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章以诺:中秋糍粑香垫江咂酒甜

2017-09-30 章以诺 章以诺的声响


中秋糍粑香垫江咂酒甜


端午节近的时候超市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粽子,目不暇接。这些年也走了许多的地方,尝过不同的粽子,但记忆深处的还是儿时的碱水粽粑。奶奶提前半个月都在做准备了,在楠竹林里拣回来的笋壳洗净修剪,将略微发涨的糯米包成“尖尖脚”,一串串的挂在墙上十分好看。五月初五的一大早,提起粽粑串“走荣富”。(垫江话:拜访亲戚)

 

20几年前中秋节来的头一天傍晚,父亲砍回来牛蹄竹,奶奶洗干净碓窝,要准备干一件大事。秋收的新糯米派上用场,半夜奶奶就起来烧起柴火蒸熟,天麻麻亮的时候,父亲跟母亲一起打糍粑,糯米的粘着牛蹄竹把子,父亲的粘上了,母亲的给打下来,父亲又来将母亲粘上的打下来,一下又一下,满屋糯米与竹的清香。

 

八月十五早上,父母有说有笑的打糍粑那一幕,那份浪漫珍藏在记忆深处。而家乡人喊做“粑”的食物,都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垫江美食。大人去赶场(赶集)要想小孩子不跟着撵脚,就跟小孩说:“幺儿乖,等阵给你买粑粑回来。”听到“粑粑”两个字,小孩子就像着了魔,顿时都安静了,在等待大人归来的时候,唾液腺不听使唤,想着想着,大人终于出现,粑粑还没有拿到,“哈喇子”(口水)早就流了出来,从嘴角直滴到地上,那个真叫美滋滋啊。

 

垫江常吃的粑粑有:粽粑、糍粑、汤粑、泡粑、包谷粑、叶儿耙、猪儿粑等等,都是可口的美食,但有一种粑除外,那就是高粱粑。四川民谚“高粱粑,自己夸”,说的就是高粱做粑不好吃,用四川话来形容叫“渣哾哾的满嘴钻”。过去那是穷人家没得办法了才蒸高粱粑吃。


高粱粑虽然不好吃,但是在蒸出来的高粱米放着没有人吃,凉了就放到坛子里,撒点酒曲,扯几张书报纸封好口,几天后就酿出了美味的“咂酒”,插上跟细竹竿就可以开怀畅饮了。

 

据说咂酒源远流长,起源于古代巴国时期,巴国人为了展现团结、信任,大家用一根细竹竿喝酒,你一口我一口也不忌讳啥,我小时候都在乡间流水席上喝过“咂酒”,我们小孩子调皮,喝了几口装不下了就往里面吹起,总被大人给斥责。现在家乡都是小瓶的工厂里酿出的“咂酒”用小陶瓶装着,塑料薄膜封口,卫生是卫生,但感觉丧失了巴国古风,小里小气早已失去了那个咂酒时代的豪气。

 

现在喝咂酒如喝拉罐可乐,昔日巴国过年过节狂欢之高档饮物,垫江咂酒与绍兴黄酒、西安稠酒各有千秋,现在却沦落到流水线饮料的地步。这是工业时代的进步还是农业时代的落幕的退步,我心戚戚然。

 

做咂酒的是父亲,包粽粑的是奶奶;打糍粑的是父亲,磨炒面的是奶奶,如今他们都不在了。父亲过世25年了,奶奶也走了12年,四分之一世纪的光阴啊,没有喝过自家酿的咂酒,读大学以来的20年来没有尝过一个那种只是楠竹笋壳包裹的粽粑,那种清香只有奶奶包的才好吃,那种咂酒也只有父亲亲手做的才好喝。

 

古人大多自酿美酒,张晓风老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陶渊明曾经将诗集送给朋友,笑称如果觉得这诗写得不好,就当送给你做封酒坛的纸吧。父亲走的时候才38岁,与现在的我同龄,那时我却只有14岁,要是父亲还在,我会拿着拙著《回乡》《声响》跟他说,儿子要是写得不好,您就拿去封咂酒坛吧……

 

奶奶会做各式各样的粑粑,我将奶奶的故事也铅印其中,透过文字我闻到一股遥远的粑粑清香。

 

桂溪河边的金桂银桂丹早已放香,今晚若是不下雨,我要带着孩子们爬上明月上顶赏明月,每逢佳节,隔着尘世望彼岸的乐园,奶奶安息前决志信主,那父亲的亡魂在哪里?我多次向上帝求问灵魂的归宿问题。

 

耶稣说:“不敌挡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的。凡因你们是属基督,给你们一杯水喝的,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不能不得赏赐。” (《马可福音》9:40-41)父亲16岁参军,部队里的事务 44 34408 44 15232 0 0 2799 0 0:00:12 0:00:05 0:00:07 3022,掌勺大厨。他生前每逢教会的节气都被牧师邀请去办席,而身为计生干部又放走了很多的超生妈妈,一生勤劳艰辛为了这个家,抚育我长大,有没有做成“一杯水喝的”功夫?他能不能得赏赐?

 

妻儿的祷告不知道对父亲有哪些触动,有没有对灵魂的去处更多思考,哪怕是在心底的微声盼望。他可能觉得才38岁嘛,年岁还多,谁曾料想一病不起,客死异乡的求医路上。

 

我亲爱的父亲啊,儿子提笔的时候沉重,正是想你的沉甸。待到孙子孙女大一点,我会跟他们郑重地分享你的故事,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你是怎样的扛起这个家的大梁,一锅菜粥里,你怎样将所有的米粒,盛在我这个独生儿子的碗里,我吃了只是去读书上学,你却要去山里担煤炭,而爷爷也曾经在61年的春天,累死在同一条担煤炭的山路上。家里再穷,有你在,过年总有汤粑,过节总有咂酒,你走后咂酒没有了,奶奶不在了,蒸粑粑也失传……

 

桂溪潺潺、桂花灿灿,又是八月十五糍粑香的节气,陶罐里的垫江咂酒是不是抿抿甜?亲人相聚的时光因一去不复返而更显弥足珍贵,伴随人生的追思,一路为伴。


(注:本文曾发表在《垫江日报》略有删节,此为2016年9月15日早晨修订版)






(1983年作者与父母合影,垫江书院门花台)



(垫江——山水牡丹发源地)


垫江,春秋时属,秦时属,汉至晋为巴郡地。南北朝时期,垫江建县于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唐初,析临江县地置,后改名为桂溪县。宋时,省入垫江县。元代,省垫江入丰都县,置临江巡检司。元末复置,直至清代,先后隶重庆府和忠州。民国时期,垫江先后隶和第十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后,1950年垫江县属川东区行政公属。1953年3月大竹专区撤消,改隶属。1968年,属四川省涪陵地区。1996年涪陵设市,属地级涪陵市。1997年12月,垫江县正式隶属重庆直辖市。素有“牡丹故里”、“千年古县”的美称。




(图中垫江体育场左侧,父亲的坟墓原本在这里,现在迁到松林坡)


垫江四宝“牡丹、柚子、豆花、砸酒”



(垫江华夏牡丹园)



(垫江丹皮)


(垫江乐天花谷)


(垫江黄沙白柚)



(垫江石磨豆花)



(垫江金丝南瓜年产2亿斤,真的很好吃)


(垫江明月山酱瓜)


(,好吃


(小时候山路边的刺梨酸酸甜甜)



(明月高悬夜带孩子们爬上明月山赏月)


|希伯来书11:15|

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

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




(关注ID:zhangyinuo2014 )

【章以诺的声响】


正在浏览此文章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