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以诺:《忆周联华牧师》(点滴交往留芬芳,勉励叮嘱永难忘)
忆周联华牧师
微信朋友圈里忽然传来故人辞世的消息:高龄96岁周联华牧师今天中午前往阳明山上,参加教友聚会,下午5时他开车下山,行经国安局附近时,疑似心脏不适,整个人失神昏迷,车子一路向下滑行,最后撞上附近的围篱,同车友人见状连忙报警,下午5点20分送至振兴医院急诊,经急救无效,于6点10分宣告死亡。
周联华牧师生于1920年,出生于上海的浙江慈溪人,1949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在美国南方浸信会神学院、普林斯顿神学院研究哲学、神学,同期获聘为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学者。1954年返台后,受大陆同乡蒋介石青睐信任,在台北士林官邸内的“凯歌堂”担任蒋家私人牧师,在台湾民间被誉为“宫廷牧师”、“蒋家三代御用牧师”。
1958年出任东海大学董事长、台北市浸信会怀恩堂主任牧师。昔日故人辞世,受邀主持蒋中正先生、宋美龄夫人及张学良夫人赵四小姐的追思会。现任基督教台湾浸信会神学院董事长。周联华牧师是享誉海内外的牧师及神学学者,一代名牧忽然辞世令教界不胜惋惜。
几年前自由行到台中,特别踏进神往已久的东海大学,渴望参观贝聿铭设计的世界上最美的教堂。教堂旁边见校内海报正逢周联华牧师年度讲座,进去讲座还没开始,一打听得知东大汤校长夫人还是重庆同乡。
浅浅的海峡阻隔不了乡音相同,“老乡望老乡,两眼泪汪汪”。尽管没有生在那场大江大海的巨变中,事实上记忆的传承,正在同乡同胞中感应,如同行走在余光中的《乡愁》:“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我终于从大陆的这头,到了东海的那头,重庆人摆龙门阵来,说不尽这六十多年的沧桑……
好客娴熟善良的汤夫人邀请共进晚餐,索性就住在校园里感受全台最美校园的氛围,没想到九旬老人周联华牧师已经早我而到西餐厅。席上他主动一一握手,素来是我读过他的书“认识他”,不曾料想爷爷辈的周老竟然说“认识”我这个默默无名的后辈。他以慈眉善目打量我一番,开口道:“以诺,你都送书给汤夫人,怎么不送一本给我啊,我也是写作者,我要拜读你的大作。”原来是汤夫人早已引荐。
我脸都羞红了,刚刚开始写作,幼稚的文笔,真不敢主动送书给周老。他如此谦卑向晚辈,受宠若惊。上帝真是恩待我,东海校园的旅途上不仅遇见三位教授老乡,可以乡音交谈,现在又被周老认识抬举,只好顺势献丑。我真希望自己是和氏璧,哪怕经历磨难最终总要发光。
我患鼻炎多年,记性衰退,那次晚餐聊了些什么逐渐淡忘。不知席上怎么聊起,印象最深的是周老接过话题在谈起他在“蓝绿之间”(来台外省人与宝岛原住民之间)调和社群的努力。
他学习用闽南语主动去联络长老会的教会去讲道,也邀请说闽南语的其他教会的牧师到怀恩堂用普通话讲道。一点一点的做,坚持数年,用周老的话说就像乌龟那样慢慢地爬、慢慢地爬,上帝动工,慢慢地、慢慢地就有了看得见的效果。
我喜欢读文学书而不爱啃神学书,很惊讶周老告诉我他每年至少都要出一本书,已经坚持写作五六十年。我原以为周老不过是礼节性的鼓励晚辈,没想到第二天抽空,他还跟我谈起已经阅读了我的《声响》(2014),先看完了开篇《补锅匠》。他说你的文笔很好,沉重伤痛的故事,最后结局很阳光,无论环境怎么困难,基督徒就是要活出信仰,弟兄姊妹之间也需要这种“抱团取暖”的精神,就是要这样提笔将自己心中的感动给写下来,埋头下吧,靠着神写个四五十年到我这个年纪。感谢主,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我发现里面引用那首《天恩歌》和这边的歌词有些不同……
这样的细节都能留意,周老叮嘱了好些话当时记得,从小听闻文革的事情太多,导致我没有写日记的习惯,现在他老人家忽然辞世,原本打算将来有机会正式出书再去拜会他,没想到现在就要立刻来记下这点滴的短暂交往。
周老如此高龄,在年度讲座中那么忙,面对那么多的客人要招呼,那么多的人找他攀谈要回应,他竟然认真地读过我的文章,给予如此中肯的评价,实在超出我的想象,这品格深深的感染了我。
这些年里,面对诸多的困难,可以说是内忧外患,那些担得起与担不起的重担“天天压在我身上,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林后11:29)
几次欲停笔,想起周老的眼神,想起他的点滴勉励,如同昏昏沉沉之时洗个冷水澡的战栗而清醒,明白上帝正是在拣选使用我这样的愚拙人、贫穷人,使用我这样的愚拙笔、贫穷笔,去分享生命破碎与重建的经历,如同主耶稣对彼得的劝勉,那种“师徒”才有的期待:“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 路22:32)
周老以96岁的高龄安息主怀,并且生前正在开车,我想这么长寿、健康与能干,想必比他更年长,今年一百一十岁仍然健在的周有光先生也做不到这样的事情。他刚刚参加完聚会,车载友人也算兢兢业业为主工作。
我一个人徒步上过周老出事的阳明山,那里是台北第一峰之所在,路况并不好。他如此高龄本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年轻人开车的服务却竭力到最后一刻,短暂的抢救并不算痛苦,如同在讲台被荣耀地接走,真是好得无比。周老已经长享乐园安逸,高风谦卑留作典范,联络全德殷勤事奉主是楷模,那些点滴交往一直在温暖前路,励志前行。
作为晚辈,不仅羡慕更要效法周老侍奉到生命尽头的心志。于我,唯有坚持写作,坚持福音文学写下去,就算写不出一个周联华,也要好好写出一个章以诺。诚心所愿!(2016年8月7日凌晨一点)
(上两幅来自网络,其他作者所拍)
(目睹东海大学贝聿铭设计的世界上最美的教堂之一)
(东海校园的黄昏,天空的云霞好像一只凤凰)
(阳明山主峰,海拔1120米)
(阳明山半山腰见一对情侣上山,如同走向“心形”云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