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赋能生态修复监管信息化(一):立体化解读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业务体系
从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今年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国家始终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基于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也更加突出了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性。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前世今生”
01
识别多元主体,明确各方责任
新形势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内容广泛、类型复杂,在工程落实方面涉及多种业务、多个部门、多类主体。长期以来,政府作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责任主体,承担了大部分修复工作,这里基于当前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梳理分析了围绕生态修复的自然资源内部业务协同关系,如图所示。图2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相关部门间
业务协同关系
同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双碳”战略的落实,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压力与日俱增,生态修复责任主体向社会面拓展势在必行。202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021〕4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提出构建“谁修复、谁受益”的生态保护修复市场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投资、设计、修复、管护等全过程,进一步促进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
02
立足多维驱动,协同修复治理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引领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逐步建立起规划引领指导、市场化提供活力的多维驱动机制。
图4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与其他
规划衔接关系市场驱动,激发活力。如前所述,政府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全过程,这同时也意味着市场机制将成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主要驱动力之一。2021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提出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提出利用市场机制驱动生态修复效益提升,生态修复可以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优质的产品,保障生态产业化;同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发展也为生态修复提供更多资金支撑,促进产业生态化,反哺“生态修复”。比如在目前“双碳”的大背景下,CCER(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有望于近期重启,符合认证要求的生态修复增量碳汇可以进入碳市场,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生态修复参与主体的动力。
03
聚焦多类项目,厘清业务流程
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当前阶段,更加注重一体化保护,系统性修复和综合性治理,项目类型通常被划分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矿山生态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及海洋海岛海岸带生态修复等多种。
图6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业务流程
结 语
生态修复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是一项长期的、事关全局的系统性工程。作为自然资源信息化从业者,国图信息将持续深化研究生态修复业务体系,为不断完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敬请关注!
参考文献:
[1]王夏晖,何军,牟雪洁等. 中国生态保护修复20年:回顾与展望[J]. 中国环境管理, 2021, 013(005):85-92.[2]马一帆.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主体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
[3]张丽佳,周妍,苏香燕.生态修复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与路径[J].中国土地,2021(07):4-8.
本期责编:徐頔飞
相关阅读
1、内蒙古自治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监管信息系统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2、热点研究|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一):业务体系探讨与研究
3、“双碳”与自然资源信息化智治(一):构建 “2+5” 治理体系,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