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包公家宴,“吃”出文明新乡风

陈浩 苗子健 聊时局 2023-02-13


2022年9月3日,农历八月初八。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这是一个好日子。

中午,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石塘镇龙城社区的“包公家宴”大食堂内,一派喜庆景象。马欢和爱人张晓青的婚宴正在举行。

肥东县撮镇镇先锋社区的“包公家宴”小食堂。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菜钱一桌不到800块,该有的全有,味道和环境都不错。如果换成县城或是合肥的饭店,起码得两三千块。”马欢,从小在龙城社区长大。大学毕业后,他落脚合肥,成为一名电力工程师。今年,他与女友张晓青发展到了谈婚论嫁阶段。
数月前,就在小两口忙着比较婚宴酒店时,马欢父亲提出:“现在提倡婚礼不要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社区的‘包公家宴’大食堂,可以承办婚宴,你们去打听打听?”
马父口中的“包公家宴”大食堂,原先是农家乐。2020年,为响应移风易俗倡议,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包公家宴’菜谱上有60多道菜,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选择固定套餐。”“探店”后,马欢和爱人一拍即合。
说起消费体验,小伙子赞不绝口。“省钱不说,离家还近。街坊老少都来了,比在城里办热闹。”他说,由于开支不大,“份子钱”能不收就不收,能少收就少收,“乡里乡亲的负担也减轻不少。”

在“包公家宴”摆喜酒,已成为越来越多肥东新人的选择。彭红玲摄

今天,在肥东,像马欢这样,“吃”出文明新乡风的人还有不少。
乡风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乡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攀比摆阔之风愈演愈烈。这不仅是追求乡风文明道路上的“绊脚石”,也导致“舌尖上的浪费”现象屡禁不止。
2017年,为树立文明乡风,肥东县将包公文化与移风易俗相结合,创立“包公家宴”品牌,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
“我们因地制宜设置了‘包公家宴’大(小)食堂,推出相应菜谱,给越来越高档的酒席‘瘦身’,给越来越高的人情‘降温’。”在肥东县纪委监委委员童冬梅看来,“堵”不如“疏”。她以喜宴举例道,选择“包公家宴”,不止价格实惠,志愿者还会到场帮忙。有些地方,社区工作人员甚至会现场送上祝福。“这样一来,新人既收获里子,也更有面子。”
聊时局了解到,“包公家宴”大(小)食堂主要有改建、与酒店合作等建设运营模式。在农村地区,则以“流动宴席”的形式展现。无论何种模式,都是市场化运作,政府给予支持。
在肥东县撮镇镇先锋社区的“包公家宴”小食堂,社区副主任李星群介绍说:“这200多平方米的场地和用具,都是社区免费提供的。为了方便群众上下,我们还特意加装了电梯。”
“包公家宴”菜谱。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不少吃过“包公家宴”的居民,都对其菜谱印象深刻:代代清廉(带鱼烧青椒)、清白人生(大蒜炒白干)、择善而交(红烧黄鳝)、腹有经纶(蛋心春卷)……这些菜名,无不体现包公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创立五年来,‘包公家宴’实现了对全县所有社区的全覆盖。”童冬梅说:“这两年,我们与时俱进,在1.0版基础上,推出‘包公家宴’2.0版。”
今年,家住撮镇镇大费社区的彭立成考上了大学。暑期,他与另外十几名“准大学生”一起享用了2.0版的“包公家宴”。
“我们在社区组织的‘高校学子欢送会’上,向老师和父母献花、表达感恩之情,聆听学长学姐们的大学生活、学习心得。此外,社区还安排大家走进企业,提前接触社会。”小彭说,尽管没有办升学宴、谢师宴,但以这样的方式开启人生新篇章,“很有仪式感,对我们的成长也更有帮助。”
……
“包公家宴”2.0版本——高校学子欢送会。彭红玲摄
潜移默化中,“旧风陋俗”正被“新风良俗”取代。
现阶段,肥东百姓在办喜事时,不光是酒席减量、规模缩小,“小花轿”婚礼、旅行婚礼、小型婚礼、集体升学礼等新风尚新方式蔚然成风……
移风易俗,久久为功,是为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优做强‘包公家宴’,通过建立相关制度,确定服务标准,加强日常监管,不断提升品牌美誉度,以及群众认可度、参与度。同时,在既有1.0、2.0版本基础上,丰富‘包公家宴’的应用场景和载体,把移风易俗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肥东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周迅说。
在党委政府推动、市场主体联动、全县群众互动的背景下,肥东的乡风文明指日可待,乡村振兴前景可期。
来源:聊时局

推荐阅读:
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感染
安徽省委决定,姚文兵履新
费高云任安徽省委常委,刘惠不再担任安徽省委常委


 权威内容 
 点击关注“聊时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