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8月2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他蒙冤入狱三年,却在狱中上演了中国版“美丽人生”

Mr海 海那边 2019-05-22




01


中国版“美丽人生”



1997年上映的电影《美丽人生》,讲述了一家犹太人被抓进了集中营,父亲为了不让儿子生活在恐怖的氛围里,他跟儿子撒谎说这只是一场游戏,经过所有关卡的人将获得一辆坦克作为奖品。于是,在儿子眼中,集中营充满了欢乐,残酷的现实并没有给他的童年留下阴影。



在中国,也曾上演了这样一出“美丽人生”,故事的主人公和电影里的犹太青年一样,自己和妻子一起被抓进了监狱。而孩子没人管,在街上讨吃的。这样的厄运之下,他却用自己的智慧,将苦难的监狱生活变成了充满乐趣的时光。


他就是英若诚。



80年代他曾担任过中国的文化部副部长,还出演过《末代皇帝》里的典狱长,这部影片里,他对狱中的溥仪进行思想改造,后来自己成了“反革命”,戴着高帽游街,这些桥段想必他都有现实生活作为参照。


英若诚(中)在《末代皇帝》的剧照


如果你对英若诚还不是很熟悉,那么他的儿子你肯定知道,那就是著名演员英达。父亲坐牢时,英达就是那个在街上讨吃的的“野孩子”。


英达在《大腕》中的剧照


其实,英家的名人远不止这两位,在中国上百年的历史上,英家从一个目不识丁靠骑马射箭吃官家钱粮的满族武士家族,蜕变为文化名人辈出的书香门第,经历了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也许正是这样传奇的家族经历,让英若诚能够在困境中看到希望,没有被苦难摧毁自己的意志。


1968年,英若诚在家中被两名人员带走,一开始他并不清楚事情的严重性,直到被押送到监狱,他也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他当时还不知道,就在他被捕没多久,妻子吴世良也被抓了,家被抄了,儿子英达跟着奶奶相依为命,据英达说,因为父亲,他从小受了很多苦,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还被迫和父亲划清界限。


从进监狱的第一天起,英若诚就鼓舞着自己,不能失去希望。哪怕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睡觉,连翻身的空间都没有,他也逼着自己休息养足精力,哪怕每日稀粥果腹,他也不管味道如何,“给什么我都吃下去”。


他看到身边有太多狱友因为精神崩溃疯掉或自杀,他告诫自己一定不能重蹈覆辙,所以他不断给牢狱生活找乐子。他还清楚:“至少有百分之九十被关起来的人是冤枉的,压根就不该进监狱”。所以他以帮助其他犯人为己任。


那么,英若诚的三年牢狱之灾,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02


没有听父亲的告诫

卷入权力斗争导致飞来横祸



英若诚一开始以为:自己被抓是因为家族复杂的海外关系。


英若诚的祖父英敛之,生在一个目不识丁的满族骑兵家庭,小时候被道士诱拐,幸亏一位书生将他救了出来。后来英敛之就跟着这个书生,学会了读书认字,因缘巧合在王府当书童的时候,与王府的格格产生了感情,这位格格就是康熙第十四子允禵的后裔。


英敛之娶了格格,彻底改变了英氏家族的命运,他创立了《大公报》和辅仁大学,成为了中国第一代的现代文化名人。


英敛之参加过戊戌变法,深知西学的重要,所以在儿子英千里12岁的时候,就将他送去英国读书。学成归来后在辅仁大学当教授,成为当时中国英文水平最高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个是钱钟书。


英千里


从英敛之开始,英家就是虔诚的天主教徒,1949年,英千里登上最后一班前往台湾的飞机,临别前儿子英若诚劝父亲和自己一样留下来,英千里说:“那我的信仰怎么办”?英若诚说没关系,信仰还是会被尊重的,但依然劝不住父亲。后来英若诚回忆说,自己当时太幼稚了。


从此之后父子俩相隔海峡两岸,再没见过。1993年,英若诚在与父亲诀别四十余年后,才来到台北为父亲扫墓。


英若诚为父亲英千里扫墓


在英若诚的记忆里,父亲英千里是一名抗日英雄,曾因为积极抗日被抓进了日本监狱。同时他保留着那一代知识分子高尚的风骨。有一次有人给英千里送了一块银盾,上面刻着“步步高升”,直接被英千里骂了回去。英千里还告诫英若诚:“长大之后,一不可为官,二不可从艺”。


这样的家教意味深长。不可为官,是他不想子女卷入权力斗争,不可从艺,是他不想子女卷入浮躁的名利场。然而,英若诚从清华毕业后就跑去人艺当了演员,英达更是成了家喻户晓男影星,这些事情,英千里赴台之后,也是管不了的。


