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叶问3》最重要的还是身边的人

2016-03-05 章以诺 章以诺的声响 章以诺的声响





最重要的还是身边的人

——电影《叶问3》

 

若要说什么是真正的中国特色,我看武侠小说确实算得上是正宗的中国特色。中学时曾书桌下偷读,大学还在宿舍熄灯后点蜡烛通宵达旦的阅读过,明知道是艺术创作的,仍然被情结的曲折与功夫的神秘莫测,谁高谁低牵着鼻子走。


武功不高不成侠,侠不舍身难成义。侠是义的身体,义是侠的灵魂。曾经酷爱影视表演,在很多剧组客串过,当然也有古装片。现场感受过拍好功夫电影不容易。武打动作设计来表现出神入化的侠义精神境界。

   

功夫电影是周星驰扮演的人物在的电影《功夫》里打不死的破茧重生;功夫电影是罗大佑歌曲《童年》里那把桃木剑的延续;功夫电影《叶问》系列六部感觉都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集中表达。电影技术上、艺术上我们常常输给好莱坞,唯独功夫电影能够独树一帜,吸引全球。这是我们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软实力,我看拍好功夫电影比违背市场经济规律来霸王硬上弓办那不讨好的“孔子学院”强。


 这些是我坐在影院观看电影《叶问3》首映中的所思。

 

从《叶问》到《叶问2》,从《一代宗师》到《叶问3》,饰演叶问最传神的还是这部《叶问3》中的甄子丹。他的形象与留下片刻影音的叶问是那样神思,一代宗师,胸怀坦荡,举手投足间是那样的温文尔雅。


大侠都有坎坷的人生,身上披戴了门派的出文化特征和复杂的人性,在虚幻世界中去追寻江湖道义。咏春弟子叶问是真有其人,大约有其事,编剧创作的空间当然就没有金庸、梁羽生、古龙等作家纯粹武侠那样宽泛。


想起两千多年前的侠客荆轲将为燕太子丹往刺秦王,丹在易水边为他饯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虽败而《易水歌》传唱至今。


想起一部古典文学四大名著读者最多要数《水浒传》,浩浩荡荡的绿林往事,一百单八条好汉的形象个个生动逼真如在读者面前。同名电视剧主题曲《好汉歌》据说泰国人都会唱,还有英文版的也是一种口口相传的跨文化传播。还有古代的五鼠闹东京、展昭、郑成功、石达开;近代的黄飞鸿、大刀王五、燕子李三;现代的霍元甲、陈真;当代的叶问、李小龙等,这些亦真亦幻的人物身上有着代代相传的侠客英雄之血脉谱系。在电影《叶问2》主题曲《信仰》中,似乎有一种以“爱”的宗教情怀在更新侠义精神:向前望,看见火光,昂起头,挺起胸膛,挥舞着我流血的翅膀,爱是我永远的信仰。


 太平盛世羡富贾,人逢乱世喜游侠。那些存在于人们心中的劫富济贫、伸张正义等崇高追求,以重义轻利的英雄情怀化作侠义精神在凡有华人的地方游荡。叶问正是从民国到当代,从佛山到香港的颠沛流离中酝酿出的一位侠义宗师。叶问之后谁能想起谁?感觉他是最后的一位武学奇才。宗师的末路,好像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样,我们的环境被污染,已经失去了土壤。


 叶问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走进武林,他的一生并不是游侠却比游侠恬淡传奇。他喜欢江湖却少自己远足,若不是乱世相逼很可能终老佛山。他这位最后的武侠身上仍然具备武侠的典型性,很像参透武侠精神的大家梁羽生说那种:有武有侠,武是一种手段,侠是真正目的,通过武力的手段去达到侠义的目的;所以,侠是重要的,武是次要的,一个人可以完全不懂武功,却不可以没有侠气。“侠”是正义的行为,做对大多数人有利的事就是所谓仗义行侠。他又说:“集中社会下层人物的优良品质于一个具体的个性,使侠士成为正义、智慧、力量的化身,同时揭露反动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的腐败和暴虐,就是所谓的时代精神和典型性。”(参见冯立三《与香港作家一夕谈》


