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耕护田(四)| 高标准农田“是什么”“建什么”“谁来管”“怎么管”?

国图信息
2024-08-25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关键时期,人们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需求压力日益增加。由于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逐步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基础,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围绕高标准农田“是什么”“建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等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


是什么

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01

高标准农田是什么?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指出,高标准农田是指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田配套、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耕地。同时,高标准农田有四“高”,包括:农田质量高,产出能力高,抗灾能力高,资源利用效率高。


02

永久基本农田是什么?

永久基本农田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国家逐级下达的不得占用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一经划定,在规划期内必须得到严格保护,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不得擅自占用和改变。


03

两者的区别与关系

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布局在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要及时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以下将从农田质量、产出能力、抗灾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四个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图1)。


图1 永久基本农田与高标准农田对比分析


建什么

明确重点,量化指标

依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个方面,并针对建设内容(图2)量化了建设标准。


图2 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及标准


谁来管

权责明确,多元协同

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局,要进一步完善多元主体协同管理的工作机制,强化高标准农田管理。根据《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农建发〔2022〕5号)等文件的要求,具体的职责划分如下:


01

政府全过程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需要担起农田建设管理的责任,参与农田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并发挥其引导和表率作用,为市场和公众参与农田建设管理创设条件。政府要建立适宜县域内高标准农田设施的管护制度,明确管护主体、管护内容、管护要求,落实管护责任,将管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02

各部门协同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农业农村部门应当履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统一管理职责,在管理过程中与发展改革、自然资源、水利、财政等部门协同做好相关工作(图3)。

图3 各部门协同管理工作


03

多元主体的后期管护

村民委员会履行工程建后管护主体责任,负责组织本村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并结合本村实际,建立管护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已规模化流转的高标准农田,由获得土地经营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管护实施主体;未流转的高标准农田,所在村(组)集体为管护实施主体。其中,负责运行管护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主动接受和服从村民委员会及群众监督,不得损坏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不得擅自变更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的用途和服务范围。


怎么管

多管齐下,科学管理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为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01

加强项目规划管理

摸清高标底数。按照最新的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实地调查高标准建设现状,摸清项目底数,包括已竣工、在建和待建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统计核实已竣工或己认定项目的工程使用现状、田水路林等治理情况,基本实现“底数清、位置准、情况明”。

统筹布局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将可持续发展、生态和谐的理念融入规划,科学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明确资金的重点投向,努力形成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生态协调、社会和谐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02

优化管理运行机制

优化审批流程。优化高标准农田政府行政审批环节,对处于项目进展同一阶段的审批事项,各部门同步受理、审核申报材料。应用互联网技术,逐步探索实现网上并联审批。
完善法规制度。完善法规制度是构建农田建设长效机制的基础,在法规层面出台专门条例,明晰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与责任。有利于强化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标准农田的重视,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03

强化建后管护机制

鼓励全员参与。鼓励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参与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构建群众监督参与机制,提高建设质量。加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相关政策宣传引导,激发相关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的积极性。

创新管护模式。地方政府应运用市场化思维,推动高标准农田管护工作迈向市场化运行,同时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在法律和制度上给予保障。在项目建成后工程管护情况纳入考核评价范围,根据评价结果,对落实情况较好的县区在项目扶持和资金投入上予以优先考虑。

实施动态监测。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遥感监测等技术,构建高标准农田立体化监测监管体系,实现农田建设全程信息化监控和精准管理,为制定合理保护基本农田的对策措施服务。



仓廪实,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方面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后续,我们将详细介绍高标准农田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更好地服务于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新时代耕地保护数字化管理!



本期供稿:应用软件研发中心 李凯云

本期责编:沈健 朱烨 吴云

相关阅读


1.保耕护田(一) | 耕地保护“三问” —— 新形势下耕地保护的思考

2.保耕护田(二) | 耕地“进出平衡”的解读与建议3.保耕护田(三)| 国图“智管田”构建“数智化”耕地保护新格局



专题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国图信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