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 | 环保,不是说说而已

2017-10-08 张子玥 南开青年报

环保,不是说说而已


监测软件“动手脚”、空气样本作弊、人为设定污染上限……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向来令百姓深恶痛绝。近日披露的湖北鄂州某企业环境污染数据造假的事件再次轰动公众视野,在该企业污染监测仪坏了18天后,环保部门的监测平台上仍然有完整无缺的数据。面对这样的造假,连网友们都说:“造假都这么不走心。”



对于花样百出的造假,公众早已审丑疲劳,然而发生在环保领域的造假,让公众在唏嘘之余多了无奈与悲哀。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可我们对于环保问题的解决却一直效率不高 。数据造假,只不过将我们长期在环保问题解决上积留的弊病放大化,让我们窥视到长期以来在环境问题解决上的不足。


当下,我们的确树立了严厉解决环保问题的决心,也制定了许多看起来很完善的规划,我们的身边也不乏呼吁环保的激昂口号,只不过我们总是感觉环保的实现依然离我们遥不可及,这是为何?


首先,对于环保问题,没有严厉的监督机制,再好的措施也可能流于形式,无法很好的贯彻执行。此次鄂州某企业环保监测数据造假的问题,本身就涉及到了关于环保问题的监督。


事件发生后,有关责任主体极力推脱,让人不免有些失望。本来环保监测是很好的监控污染的措施,但由于各方的敷衍,监测成为可笑的形式。更有此事件中环保局的有关人员称:“像他这样过来的数据,我们根本都不看。”如果不认真对待监测数据,数据有什么用?如果已经知道造假,又怎么能一直放任?对于环保问题又如何让监督落实下去?


这样的态度,看似表明有关部门的“慧眼”,却让我们更加忧虑当下的监督体制,真相与假象并存,认真与敷衍同在。而这对于环保监督来说,恰是最危险的。对于该问题,仍然要严查作恶源头,给公众一个说法,方能还监督体系一个清白。只有监督到位,监督有效,环保才更加切实可行。



再者,透过这次事件,我们也应反思,是否我们对于环保问题的解决在某种程度上过于急切。急切不无理由,政府急于提高政绩,企业急于缩减成本、扩大利润,而公众对于环保的诉求更是日益高涨。急切必然带来一定的不稳定性,可能会使某些敷衍的做法泛滥。


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以来也经历了长期的环境污染问题,对此也并未能速战速决。如今许多国人盲目拿国外的高环境标准与国内对比,殊不知已忽视了历史发展的不同步性,一味盲目的比较只能加剧对现实的失望,认为环保更加遥不可及。当然这并不是鼓励在环境问题上的拖延和不作为,而是我们应该从一个更加理性的角度去思考环保,去用更实际,更“接地气”的方式,应对种种未知的风险与挑战。


该企业环保数据造假,也在某些程度上迎合了公众对于环境急切而美好的期望,迎合了行政部门对于环保问题解决的好的反馈,而宁愿蒙蔽赤裸裸的现实。可现实就是,无论是公众素养,还是环保技术,抑或是监管体系,我们都有太多太多的不完善,而这些又不能短时间内改变,我们必须正视。



还有,当我们看到此企业造假的信息时,我们第一反应是什么?是惊愕,是可笑,是愤怒,抑或是无所谓?那么在几天后,我们还会在意它吗?我们的信息世界是否再次被一些无聊的娱乐信息刷屏?我们是否真的去反思,去尝试呼应解决,尽自己绵薄之力?


当下,我们的社会还是缺少一些解决环保问题的合力。造假的新闻连同背后的丑恶,也许用不了几个月,几天后就会逃之夭夭。我们不可否认它确实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也许会带来企业的受罚,官员的落马,媒体的批判,甚而是法律法规的完善,但是,民众心底的震撼、反思以及行动上的真正改变,才是最最可贵的。如此,才不会看到下一个造假,下一波无用的讨论热潮。


柴静说:“每个人的头顶上都有一个穹顶,而我们习惯了低头忙碌地过自己的生活,从不抬头仰望一下头顶上那片最美的天空。”我们不应仅是消极的适应或发泄,我们应该去改变,哪怕改变是微小的,总是有用的。只有每个社会中的个体真正意识到个人的责任,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享受权利的主体,我们才会更有信心地去迎接一个更好的未来。



但愿环保,不是说说而已。


推荐阅读


创高体育,给你完整的回答体育改革-先行者的声音


张宇:匠人的修行 | 王馨瑶:镜头之外,少年本色


十五六岁你喜欢过的那个人行迹-天津映像


文字 | 张子玥

微信编辑 | 常远

责任编辑 | 李铭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