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門展览|黄渊青:触发
《无题 2017-30》, 2017, 亞麻布面丙烯, 170 x 210 cm
藝術門(香港毕打行)荣幸呈现中国艺术家黄渊青(生于1963年)的个展《触发》,此次展览汇聚艺术家近期的精选布面绘画作品。黄渊青的绘画着重于探索书写性线条的表现力,每一笔线条作为生命的同一被赋予独立的价值,同时又是构成画面节奏的主要角色。他的绘画以“写”多于“画”的方式完成,在反覆不断的书写、覆盖、重写的过程中提炼他对于书法和绘画,宣纸和画布,对抗力和亲和力,自发性与控制力,痕迹与隐喻之间悖论性的共存和融合,其绘画的理想状态则在于让艺术家的自我消失在线条的自由生长中。
黄渊青的绘画具体地得益于宣纸和画布这两种不同媒介经验的相互转化,更进一步则是来自于两种不同视角和文化的相互补充:宣纸保留了书写过程中力透纸背的心理力量,以及笔墨与宣纸间的亲和性,而画布更倾向于直接的对抗力量。从绘画的角度看待书法,以及从书法的角度看待绘画,这两种观点在他近三十年绘画生涯中逐渐由分别进行的、演变为一种自主的和同时实践的双向视角,即书法的体验深入于绘画过程,并且与他对绘画积累的经验和体会相融无碍。
《无题 2017-33》, 2017, 亞麻布面丙烯, 200 x 260 cm
出⽣于上海⻩渊⻘⾃幼研习书法,在⼋⼗年代中期开始创作现代书法,以笔触的直接性来反对传统书法的法度,粗犷的笔划趋近于抽象的笔触,⽽这⼀点与⻩渊⻘彼时接触到的⻄⽅现代艺术相谋和1986年–88年间⻩渊⻘曾在上海师范⼤学修习油画,⽽⾃1990年年第⼀幅抽象画开始,⻩渊⻘始终坚定抽象绘画的创作九⼗年代中后期,⻩渊⻘在宣纸上以混合材料作画,开始尝试将书法经验与⻄⽅绘画语⾔相融合,更多的以书法的⾓度审视绘画,此时期画⾯上以线条构建的形状灵感部分更是来⾃于篆刻的记号。⾃2010年,随着艺术家在书写与绘画间转换的得⼼应⼿,符号消失在画⾯⾥,线条的节奏更加⾃由⽽富有多样的动态。细读每条曲线犹如聆听不同乐器的声响,时⽽舒缓浑厚,时⽽明亮⾼亢,综观整体画⾯时宛如交响乐团⼀⻬奏鸣,不仅唤起观者的情感⼊,更促发⼈们介于抽象与具象间的想像。
《无题 2016 - 2017》, 2017, 亞麻布面丙烯, 200 x 260 cm
⻩渊⻘画⾯中的线条来源于书法,却不囿于⽂字的再现或者意义,且艺术家也从对笔触的掌握中逐渐去除目的性正如评论家保罗·穆尔豪斯所写:“⻩渊⻘的艺术根植于书法表达性的⽣命⼒,但却脱离了象征意义的限制,超越了具体的技艺和主观的意图。与此相应地,他的艺术所渴求的正是禅宗式的不加雕琢的艺术,这⼀点让他的表达超越了仅仅是主观的表现”直⾄今⽇,⻩渊⻘依然持续重写绘画,此过程体现了艺术家对创作的感悟——即是不断超越个⼈经验的过程,将⾃我降到最低,表达成为⾃然⽽然的呈现,⽽不是意志控制的结果。
关于黄渊青
⻩渊⻘毕业于上海师范⼤学油画系。在求学期间⻩渊⻘深受⻄⽅抽象表现主义和中国传统书法影响。他在1980年代对中国书法的开放性和⾃由主义的态度,再融合⻄⽅油画技法,让他创作出属于⾃⼰的「抽象书法」。颜⾊在其作品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颜⾊似在⻜翔, 在空中漂浮或浮潜于⽔⾯。另⼀个重要元素是他对线条的运⽤,以重复绘画线条,构建纹理和形状,直到他满意为⽌。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的时间——从数⽉⾄数年。透过绘画多样化的「痕迹」,令⻩渊⻘的绘画叙述出⼀种伟⼤的艺术⽂化。
黄渊青近期的个展包含《黄渊青:触发》(2018),藝術門,中国香港;《黄渊青》(2016),Galerie Albrecht,德国柏林;《墨》(2016),周围艺术画廊,中国上海;《没有边界》(2014),红坊艺术中心,中国上海;《形象》(2010),张江现代艺术中心,中国上海。群展包括《吴语方言》(2016),中华艺术宫,中国上海;《时空书写》(2015),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国上海;《地平线》(2012),山梨县美术馆,日本山梨县;《道法自然》(2011),上海当代艺术馆,中国上海;《漂浮——中国当代艺术展》(2007),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韩国首尔;《龙族之梦》(2004),爱尔兰当代艺术馆,都柏林;《24:30当代艺术展》(2002),BizArt,中国上海;《形而上——2001上海抽象艺术展》(2001),上海美术馆,中国上海;《20+1 中国当代艺术展》(1998),国际交流基金会馆,日本东京;《第二届中青年书法家展》(1986),中国美术馆,北京。
《黄渊青:触发》
开幕酒会|2018年3月26日,下午2-9时
展览日期|2018年3月27日至5月11日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10时至晚上7时
地点 | 藝術門,香港中环毕打街12号毕打行6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