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找一个既能感受到
“老建德”厚重的历史底蕴
又能唤起你回忆的东西
肯定少不了那些上了年纪的历史文物
在建德的许多角落都藏着历史和文化的痕迹
一砖一瓦,一纸一票
浙江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于近日公布
建德6处入选
一起来听听它们的故事
新安江水电站位于新安江上紫金滩,1957年4月开工至1959年完工,历时三年,工程浩大。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披荆斩棘,头顶青天、脚踩荒滩,住草棚、点油灯,用三年寒暑,完成了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主建设的大型水力发电站建设,书写了这个战天斗地、敢叫江水放“光芒”的人间奇迹。▲1957年,电站建设工地夜景
▼1960年4月,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新安江水电站对于建德人而言,不仅仅是存在于书本上的传奇,它更是我们建德人的骄傲。至今仍在为华东地区经济建设作出贡献,凭借着水利发电的灵活、稳定,至今仍是保障华东电网安全的重要屏障。△新安江水电站大坝泄洪全景白沙大桥位于新安江街道白沙公园北侧,是为了缓解新安江流域日益剧增的交通压力而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上游新安江水电站大坝截流蓄水之际动工建造。▲1966年5月的白沙大桥
▼白沙桥全景(侧面)
该桥南北横向跨于新安江上,为六孔石拱桥,全长362米。桥面护栏的石柱上配有千姿百态精雕细凿的小石狮260只,桥头各设有青石雕刻的大石狮一对。大桥南端的小山坡上建有一座碑亭,汉白玉碑正面是郭沫若提写的“白沙桥”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背面为大桥碑记。小时候的你路过白沙大桥,是不是也会掰着手指头数狮子?△白沙桥上的石狮子白沙大桥为我国当时建造的最大跨径的一座石拱桥,经过60年的岁月沉淀,白沙桥已经成为一辈建德人的记忆,在雾气和灯光的映衬下,夜晚的白沙桥可能更像传说中白沙女幻化出的纱桥,缥缥渺渺。△白沙桥夜景
建德市政府办公楼位于新安江街道新安路1号,建于1960年。1958年11月寿昌县并入建德县,鉴于地域关系,县政府于1960年8月由梅城迁入白沙(今新安江街道)。
△市政府办公楼全景旧照
A楼是仿苏式风格建筑,为青水砖建筑,东西两侧各八间为三层平顶,中间九间为四层,歇山四坡屋顶;B楼为在A楼的西侧,为三层青水砖建筑,悬山两坡屋顶,面阔十二间。▲市政府办公楼1号楼
▼市政府办公楼一角
被誉为“最美镇政府”的寿昌镇政府办公楼位于寿昌镇城北村北面,建于1950年,原为寿昌县政府所在地,1958年寿昌县被并入建德县,撤县为镇。▲寿昌镇政府办公楼旧照
▼寿昌镇政府办公楼
寿昌镇政府的建筑均为仿苏式风格建筑,为青水砖建筑,每个楼都风格明显。这里的一砖一瓦,一人一景仿佛在诉说着,属于年代的专属故事,非常有怀旧的感觉。这些照片是否能勾起你埋藏已久的记忆呢?△寿昌镇政府内
寿昌镇政府办公楼分布面积较大,整体保存完整,风格特色明显,为了解寿昌县到镇的历史变迁和新中国早期我市建筑风格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寿昌镇政府大门口
“建德二院”是一个特殊的符号,它铭记了老梅城历史上一段辉煌的岁月,几十年来,历代“二院人”承载着老一辈的希望,践行着“惟严为院,惟睦为人”的院训,书写着大医风范,也见证着建德市医学成长的巨变。
△1983年的医院老大门
“二院”始建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院址设在梅城镇双桂坊。之后搬迁过好几个地址,直至1949年梅城镇解放。
△医院全景
△医院长廊
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老院区位于梅城镇总府街东端,建院前其所在地是原孔庙,据老一辈回忆,解放前这里办过女子师范学校。
△孔庙遗志水池
“二院”的建筑风格,是浙江省唯一保留50年代建筑风格的砖木结构平房式花园医院。在“二院”老院址内,散落着很多文物和古迹遗址,小布带大家去探访一下吧。
▲修复后的文物赑屃
▼改造后的建德县儒学碑
时代,清,太平天国十二年(1862年),长37.5cm,宽30cm。“田凭”据现存太平天国田凭实物及文献记载,是天历十年 (1860年) 以后,在江苏、浙江地区以忠王李秀成等省一级负责官员的名义颁发,目的是为确定土地所有权并据此征税,是太平天国为解决赋税问题而发放的一种凭证,我们可以通俗理解为土地产权证。时代,清,长25.5cm,宽18cm。太平天国十三年(1863)年,太平天国发给商户年纳漕粮执照。
票据,就是历史的见证。看着这些老票据,仿佛看到这千百年来的风云变幻,看到国家的盛衰起伏。你家有这些“老宝贝”吗?
每件文物
都有一段割舍不掉的回忆
它们跨越历史,铸就时代传奇传承建德文化这些“老宝贝”的记忆,你还有多少?
评论区说说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