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方法
一、意义与必要性
如何科学合理计量与监测我国林业碳汇及其动态变化,已成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工作的迫切需要。《IPCC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LUCF)优良做法指南》和《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为计量林业相关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源/汇变化提供了技术指导。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林业碳汇源计量与监测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为满足当前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林业碳源/汇计量与监测的需求,我公司组织研究了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方法。
二、监测对象与内容
根据IPCC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定义,监测对象主要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死木、枯落物和土壤有机质5个碳库以及与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活动有关的温室气体源/汇变化。工作内容包括现有林业调查数据的获取、抽样调查、生物量调查因子的测定、相关计量方程的选择与拟合、碳库储量及其变化的估算、不确定性分析、成果提交。
三、技术流程
充分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调查、湿地调查等已有的数据源开展碳汇计量监测,并辅助地面遥感大样地调查,获得一定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及变化信息,结合森林植被生物量测算和地类变化监测,实现在一定监测周期内对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及森林(LULUCF)所引起的碳储量变化进行计量监测。
四、技术方法
碳汇计量与监测调查方法
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源,划分项目区域总体边界,在其范围内采用典型抽样、系统抽样或分层抽样等方法进行样地抽样,基于已完成的抽样设计图,以GPS和罗盘仪辅助进行样地定位并设置样地,开展样地调查工作,调查内容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枯死木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按碳库外业调查表和碳库调查方法对样地各碳库进行调查和记录。
碳汇计量与监测估算方法
林业碳汇计量对象包括森林、湿地、荒漠化、沙化土地和森林外部分。其中:
森林包括乔木层碳储量、灌木层、草本层碳储量、地下生物量、枯死木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采用连续/平均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地上乔木层关系参数方程估算、地上与地下相关性、区域类型参数换算等方式估算。
湿地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通过建立湿地地上生物量遥感模型、各类型湿地面积汇总、各类型地下生物量汇总等方式估算。
荒漠化、沙化土地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通过建立生物量遥感模型、各类型生物量汇总的方式估算。
森林外部分包括疏林、灌木林、四旁树和散生木。采用生物量扩展因子(BEF)法估算疏林生物量,其他碳库计量方法与森林相同。
五、总结
开展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LUCF)碳汇计量监测工作,掌握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活动引起的碳汇量变化情况,为今后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参与碳交易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我公司在立足于自然资源调查、林业“双碳”系列研究等业务的基础上,承接了连云港市省级森林公园植被碳汇状况调查试点,并参考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方法对项目区主要优势树种的碳储量水平进行了估算,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为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碳汇计量监测相关业务的开展做好技术支撑。
本期供稿:地理信息中心 姜文龙
本期责编:闫保银丨推荐阅读丨
1.一文读懂: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