叶问(1892年—1972年12月1日),佛山桑园叶族人。叶问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咏春拳第一人。祖籍为罗村联星潭头村人,其父亲因避“红头军”之乱,才搬往佛山桑园居住。在七岁时,便拜师入陈华顺门下(陈华顺,为南海拳王梁赞的得意弟子,入门前以钱银找换业为生,人称之为找钱华)。当时陈华顺年事已高,与叶问年龄相差四十岁之多,故叶问也以华公相称,而陈华顺对此年幼弟子极为疼爱,自收叶问为徒后,则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门学技,叶问成为陈华顺封门弟子,各年长师兄如吴仲素、陈汝棉、雷汝齐等,对此年幼师弟,更是照顾有加。华公逝世后,叶问再随师兄吴仲素钻研拳技。到叶问十六岁那年,远离佛山,赴港求学外文,就读于圣士提反学校。后随梁壁(梁赞之子)学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饭店职工总会内传授咏春拳术,从而一举成名。当代杰出青年诗词学者申宝峰很精练的概括了咏春拳的精要:“武林绝学数咏春,刚柔相济泣鬼神。寸劲突发人难躲,凤眼柳叶夺人魂。”叶问正是以寸劲的微妙力道屡屡获胜,以凤眼拳和柳叶拳之长成为真正的功夫良才、伟大的武术家。其徒弟除总会及分会的会员、港九各地的中国工人外,还有在港的外国留学生。以一人之力,能把咏春拳推广到世界各地,故被门人推举为一代宗师。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的血泪大迁徙,囊括在龙应台的《大江大海1949》和齐邦媛的《巨流河》中。叶问是幸运的伴随大批武术名家去了香港,留在大陆武术门派好多被冠以会道门头子而枪毙掉,武林群龙无首,给后来的红卫兵的打砸狠斗留下了缺乏民间力量制衡的空间。


《叶问2》电影展现了香港武风之顶盛,各门各派为广纳门徒,经常集体比斗以显实力。《叶问3》则事情正在悄然变化,尚武风有些收敛,武林人士吃喝比武的场地都简朴得很。比武也是拼经济啊,那时香港的经济并不好。


叶问的确喜欢在家中与众武林高手切磋武艺。但至于是否“第一”,儿子叶准则表示,其父从不在意这些虚衔。叶问本人的功夫,比起电影上表现的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家给这次比武甚至还取了一个名字,叫“不到一分钟”,说的就是叶问不到一分钟就把对手彻底打趴。


《叶问》电影中总在上演英雄惜英雄的故事。这次电影《叶问3》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徒弟李小龙则是给他打酱油。无论是叶问以迅雷而不及的手段拿烟、点烟、扔掉火柴,还是故意将香烟一支支的飞镖式的弹出,李小龙的快与叶问的快各有千秋。最后以水泼龙,龙脚哪里能全挡,溅了一身。这时叶问一通哲理教育后,李小龙悻然而去。后来在叶问妻子患癌末期,叶问反而向李小龙学习舞蹈,李小龙说:为什么不收我为徒?叶问:我并没有不收你为徒,只是我开门你以为是叫你走?误会解除,叶问与李小龙之间,这时是亦师亦友。舞蹈学成,在同门张晋挑战“咏春正宗”的时候叶问不赴约而与其最后的探戈。这正是叶问在意身边人的表达。


叶问与不知名的泰拳高手电梯里短打十分精彩,护妻中的防卫出击,泰拳以快闻名在叶问面前成为窘态。


叶问与迈克·泰森饰演的反派老板费兰奇之间的打戏虽然只有三分钟确是胆战心惊,真替叶问捏了一把汗,所幸紧要关头点到为止,虽然不能化干戈为玉帛也算是拳击与咏春各自所长都展现出来而平分秋色。


 叶问护校的打斗突出一个快,船厂救子被迫而跪下突出了护犊心切,能人其辱。打出一个巧,顺势而战,借力打力,以一敌十,以寡敌众仍然游刃有余。


 叶问与张晋饰演的张天志比武是妻子安排的,虽然不及叶问其他场景中那样场地宽敞,但两条长棍挥舞打斗颇有孙悟空与灵猴假悟空恶斗的感觉,棍棒的撞击声,断裂声,周围被撞的声音,转而双刀利刃近搏都是一招一式都是袁和平袁家班精心打造的惊心动魄,那一声刀刀撞击的长啸,好像呼啸山林的气势,偷偷观战的两人的儿子跟着尖叫起来,那是怎样的感受只有进到影院才能感受到的现场刺激。


