施“农业+”融合发展行动,推进“农业+加工业”、“农业+文旅休闲” 、“农业+电商”、“农业+服务业”等,大力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主食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实施“百园千村万点”休闲农业精品行动、促进农产品网络销售、大力开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建设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推进乡村创新创业,支持发展手工业、家庭工厂、手工作坊等特色乡土产业。


来源:文明江苏综合微讯江苏


你点的每个好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