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晓林丨把目光集中到那些小人物的身上

李晓林 名家水彩 2023-06-06

名家水彩—分享有温度的水彩作品

关注我们 ↑,接收更多精彩艺术资讯




李晓林

1990年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

任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评委、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评委、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评委、第十二届全军美展评委等

2016年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作品获奖

1982年 全国第八届版画展览优秀作品奖

1984年 全国第六届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

1990年 全国青年版画大展创作奖

1990年 全国第十届版画展览铜牌奖

1992年 全国第十一届版画展览银牌奖

1994年 全国第十二届版画展览铜牌奖

1994年 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

1995年 台湾第七届国际版画及素描双年展铜牌奖

1996年 全国第十三届版画展览银牌奖

1997年 全国第六届三版展“廖修平版画奖”

1998年 全国第十四届版画展览铜牌奖

1999年 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

1999年 中国版画家协会“鲁迅版画奖”

2000年 全国第十五届版画展览铜牌奖

2000年 全国第五届美术院校版画教学年会奖

2001年 第七届全国铜版、石版、丝网版画展铜奖

2002年 全国第十六届版画展览铜牌奖

2003年 中国美术金彩奖—优秀奖

2009年 全国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展览金牌奖


个人展览

2007年 巴黎国际艺术城“李晓林纸上作品展”

2008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李晓林素描作品展”

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本真面目—李晓林素描作品展”

山西省文联晋宝斋“本真面目—李晓林作品展”

2009年 广西艺术学院美术馆“李晓林作品展”

2011年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李晓林作品展”

2012年   

中国ART三亚 “李晓林作品展”

山西新华德加画廊“神秘的眼神—李晓林作品展”

2014年  山东大成美术馆《面目—李晓林作品展》

2015年   

内蒙师范大学《李晓林作品展》

苏州明美术馆《相由心生——庞茂琨&李晓林美术作品展》


个人出版

2000年《当代青年画家素描画丛—李晓林素描》(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1年《李晓林速写》(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2年《速写示范》(广西科技出版社)

2003年《名师课堂—素描半身人像》(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4年《全国艺术院校教师素描精品临本—李晓林素描》(天津杨柳青出版社)

2005年   

《名师名校学生优秀作品点评—素描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新画风—李晓林速写》(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6年   

《李晓林人物素描表现实例》(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李晓林人体素描表现实例》(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李晓林写生画本》(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7年   

《李晓林肖像素描》(吉林美术出版社)

《李晓林人体素描》(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8年《李晓林素描手记》(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4年《面目—李晓林作品集》(山西出版集团)

2017年《名家素描经典•李晓林》(广西美术出版社)


联合出版

1998年《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版画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0年   

《中国当代美术全集—版画卷》(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百年版画》(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8年   

《名家精品—当代名家素描》(四川美术出版社)

《盛世收藏—版画卷》(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9年   

《中国美术60年—版画卷》(中国美术出版社)

《新中国美术60年》(文化部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春华秋实—1949—2009新中国版画集》(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版画6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出版社)

2010年《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3年《在时代现场—全国写生美术作品集》(人民美术作品集)


作品收藏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台湾台北市立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悉尼大学、黄河博物馆、深圳美术馆、山西博物馆、鲁迅博物馆、中国展览交流中心、江苏美术馆、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廖修平版画基金会、四川神洲版画博物馆、青岛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美术馆、安徽省文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故宫博物院、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国家博物馆等收藏



我的绘画及其认识       

文/李晓林

 

这种题材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末的研究生期间,大都以黑白石版和铜版为主。只是,表达的方式有所变化,这期间我迷上了柯勒惠支,迷上了鲁奥、巴巴和佩尔梅克,喜欢它们那种大气酣畅,笔触奔放和夸张的造型,有力量,有精神气儿,有绘画的直觉,而不是靠制作得来的经验,更多的是绘画本身的魅力和能力,通过激情和爆发力得以完美的呈现,这种方式适应我的需要,这之前准备了长时间在造型上的积累和研究,完成了《高原父子》、《耕地的农夫》、《种子》等,画面的情绪和以前有了更大的变化。



《父与子》50x70cm 石版 1999年


《播种者》70x45cm 石版 1999年


《种子》70x60cm  石版 1999年


我使用的墨棒条是自己用大把的油性笔熬制出来,趁软的时候再捏制成粗棒的墨条,这样有利于粗线条和大面积的黑白表达,而不是以前的细腻手法。为突出厚重和沧桑感,运用了刮刻法和重叠套印,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


