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载接力 再续“黔”缘 | 远志、贯众服务团完成2022年黔东南支教支医实践服务

说起黔东南,说起月亮山,那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师生们耳熟能详的两个词,那里有优秀校友陈晓明学长17年前播下的希望的种子,有校团委组建的远志服务团7年的坚守,有南中医研究生支教团4年的接力耕耘,有一群又一群南中医人的关注、付出与守望,那是南中医人在一千六百公里外共同的精神家园。

“我们的心里都有一束光,每年夏天向西‘黔’行,是我们和黔东南的约定,只要有一丝可能,就一定要去”,远志服务团成员们如是说。于是,2022年7月,在这个复杂疫情形势和似火骄阳交织的夏天,新一批南中医青年们集结起来,连续第八年向黔东南进发,辗转飞机、的士、高铁、公交,他们来到榕江县栽麻镇、归柳村,面向160余名栽麻镇中心校小学生、两地乡民开展“青春献礼二十大,黔行奋进新征程”主题支教支医服务。

捧心而来,为孩子们打开一扇希望之窗

负责开展夏令营活动的10名志愿者,出发前就在团委老师指导下,对支教课程进行了三五轮打磨。“每个志愿者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根据主题、围绕中医药特色自选课程,线上面试、集体评讲,顶着40度的高温,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会议室一个个‘试讲’,老师再指导再修改,沿途都还在讨论商议、相互支招,我们对待夏令营课程的态度前所未有的认真,就是因为不想辜负山里的孩子们”,支教学生负责人、校学生会执行主席叶晗介绍,“好在结果是喜人的,在孩子们满眼的光亮中,大家越教越起劲,一天下来总结分享、修改课件也不觉得累。夏令营闭幕大会上孩子们标准的八段锦动作,充满希望和力量的《孤勇者》合唱,惟妙惟肖的应急救护短剧表演,让我们深感欣慰,我们做到了!”

体育课晨练八段锦,英文课巧解五官与“望闻问切”,小小国医课制作中药香囊、中药植物拼贴画、DIY草本驱蚊水,党史教育课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应急救护课讲解生活中常用的应急救护知识,生理卫生课科普人体消化系统知识、食品安全防护知识,自然课趣味实验空气炮,音乐课用歌声传递梦想,志愿者们精心策划的96学时课程全方位涵盖德智体美劳元素并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其中,寓教于乐诠释中医药魅力,给孩子们带来七彩假期,帮助他们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拓宽视野和知识面,培植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的梦想。

“我就是从贵州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深知教育改变命运的重要,得知支教团招募成员第一时间就报了名。课堂上我把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讲给孩子们听,一遍遍劝他们抛弃不读书去打工的想法,让他们明白党和国家的政策可以让任何一个有梦想的小孩上得起大学、走出大山完成梦想”,党史教育课“小老师”2021级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本科生潘隆晟说。

支教之余,为鼓励栽麻、归柳两地学生立志勤学、积极进取,服务团为两所学校上学期成绩优异的学生发放“杏仁进步奖学金”31人次,并实地走访慰问了栽麻镇中心校两户成绩优异的建档立卡学生家庭,与家长交流,介绍学校和各项助学政策并发放慰问金。

此外,“共读一本书,携手向未来”活动在栽麻镇中心校启动,服务团为全体夏令营学员发放《可爱的中国》《中医药文化知识》两本精选图书和南中医文创产品“小楠·仲薏”帆布包,希望以书为媒,以文为脉,让短期支教在云上延续,传递书香力量,激发读书热情。

精诚所至,为乡亲们架设一座健康之桥

栽麻镇的侗寨鼓楼里,当地老人和孩子们每天像赶集一样来参加服务团的义诊活动。区别于往年主打的专家医疗团队,今年的支医服务主要由我校贯众硕博医疗服务团的4位研究生志愿者承担,他们在第一临床医学院院办主任张来根老师的带领下,每天在广场上开展量血压、脉诊、针灸推拿、耳穴埋籽、中药茶饮、健康宣教等服务。7月16日当天,志愿者们兵分两路,同时在栽麻、归柳两地开展义诊。

“贯众硕博团2005年成立至今,大多是服务于南京的高校和社区,下基层到大山里为百姓服务还是头一次,这样的机会对我们而言十分难得,我们都很珍惜”,第一临床医学院2020级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孙鑫说。免费为村民提供健康咨询、针灸推拿以及健康科普宣教等惠民服务,将所学所知服务于山区百姓,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是他们参与此次活动的初心。