没有听从父亲的告诫,英若诚不仅成为了一名演员,还卷入到官场的权力斗争之中。英若诚曾为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彭真工作过,比如写指定的剧本,比如回答彭真关于西方的一些问题等等。


所以当彭真因为众所周知的问题被打倒之后,英若诚尽管只是个演员,也被牵连了进去,招来了三年牢狱之灾。幸好英若诚还继承了家族乐观坚韧的性格,苦中作乐熬过了艰难的时刻。



03


就算人生是“悲惨世界”

也要笑着度过



“我决定要利用在监狱的日子尽量从其他犯人的背景、经历中吸收有用的东西,靠自己的智慧和幽默感生存下去”。这是英若诚给自己定下的目标,而这个目标的第一步就是做一把勺子。


进监狱的时候,英若诚身上所有的东西都被没收了,他连一把吃饭的勺子都没有。他花两个星期偷偷地用一块碎玻璃把洗漱间的一根硬木锯了下来,这硬木就成了勺子的把柄,然后再用玻璃片将木头的另一端雕刻成了勺子形状。


有了这把勺子,就算吃着再难吃的牢饭,也变得有仪式感。“那勺子我一直保留到两年后我出狱。用那勺子铲东西很管用,每天喝粥好使”。


他抓住一切可以走出监狱“放风”的机会。有一次监狱需要水泥匠,他自告奋勇跑去,其实他根本就不会。他煞有介事地跟监狱长说,做水泥工需要的材料有水泥、油漆、盐、新鲜的猪血、一个小火炉。其实都是他瞎编的,他只是借着这个机会,为自己和狱友要来些盐,牢饭实在是没味道,新鲜的猪血也大多被自己煮来吃了,就是用那个小火炉煮的。


还有一次他自告奋勇帮监狱做腌青椒,又要了许多绣花针,理由是”盐光留在表皮上进不了青椒,就没味儿。所以要用四根针绑在筷子上。每人拿一根筷子扎青椒。”其实是因为大家的衣服太破了,每两个星期才能用一次针线,每次用都催着归还。


他还组织了一次狱友集体去偷仓库的胡萝卜,趁着放风时候,算准了狱卒巡逻的时间,迅速将一大袋胡萝卜偷进了牢房。这些胡萝卜成了他们的美味,轮着躲在角落里啃,其他人则放哨,因为一群人同时啃胡萝卜的声音太大了,容易被发现。


多一项技能就多一次机会,他向每一位有技能的狱友学习,学会了制作豆瓣酱、制作毛笔、孵小鸡,还跟一位香港的工程师学会了怎样用当地的溪流发电。他还自创了没有火柴和打火机的情况下点烟的独门绝技,在狱中风靡一时。具体方法是用一根线穿过两粒瓷纽扣,咬住线的一头,另一头用手拽着,让扣子飞速旋转,碰击一个铁皮盖子,爆出火星。


英若诚狱中记录孵小鸡的方法


在他的这些“发明创造”下,监狱的生活开始多了些欢乐,他就这样靠着自己的智慧熬过了狱中的三年。所以在他后来的回忆录里,谈起坐牢的这一段时光,反而是充满了欢乐的喜剧。


作为一个文化世家,英家的文化最高峰应该是英千里,这位全中国英文水平最高的人。而英若诚尽管做了演员,但身上还是知识分子的气息偏多,儒雅有礼。可到了英达这一代,这样的气息就少多了,反而散发着北京“侃爷”市井的气息。


或许是英达在最该受到教育的时候,英若诚却在监狱,后来就算出狱了,英若诚也是儿子英达眼中的“资产阶级”,要跟他划清界限。这不仅是英达的问题,也是那一代人的问题,一种文脉被强行断绝。


2017年2月,英达在美国涉嫌洗钱被捕,最后英达同意冻结资金和补交税款达29万美元和解。三代英家人都有过被捕的经历,但一代是因为抗日,一代是卷入权力斗争,一代是涉嫌洗钱。


英达在和解书上签字


希望英达也能继承父辈的乐观精神,笑对所有的挫折和苦难,就算人生是“悲惨世界”,也要笑着度过。


推荐阅读:(点击蓝字可直接阅读)

10万RMB移民泰国,做整条街最有排面的仔!(移民情报局)

落魄的中国权贵后代:在美国当司机和服务员,买不起回国机票

索尼“败退”中国:这个可怕的“日本病”,正在将日本拖向深渊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评估最适合你的移民国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