《农夫》70x60cm 石版画 1999年


《赶牲灵之一》45x60cm 石版画  1990年


这样的题材持续了十多年。在我思想上产生变化的是2007年在法国考察的半年期间,我游历了大半个欧洲,参观了所有重要的大博物馆,目睹了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艺术文献展和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盛况,在英国和德国看到了时下最受捧的当代艺术,视觉和心理受到很大的触动。


逐渐的,我学会了正眼看世界,发现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更发现千奇百怪,不离其宗。西方古典艺术和印象主义将绘画推向了一个高峰,现代艺术到当代过程中的基本方向是一个阶段否定前一个阶段,呈去传统样式,去绘画性和描绘性,注重作品的阐释、来源、背景、和自己的关系,而中国传统艺术是讲究境界和修养,是一个规定动作看谁玩得好。我现在觉得二者不同,却没有好坏之分,并且,新的艺术手段是绘画的一种有益补充。


《赶牲灵之二》45x60cm 石版画  1990年


《黄河的传说》70x60cm 石版  2000年


面对自己时,我这样想,我的资源在那里?我们的作为一个艺术家和社会是什么样的关系?什么是我们存在的道理?这些年大家都在做与个人有关的东西,自我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张杨,个人主义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尊重,这是社会的进步。


我并不排斥个人主义,如果个人的东西能代表一个时代的局部,对人类的未来有思考的价值,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折射出这个世界,我觉得可取。我在选材上总是想把目光集中到那些小人物的身上,确切地说,是底层人的生活状态上,这与我少年时期的成长有关,动手画他们我就有血脉澎胀胀的感觉。实际上,他们才是我身边的、眼中真实看到的景观,当代中国的社会进程中的现实景观。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大量农民涌进城市,社会变革给他们带来利益,也带来了丰富的内心景观,这些变化都写在每个人的脸上,这些丰富的表情也正是中国社会变革的缩影,我想记录他们,真实的表达这个时代给人们内心带来的变化。


2000年末我开始关注矿工的生活,这些社会底层人的生存状态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不断发生的矿难触动着这个国家,触动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我开始表现他们,反复的出入矿山写生和采访。《幸存者系列》版画以连环肖像式的方式呈现出来,一个个惊恐不安的面容和残破的头颅,让人心悸。


《索南才让》58x47cm 纸本水彩 2017


《青年云丹》58x47cm 纸本水彩 2017


《仁增》58x47cm 纸本水彩 2017


在我看来,现在中国的版画家最欠缺的是问题意识,优秀的作品是要提出问题的,不仅仅是愉悦眼球。其实,在三、四十年代中国的现代版画有过很辉煌的历史,前辈们将版画艺术与中国的社会现实相结合,真正将版画起到了社会作用。当然,现在与过去不同的是,斗争的对象没有了,社会看似一片和谐,艺术回到了象牙之塔,回到了它本身,这不是坏事。


但问题在于,人类的进程和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出现,而艺术除了为人们带来感官的愉悦外,更重要的是以艺术的方式引领和干预社会,走向光明的一面,是要有伟大的精神作引导的,艺术要表达这个精神,才会永不休止,才会实现它真正的价值。所以,我觉得,中国的版画家应该有问题意识,具体点说,一是要对社会做出反应,要以艺术的方式提出问题,有文化针对性。二是要有创新意识。版画是个间接艺术,它本身有无限延展的可能性,新技术新媒介的出现能给它带来很多可能性。我们不可能也回避不了多种艺术形态的出现。


《藏族人加落》58x47cm 纸本水彩 2017


《野旦吉布》58x47cm 纸本水彩 2017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80末,甚至90后了。生活和环境与我成长的年代大相径庭,他们不会象我这样去表达,也不可能是我这般的情绪,他们有他们要表达的东西,有他们的爱,有他们的恨,又他们的欢乐,有他们的忧愁更有他们的迷茫,这些东西直接影响他们的风格。我认为风格是自己的个性和时代特征以及个人天性和喜好所决定的,不完全是模仿得来的。风格即人,也正是这个道理。


