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骂了几个月的香港抗疫,回头看才发现香港做得还不错

银河君 香港直通车 2022-11-09

今天我是来道歉的,对这几个月一直被激情怒喷的港府道歉。


香港今天(28日)新增413宗确诊,连续5天都低于500宗,可以看到疫情在稳定回落。



无可否认的是,香港这波疫情防控工作做得不错。一个人口高度密集的国际大都会,仅通过40余天的努力就基本稳控了疫情,并从这几天起全面踏上社会的正常化进程,其经验当然可以总结。


但人们现在似乎忘记或不再正视的一个事实是,香港在2月中到3月底艰难熬过这个城市最困难的岁月,曾经一度为恐慌气氛笼罩,几欲陷入绝望中,更曾被讥讽为宛若“不发达地区”。



在2月至三月的那段时间,看着不断攀升的确诊数和死亡数,我们也曾恨铁不成钢地批评过港府的一系列抗疫措施,尤其对比深圳快刀斩乱麻般的快速平息后,香港就给人一种“同桌十项全能,怎么你就门门拉跨”的感觉。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现在回过头去,我们更理性的分析港府的一系列抗疫措施,似乎也没有我们印象里的那么差劲,反而有不少闪光点值得参考。


0

1

买得到菜,吃饭没问题


在2月4号有跨境货车司机检测呈阳性后,文锦渡口岸一度暂停货车进出,之后大批货车停滞关口,这段时间,香港确实出现了大面积的菜价飞涨的情况。



128块一斤的豆杯,50块一斤的菜心都让大家吐槽吃不起菜。


在2月底,网上疯传立法会正为“禁足令”立法,引发多区市民出现“封城”恐慌,超市纷纷爆发抢购潮。



因为物资供给线路的时不时中断,香港在最初也曾出现过一段时间的抢购乱象,但是这一切还在可控范围内,采购成本有所上升,选择性不是那么多,但是想要采购生活必需品还是没有问题的。


随后内地开始大力向香港援助物资,比如深圳,开通了24小时跨境援港抗疫“绿色通道”,保障香港的物资供给。



我相信这里有人会说,这是内地的功劳,凭什么能算香港做得好?


首先,香港的物资供给的确仰赖于内地的大力援助,毕竟平时这座城市的生鲜产品都是从内地输入香港的,内地尤其是深圳顶着疫情扩散的风险帮助香港解决吃饭问题,值得港人一句感谢。


其次,某地有疫情,其他地区倾力援助并不是香港的特权,就拿现在的上海来说,每日援助上海的人员、物资只会比香港要多,但是物资供给问题仍旧是上海目前最急待解决的问题。



这里不是褒一贬一,只是叙述客观事实。香港做得对的地方,在于没有一刀切地封锁生活必需品供应企业的运转,也没有给权力寻租留下空间。


在清楚自己的基层组织能力无法满足750万人口的物资配给需求的情况下,动用市场的力量解决了部分问题。


比如在3月初,香港各大市场的蔬菜价格就已经回落至正常水平,生活供给上不会有太大影响。



而对于一些受限制区域,港府定期也有免费的物资发放,不用每天定好闹钟掐点抢购。



另外还有一点异常珍贵,这些援港物资都切实地发到了居民的手上,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没有出现过一起倒买倒卖援助物资的新闻,也没有故意浪费丢弃物资的事件发生。


没有人在这种时候还想着发国难财。


云南捐赠宝山区的物资被售卖至静安区临汾路一小区,昨天上海警方通报了这件事,我在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0

2

批评自由,信息透明


香港的信息公开非常及时且透明,在这方面,很少有人质疑港府发布信息的准确性。


短暂出现的抢购风潮也是有人在恶意散播虚假消息制造恐慌,但是都被迅速辟谣了。



我知道现在“辟谣”这个词说出来总感觉有那么些怪怪的,前段时间上海就一直陷入辟谣→打脸,再辟谣→再打脸的怪圈。


比如说前段时间因为物资问题被辽宁反复打脸的事,上海声称辽宁援助物资腐烂才丢在垃圾桶,而辽宁官方火速辟谣:全程冷链运输,海运直达上海。



港府没有浪费巨量的时间精力在反复的辟谣和打脸上,发布的信息准确及时,也没有给谣言多少的生存空间,不至于让社会情绪浪费在一个个谣言罗生门之中。


此外,港府在面对批评时的态度非常坦然,更多的是以对话的方式和大家耐心解释,比如在3月21日单日确诊还在一万以上高位的时候宣布暂缓全民核酸检测,并且从4月21开始分三阶段解除社交限制时,大家都非常不理解,口水都快把港府大楼给淹了。



