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刀费”又遭家属“反悔式”举报!
同样的剧情又再次上演!“飞刀走穴”又被患者家属举报了!
作者|赵小桦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看医界”,每天都有料!
同样的剧情又再次上演!“飞刀走穴”又被患者家属举报了!
9月22日,河北衡水武邑的李先生向媒体反映称,其母亲因子宫脱垂到武邑县医院住院治疗,并于17日下午被推进手术室进行麻醉后,一名医生通知准备1.3万元现金给专家。
事件曝光后,医院负责人回应,执行手术的医生为外聘专家,即:“飞刀”医生,手术涉及到的费用问题,已事先跟家属沟通,患者也同意做。
而李先生称,院方只是通知手术台上的母亲,并未提前告知家属,虽然李先生家属最终转了账,但由于李先生母亲在手术室等待1小时,麻醉效果已过,还是未能进行手术。据悉,患者已于20日出院,院方已将1.3万元退还家属。目前武邑县卫健局已介入调查。
屡见家属反悔“举报”,医生群体很受伤
“飞刀”曾是业内常见现象,游走在灰色地带的“飞刀走穴”之所以长期存在,是因为专家以个人身份来开刀,节约患者异地就医成本,当地医生也能观摩学习,少了公对公的流程。
然而“飞刀走穴”之下,当事医疗机构、飞刀医生都面临不可忽视的“风险”。
2020年7月,上海一专家前往河南滑县新区医院为患者开展斜颈手术,在收取3000元专家费时还被患者家属偷拍并曝光。
在黑龙江,一专家前往大庆第五医院为患者手术,经患者同意并支付3700元“飞刀费”,因不满手术台次延后反手向媒体投诉医院违规收费。
让业内念念不忘的还有这个事件。2019年7月,山西洪洞县人民医院收取患者家属1万元外请专家劳务费,直接转交给前来“支援”的北京某三甲医院专家。
患者家属偷录交钱视频并称医生收红包,并举报投诉医院和北京专家。事后,医院退回了费用,而牵线搭桥为请来北京专家的科主任被停职。
“飞刀”成功可能遭遇倒打一耙外,因为医疗行为本身就存在各种风险,术后结局不理想的话,还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
近日,“医法汇”就披露了一起某市医院医生邱某因私自“飞刀”获利,手术失败致患者10级伤残,被判赔偿25万余元的事件。
外科学博士、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温柔医刀”运营人郑阳春曾表示,鉴于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山西洪洞县患者请北京专家过来“开飞刀”,事后又反咬外科医生“索要红包”事件的前车之鉴,我的内心跟很多同道一样,不可理喻,胆颤心惊,真心不想好意去帮忙,反惹一身骚。
真的不能再“飞刀走穴”
飞刀走穴并不合法。根据《执业医师法》规定,医生只能在其注册的医疗机构进行执业活动。
为了让优质医疗资源“合法”下沉,多点执业政策被推出,一批医生集团随之诞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合法道路”已经开辟。
2021年8月20日,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正式通过,再次明确了“多点执业”的合法性,鼓励医生“多点执业”。有人认为,国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决心有目共睹,但在没有明确法律保护下的“飞刀”,仍需谨慎。
目前,多数医生集团设置专职人员负责处理医生多点执业办理业务,同时购买医责险将风险降到最低,规避医生之间私自邀请风险。
南方新闻网曾评论道,“飞刀费”合理而不合法,是制度设计的尴尬所在。但是,鉴于“飞刀医生”的需求仍然存在,或许更妥善的办法是加以正视、善于引导,将其纳入到“多点执医”的规范中来。
关于医生飞刀的行为,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创始人和执行理事长蔡江南曾表示,总体来说,目前二三线城市的外科医生、手术医生比较缺乏,医生飞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生短缺的问题,它是一种社会的需要。
人民网评论认为,飞刀事件本质上反映出当下医疗资源稀缺分布不均的窘境,当我们在讨论医生的不合规或是患者的不道德时,更应当看到,飞刀行为本身给医患双方带来的风险。唯有做大增量,扩大医疗资源,打通交流渠道,才是破题之举。(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END
后疫情时代,品牌医疗如何实现共享共赢?10月22-24日,由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上海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上海交大社会医疗机构研究所指导,《看医界》传媒主办的医界年度盛会——2021上海医交会(第四届全国医交会)将在上海隆重举行,精彩论坛、展会洽谈、颁奖典礼、医疗城参访等不容错过,欢迎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咨询报名参会、参展!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及转发朋友圈)
喜欢就奖励看医界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