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德这两个村子历史悠久,家风淳朴!当地村民行善助人,值得点赞!

2017-08-19 建德发布

在建德,有这样两个村子,它们历史悠久,家风淳朴!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龙文化”,是“全国文明村”;一个村行善助人蔚然成风,它们就是乾潭镇下梓村和航头镇大店口村。 

下梓村

流光溢彩的巨龙,时而似游龙嬉水,排成一字长蛇阵;时而似蛟龙出海,山呼海啸般飞旋于村头街巷……板凳龙,不仅是乾潭镇下梓村流传至今的民俗活动,更是凝聚了全村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5391ivdst&width=500&height=375&auto=0

象征团结的板凳龙

“板凳龙一代传一代,传到我们这一代,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了。”60多岁的陈志杰,几乎每年都担任着背龙头的重任,在他心中,板凳龙象征的就是一种团结精神。 

在这里,板凳龙是村民们不忘传统、寄托思念的一个重要平台。“等到舞龙灯的那一天,不管男女老少,不管身在何处,都会尽量赶回来参加。”村书记陈天飞认为,村民们大多自懂事起,便接触到了板凳龙,所以有着特殊的感情。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下梓村精心地把传统文化中沉淀的孝道、诚实、守信等美好元素发扬出来,大力倡树尊老敬老之风,提醒村民,教育人们,要重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为善为德。 

为善为德 尊老敬老

来到下梓村,正值中午饭点,走进村老年食堂,有几位老人正在用餐。记者观察到,或许是怕老人们吃饭过于枯燥,这里还专门安装了一台电视机。67岁的陈雪珍告诉记者,自开办食堂以来她就在此工作,除了负责烧饭,经常还有会一项特别的“任务”。 

“村里老人腿脚不方便的,只要电话打来,我们都会送到家里。”不仅如此,村里的老人大多时候还会自发组织,轮流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大力弘扬孝道美德之外,下梓村通过兴建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等一系列举措,丰富着老年人生活。 

300多年的“龙文化”蕴含而出的良好村风,如今已然深刻在每一位村民的心中。现在的下梓村已逐步发展为一个经济发展、诚信文明、群众富裕、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全国文明示范村”。 

大店口村

航头镇大店口村的乌龙溪上坐落着四座古桥,从上游到下游分别是梅川桥、曲斗桥、鸡公桥和八鼓桥。让村民津津乐道的不仅是这四座桥的悠久历史,还有同村先辈出资修桥的善行义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539hx61ur&width=500&height=375&auto=0

鸡公桥

78岁的村民陈新富讲起了鸡公桥的一段往事:大概在1932年,洪水冲毁了鸡公桥。村里一位吴姓老人家境富裕,可他的两个儿子却染上了赌博和吸鸦片的恶习。老人想,与其将钱留给不争气的儿子,不如拿钱修桥,造福村民。于是又有了鸡公桥。后来因为国道建设需要,石桥被水泥桥取代。现在,武口自然村还保留着一个鸡公头。

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

有人修桥铺路方便村民出行,也有人为村民开方子送药分文不取。黄华、甘冬云两夫妻出身中医世家,几十年来一直秉持着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村民们对夫妻俩赞不绝口。 

村民李水玉说,母亲生病找黄华开方子,黄华都不收钱,而且他很亲切,看病很仔细,开的方子都会让夫人甘冬云再确认一遍。

市中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黄荣富也是大店口人,小时候见村里的赤脚医生用几毛钱的中药就能治病救人,他就立志要当一名医生。他说作为一名医生就要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力所能及地解决老百姓看病困难。


行善助人蔚然成风

在大店口村,民风淳朴、村民团结。有位家庭困难的老人身患重病后,大家自发为其捐款,两三天就筹集了3万多元。王军说,正是这种助人为乐、乐行善事的风气,让大店口村有着夜不闭户的安全感。 

今后村里要继续挖掘传统文化,发挥家规家训育人的作用,把村风搞得更好,把经济搞得更活。

传承好传统、宣扬好家风,

让我们给这两个村子点个zan!

记者/黄冰  纪婕妤

视频/建德广电

编辑/张小欣

 

-------<猜你喜欢>--------

>>>难度大升级!驾考新规10月1日起实施

>>>17度建德新安江音乐节来啦!嘉宾阵容超强!

>>>好消息!三都也要建省道了

为家风淳朴的两个村子点za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