“由于山区空气湿度较大,村民们又大多从事重体力劳动,颈腰腿痛等劳动损伤性疾病较为常见,所以我基本上使用针灸的方式为他们缓解疼痛,这也是宣传中医的一个好方法,乡亲们口口相传,都踊跃来尝试。”第一临床医学院2021级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王自善腼腆地说道。

在支医过程中,张来根老师了解到,个别村民因行动不便无法前来,在安排好义诊现场后,他就主动步行前往患者家中开展上门服务。山路崎岖,伏暑炎炎,但守护村民健康的脚步不停,情谊不变。

“村民都很热情,一次次邀请我们去他们家里吃饭。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83岁的老爷爷,在接受了针灸推拿服务后,为我们送来一封感谢信。细细读来好像并没有特别写我们,但一句句党和政府政策好,却让我们感到分外自豪”, 第一临床医学院2020级中医妇科学博士研究生卢雯湉表示,“栽麻、归柳两地的百姓,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温暖,更是强烈的传承创新中医药的责任和使命感。”

此次义诊,服务团共提供健康咨询近200人次,“有的村民每天都来,三天针灸、推拿下来感到效果明显,说舍不得我们走。看到他们愁容满面地来、喜笑颜开地走,便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和鼓舞。”第一临床医学院2020级针灸推拿学博士研究生赵舒梅说。

助人自助,为未来开辟一条追光前行之路

这是一场饱含真情、“沾泥土”、“冒热气”的育人助人之旅,也是一次眼见为实、触动灵魂的学习、发现、受教之旅。

在与栽麻镇政府、卫生院、中心校和归柳小学领导老师们的座谈交流中,服务团进一步加深了对当地乡情民情、教育现状、乡村振兴现状的了解,“我们这里的教育氛围还很弱,很多外出打工的父母既不能在生活上陪伴照顾孩子,也无法在思想观念上引导孩子,一代接一代外出务工是很多家庭的选择,读书无用仍是亟待改变的观念。研究生支教团的到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样的封闭,她们带来先进的观念,让孩子们看到外面的世界,希望正在发生,非常感谢志愿者们,感谢南京中医药大学”,栽麻镇中心校校长罗涛的一番话,让服务团师生更加明确支教这项伟大事业长期持续的意义。

“对我们而言,这不仅是一场生动的社会实践,更是一堂深刻的实境思政课。三天支教,让我对张桂梅校长的‘燃灯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思想和梦想,是真正激发教育脱贫的内生动力。能做一点星火,便是我们的贡献,多一些星火,便能燃起希望的原野”,医学院·整合医学学院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王纤易说。

“我2015年第一次来到这里,这次再来今非昔比。乡村面貌的改变让我们亲眼见证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远志团8年的接力,4届研支团的坚守,为归柳村70多个大学生成功走出大山助力。我们的到来,见证着这座大山的可喜发展,也显示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育人初心。‘教育是农业’,观念的扭转也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绵绵用力必定功不唐捐”,学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丹青在抚今追昔中分享切身感受。

远志服务团师生志愿者还走访了宰荡中心村返乡大学生创业基地和栽麻镇大利侗寨,深入了解当地用非遗印染电商模式和乡村生态旅游奏好乡村振兴乐章的新办法,“这次实践,我们深刻理解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也亲身感受到了国家在基层治理和融合发展方面所做的伟大成就,更重要的是,看到了那些奋战在发展和教育一线的了不起的身影。”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要把此次实践所见所思所得带回学校,激励更多青年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社会与人民的发展需要中去。

一路黔行的这个夏天,远志、贯众服务团的师生志愿者们用脚步丈量黔东南大地,用眼睛发现“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用耳朵倾听乡民孩童的诉求,用内心感应着时代前进的脉搏,用行动沉淀初心和梦想,用激情书写热血和青春,用心用情贡献知识才干,于栽麻、归柳的青山绿水间唱响奋进赛道上的青春之歌。未来,远志服务团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进一步发挥南中医的学科专业优势,用“南中医所能”助“黔东南发展”,用南中医精神回应远山的呼唤,让希望的种子在黔东南的大山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来源 | 校团委

文字 | 丁思喆

图片 | 李芸烨、孙倩文、叶晗

视频 | 李芸烨

审核 | 陈小进、刘丹青

南京中医药大学官方微信

听杏仁们讲述南中医的故事

投稿邮箱 :nzyxmt@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京中医药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