当然,张天志注定要失败的,我倒是希望安排叶问能败一次,只有在失败里更能表现出宗师的博大胸怀能否经得起考验。张天志旋即砸烂自己所悬的招牌“正宗咏春”。张天志说:“我不是败不知耻的人。”叶问念他心中有善,劝诫到:“其实最重要的,应该是你身边的人。”相信张天志接受了教诲,演员张晋也是在不断成长中,每一部电影都是一个台阶。终于走出天下只知道他是蔡少芬的丈夫,往后必然称为张晋的太太是蔡少芬,好像张国立与邓婕的关系一样。


叶问与郑则仕饰演的华警肥波对手上,以句良心之问说动承担上司压力的肥波担当起责任:“社会是不公平,但是在道德面前,应该人人平等。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是有心人的世界。你有没有为小朋友们想过,我们所做的一切,小朋友都能看到,我们应该当小朋友们的好榜样。我们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眼前,是为了将来。”


 电影中叶问说:最重要的还是身边的人。”叶问看不见爱徒李小龙在他离世大半年后就突然去世。叶问更看不到当年冉冉升起的功夫明星狄龙、梁小龙、成龙相继都打不动了。当年李连杰、赵文卓领风骚时甄子丹主要还是做武术指导,而现在华人功夫巨星李连杰得了大脖子病后形象差了很多也不爱拍了,赵文卓也没有消息,只是孤寂的剩下甄子丹独孤求败。


人终归要老去故去。荧幕上叶问面对爱妻将逝的无可奈何,叶问说:“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对你不够好。”叶妻张永成只能弱弱地回答道:“我想再听一次你打木头人的声音。”那时,我脸上跟着叶问流泪了。


 叶问去打练功木桩,这木桩伴随了八年三部戏的拍摄,每一部都是从打木桩的快手声音开始。这一次叶问无论如何快都快不过死神的脚步。她失去了爱妻,虽然电影表达得极其简约以一张怀表中的照片打开来展现,相濡以沫的她去了哪里呢?叶问一定有问过终极之问,而他曾经在香港“就读于圣士提反学校”(教会学校)的经历能否给他点燃一盏寻求灵魂安息的长灯?


目前还没有看到叶问的真实传记出版,没有他追求终极去处的只言片语。这方面倒是同时代却当时年轻些的梁羽生走得远。梁羽生晚年患癌看穿了人生的局限,即使在武侠的世界里表现得冲突更直观,掌门、侠客、大侠、英雄、宗师都是身怀绝技的高手,也经不起沉重肉身的约束。大家都明白拳怕少壮的道理。英雄总有落幕的时候,“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梁羽生的归宿竟然会是耶稣?他的武侠小说中很多隽永的诗词如:“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俗流。”这是《萍踪侠影录》中的名句,算得上当代中写得最好的句子之一。梁羽生本人不拘一格的才情,长年在香港左派的报社中工作。像这样的一个人,他怎么会去信耶稣呢?


这和最重要的还是身边的人”有关。梁羽生有一个好老师,知名的史学家简又文是基督徒。抗战胜利后,这一对师徒从广西去了香港。文革命爆发,香港的文化界也分成了左派右派,彼此划清界线,让梁羽生十分痛心。简又文让他读了一段圣经上的话:“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作……我真是苦啊!”这段经文,给梁羽生种下了一颗信仰的种子。


除了身边有一位好老师,梁羽生还有一位最最最重要的还是身边的人”是他的妻子,她也是基督徒。梁羽生晚年发现自己得了膀胱癌,不禁悲从中来。有一天,他躺在病床上胡思乱想,突然想起了圣经中的一段话:“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于是他就试着祷告,内心也真的得到了平安。此后每次去医院以前,他都要先读圣经,然后祷告。梁羽生说:“我在病中想了好多事。如一只手表,要有人设计。假设宇宙没有总设计师的话,如何动作?”


最重要的还是身边的人”给了梁羽生几十年爱的陪伴。在这刻给幡然醒悟,回归平凡去思考人生使他而成为耶稣的追随者。


叶问与梁羽生共同在那个年代生活在弹丸之地香港二十多年,他们认识吗?他们熟识吗?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大侠告诉你最重要的还是身边的人”


八年的《叶问》系列电影应该会暂时告一段落。走出影院,提醒自己要爱惜光阴,用智慧与人交往,珍爱身边的人。(20163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