《艾米尔汗》54x48cm 纸本水彩 2010


《加觉的草原》54x48cm 纸本水彩 2011



《矿工记事之二(局部)》110x39cm 纸本水彩 2009

我喜欢自西方中世纪以来至今,各个历史时期优秀的绘画作品和雕刻艺术,也喜欢当代艺术中有思想深度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作品,喜欢那些有思想情感的、有艺术技巧的、有人性光辉的艺术作品,也喜欢那些独具特色的、充满灵光和智慧的新的语言材料的艺术,这些喜欢的作品中我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大堆人的名字,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架上的、非架上的。我总以为,艺术本无过时的手法,只有对艺术手法过时的理解。


《塔吉克儿童玛努克(局部)》


《塔吉克妇女》54x48cm 纸本水彩 2011


但人的精力有限,上帝只给你活一辈子的时间,所以,我个人研究的方向终是有局限性的,关注的角度也只是一个或几个方面。自己的创作是传统的架上绘画,包括版画、素描、油画以及其他纸上作品。我比较钟情于手头上的活儿,对我来说,失去手上的技艺就等于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所以,控制和锤炼眼力和手上功夫的相互协调能力,尽量使自己在绘画上拓宽,但从艺术的方法论和观念上是一脉相承的。我主张艺术除了自身的语言魅力之外,总要说点什么,我想使自己的作品能和今天的社会发生点关系,和人性发生点关系。我喜欢观察人,表达人类的内心世界或矛盾的心里,不希望绘画仅仅做为房间的摆饰或是仅仅愉悦感官。我喜欢一拳能打在心脏上的东西。


我希望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里,将人类苦难的不堪忍受与同情深深地镶嵌在自己的作品中。所以我的作品总是以人物为主,我相信只有人性的东西才可征服人心。依然看起来保守的东西,在拯救、平衡着我们的内心,我追求的正是这种平淡中蕴藏力量的朴素之美。


《泽库藏民》80x60cm 布面油画 2017


《泽库人》 60x50cm  布面油画  2017


《班马才让》30x20cm 纸本色粉 2017


《卡卓才让》30x20cm 纸本木炭/色粉 2017


《丹增冬智》30x20cm 纸本木炭/色粉 2017


《泽库青年》30x20cm 纸本木炭/色粉 2017



《阿桑》80x60cm 布面油画 2015


《巴依克大爷》50x60cm 布面油画 2012


《班地才让》50x60cm 布面油画 2015


《并州女孩》75x60cm 布面油画 2014


《藏族女大学生 》60x50cm 布面油画 2015


《大提琴手》90x72cm 布面油画 2014


《冷木措》80x60cm 布面油画 2015


《陌生人》150x80cm 布面油画 2011



《帕米尔的孩子》150x80cm 布面油画 2011


《青年卓木措》60x80cm 布面油画 2015


《扎嘎那老人坎德措》60x50cm 布面油画 2015


《阿維农的小鎮》60x80cm 布面油画 2012



《杜塞尔多夫街道》50x60cm 布面油画 2013



《梵高的聖雷米》50x60cm 布面油画 2012


《卢万河畔》51x61cm 布面油画 2012



《莫雷教堂的钟声》60x80cm 布面油画 2012



《帕拉庄园的夕阳》50x61cm 布面油画 2013


《普羅旺斯的遺跡》50x60cm 布面油画 2012



《塔吉克人的麻扎》50x60cm 布面油画 2012


《藏族青年》38x46cm 纸本色粉 2006


《矿工的眼睛局部(色粉)》110x62cm  2014


《矿工的眼睛》110x62cm 纸本色粉 2014



《强巴和卓玛》110x75cm 纸本色粉 2012


《开采光明的人》110x130cm 纸本色粉 2010


《村長》78x58cm 纸本素描 1990


《黄河人》47x70cm 石版 1992



《幸存者》50x40cm 版画 2010-2012


《幸存者》150x120cm  版画 2012-2013



期待您在下方留言区留下您的评论!



更多精彩作品请点击下方链接

新年特辑丨那个被画画耽误的厨师—肖立昌

肖蓉丨等到水色沉淀时,我们一起煮茶喝

邵昱皓丨写个生.青岛2017

韩静丨在思考中前行

任世海丨《葵园》新作

肖笙丨岁月留痕—汕头老市区写生辑

《行进之力》丨广州美术学院水彩画传承谱系作品展

陈流新作丨独特空间,看见不一样的自己



名家水彩

分享最有温度的水彩作品

做您身边艺术分享者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