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耕:做设计的初衷是研究和探讨设计

张耕设计的唱片细节



△ 采访撰文:游正宇;图:张耕

// 采访时间:2015 08 17



设计师张耕说他做设计的初衷是研究和探讨设计,说得直白一些就是喜欢设计的同时会觉得对设计有责任感,这样一个初衷决定了他做设计的流程的方方面面,比如选择印刷厂,会选择有研究印刷的传统的。设计于他是做事业,而不单纯是接活儿。



“想的过程很重要。我的设计方法是先想结果,想象出设计成品的模样,然后倒推解决办法——工艺、材料、版式。”这个想的过程,张耕多是自己和自己对话和推演,也要和客户——艺术家、画廊、唱片公司——一同开会讨论。充分地推想和讨论,把设计流程的前段做扎实,紧接着,用合适的解决方法辅之实现。



以上图:张耕设计的艺术家群展画册《苦夏》



“好的设计,能看到精彩和让人兴奋的细节和规矩。”张耕把每次接到的案子,都看作是一个再设计的过程。做得越多,他越告诫自己不要为了做设计而做设计。“我的设计是中规中矩的。”张耕所谓的“中规中矩”,可以体现在他对字体设计的理解,“做字体设计,虽是再创造,但也要有继承。”具体到中文字体的设计,至少要熟谙汉字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这样才能对汉字的结构、基本的美感有了解。在做中文字体设计时,至少别做成错别字。这就是张耕所谓的“中规中矩”。曾经看到日本《朝日新闻》报头的字体,对张耕触动很深,他对好的字体设计的概念印象源于此,后来他了解到“朝日新闻”这四个字摘录自欧阳洵的《宗圣观记》。




以上图:张耕设计的《Copy Book》



“设计就是做减法,是错误的。”张耕认为简单也好、繁复也好,只要是合理的,就是好的设计。张耕目前做的设计中,六七成是艺术家画册和艺术机构出版物,目前有好几十本。“我更愿意给尊重设计的人做设计,比较有宽容度,可以尝试很多方向。”这样一个过程,让张耕的设计经验不断积累。






以上图:张耕设计的艺术家画册《施本铭》


以上图:张耕设计的艺术家画册《李贵君》



日本的很多设计师和设计资料对张耕影响改变很大,其中比如TDC、ADC、GRAPHIC DESIGN IN JAPAN等,这些书籍让他意识到什么是有意思、有细节、有想法的设计。“日本设计有种非常强烈的人文底蕴,并在不断研究和进步中。”这些书籍对于当时进入设计这个行业和门道的张耕而言,是有其积极的历史意义的。当然,对于日本设计的喜好,张耕也是有一个接受和不断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扬弃的过程。“想想当年第一次看到香港的《IdN》时,感叹还有这样的设计杂志,觉得很有意思。”张耕在学校期间做了第一个设计工作室,那个时候,在龙之媒书店买了《IdN合订本》,是他买的第一本设计书。这些有意思的设计书里的内容,往往如张耕所言,给了当时的自己 “为打破想象,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办法。”






以上图:张耕做的唱片设计



“创作的想法会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出来。艺术的语言提出问题,设计的语言则解决问题。”如何给艺术家设计书呢?曾经张耕问过对他的设计之路影响很深的当下中国设计界举足轻重的一位朋友这个问题,朋友说,书是一个载体,要了解艺术家在想什么。用设计师理解的艺术家和其创作,去做贴合的书籍设计。这正是张耕一直以来所坚持的设计之道,那就是不能为设计而设计,不能玩弄技巧和玩弄材料,而是要用设计的语言去尽量表现艺术家和其作品的气质。




theCreator:张耕

设计师张耕,新浪微博:@張耕_GenG



___

• 更像文化旗下“theCreator

創作人——尤其是本土創作人——的深度介紹、梳理和推介

• 主编:http|thisishttp@fox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