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业季 | 立足基础,在转化和创新的道路上拔节成长——周飞飞





那些拼尽全力的岁月

我们在浙里拔节成长

重担前勇于担当

学业上名列前茅

科研中精益求精

社会工作中出色耀眼

在毕业季专栏

让我们走进闪耀夺目的

基础医学毕业生

一起汲取前行的力量





初心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浙”里的五年博士生涯已接近尾声,五年时光转瞬即逝,回想入学时的满腔热情,现在更多的是淡定从容,五年学习甘苦兼具,成长路上离不开大家的陪伴。2015年,我来到浙大求学时就听闻了竺老校长的两问,这五年间我也一直在追寻两问的答案。怀着救死扶伤的初心,积极投身产学研转化,我一直在路上。




科研入门遇挫折

乐观积极不畏惧




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刚入求是园,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新鲜的,我亦如此。那时的我满怀热忱,期待在“浙”里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然而,科研中遇到的困难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我满腔的热情。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愈挫愈勇。其实,面对困难最重要的是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它。印象最深的是自己如何从生命科学领域转向医工交叉。我本科就读于南京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研究生阶段主要是研发生物医用材料和用于软组织的修复再生的3D生物打印。刚进入实验室的我,对材料合成、表征以及实验设计可谓一窍不通,3D生物打印也只耳闻未实际见过,对于动物实验手术更是陌生。在导师和师兄的指导下,我勤学苦练,遇到不会做的自己先去查阅文献,寻找方法,最后再去请教师兄和导师。其实只要肯去做,没有做不会的;只要肯动脑经,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经过一年的科研训练,我掌握了相关科研技能,并做出了一些科研成果,最终,我喜欢上我的研究,也验证了那句古语:“干一行,爱一行”。目前已发表和在投 SCI论文8篇(含一作5篇),申请国家专利8项,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产学转化初见效

感恩师友伴同行




作为一名交叉学科的学生,我的初心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将研究成果落地,进行产学转化。很多人问我,在沉重的科研任务压力下,是如何实现产学转化的,我的答案是合理的时间管理。在做科研的间隙,学习产学转化,做到科研与产学转化两不误。第四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浙江大学产城新材料研究一等奖,“启真杯”学生十大学术新成果奖以及第五届浙江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是我产学转化初见成效的最好验证。另外,我们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地方政府的支持,项目已落地浙江海宁进行转化。



以上的这一切都得益于我进入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610 实验室。那里有我的恩师欧阳宏伟教授,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身为师,五年时间里,恩师用他那独特的一套“七剑法”教导我们如何做好研究,做有意义的研究。在科研上,恩师给予了我充分的自由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处事上,恩师用自己成熟的哲学理念言传身教;在生活上,恩师与我们打成一片,朋友相称,亦师亦友。那里也有我的师兄,师兄于我亦友亦师。在科研上,师兄孜孜不倦,认真带教,从如何做实验到如何自己设计实验,带我在科研领域不断成长;在产业转化上,师兄诲人不倦,带我见识了象牙塔以外的社会,教导我如何与社会人相处,如何转换视角做产业转化;在生活上,师兄苦口婆心,给予我很多帮助和关切,凡事要看的开,不斤斤计较。那里还有一群可爱的师弟师妹,在科研路上也给予了我很多帮助。





求是创新做先锋

勇立潮头守初心




对于未来职业规划,我笃定地继续走产学转化道路,努力在博后深造期间做出更有意义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动临床转化,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真正为民所用,救死扶伤。努力践行“求是创新”的校训,不断提升自己,突破自己,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我想我可以回答竺校长的两问了——我到浙大来,是为了做求是人,做创新事;将来毕业后,做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不忘初心,做中国创造!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习总书记寄语当代青年要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愿每一位来到“浙”里的学弟学妹们都能发光发热,成为更好的自己。







周飞飞,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

去向:清华大学博士后

Email:zhoufeifei@zju.edu.cn



来源|浙江大学医学院团委

图文|周飞飞

编辑|祝淋慧








扫码关注我





今日头条公众号 :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

微信公众号 :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

新浪微博公众号:@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