但是这些批评的声音并没有受到任何限制,港府对这些声音以一种非常耐心的方式沟通交流,向民众解释这一决策的原因。


有很多问题如果开诚布公的说出来,大家可能都会理解并支持。相反,越是捂着掖着,越是辟谣打脸,才越会积累民众的恐慌情绪。


政治学上有个名词叫做“塔西佗陷阱”,意思是指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在灾难性事件中,掉入塔西佗陷阱所带来的损害可能比灾难本身更加可怕。


0

3

接受外来援助并且真心感谢


这一点或许有人会持不同观点,但是我想说,耐心看完再下定论也不迟。


今天开始内地援港医护将分批返回内地,特首林郑月娥27日在社交媒体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许多人说香港人并不欢迎内地医护,的确有一些事件加深了人们的印象,比如在援港医护到港之前,NOW新闻的无脑记者对防疫负责人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如果内地医护人员在香港从事医护工作,与患者发生医疗纠纷,甚至发生医疗事故,市民应该走怎么样的投诉流程,如何保障香港市民的权益?”



但是这件事发生后,不仅内地人生气,香港同胞们也很愤怒,甚至连周围的其他记者都感到非常诧异,纷纷用难以了解的目光看着这名女记者。


现场的防疫官员直接回怼:“作为香港市民,我们应该感激这种无私的帮助,而不是第一时间先想到怎么去投诉人家。



有港人在评论区批评记者不识感恩枉为人。



事后Now新闻也在香港市民的一片炮轰下发布了致歉声明。



不排除部分人脑子有问题,但是这件事能够在香港也引起这么多市民的声讨,本身也说明大家非常厌恶这种行为,并且真心感激内地援港医护的无私帮助。


而内地医护与香港同事配合也相当默契,内地医生蒋磊就分享了他和香港医生在这一个月时间里的一些温暖故事,可见大家相处的其实非常融洽。



0

4

香港的死亡率为什么这么高?


香港的防疫有有点自然也有不足,可以看到第五波疫情总共的死亡人数高达9000人,对比上海的情况,为什么香港死亡率这么高?


这里面有些主观原因,也有一些因统计方式差异所造成的误会。


1. 检测能力上有区别:


香港的核酸检测能力有限,有大量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未纳入统计,分母变小了,重症率和病死率自然会显得高一些。


在上海,大规模核酸多轮检测,轻症转成重症的能够及时发现,规避他们的危重或者死亡的发生。


2. 收治能力上有差别:


在香港奥密克戎爆发期,香港隔离场地有限,做不到新冠患者应收尽收、提供不了【强化的医疗服务】,造成医疗挤兑,其重症率和病死率自然也会比上海更高。



3. 统计方式上有差别:


新冠死亡率的统计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因新冠致死(die of,DO),另一种是死亡时带有新冠病毒,叫做伴随死因(die with,DW)。


这里面第二种包含的范围非常广,只要死亡的时候携带了新冠病毒就能统计在内。比如说一个人死亡原因是车祸,但是死亡时携带了新冠病毒,也会算在新冠的死亡率之中。


香港的统计方式就是DO+DW的统计方式,比如说4月7号的一个死亡病例,52岁病人,患有乳腺癌,已扩散至身体其他部分,3月12日快测呈阳性,4月6日在家突不省人事,救护人员到场即时急救,至急症室时已无反应,心跳停顿,急救不成功。


所以香港的统计方式确实会看上去比上海的死亡率要高不少。



与之前的挖苦、嘲讽相对的是,在香港逐渐实现“动态清零”的当下,又出现了神话香港抗疫的声音。


不少人认为:1.是选择“共存”而非“动态清零”带来了香港防疫的成功;2.是不封城及不全民强检有效避免了社会治理可能导致的混乱局面;3.“香港经验”可以成为内地有效借鉴的“抗疫模式”,并且是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效果的有效路径。


前后两种态度走在两个极端,回望这两个月的经历,希望大家还是多一些理性客观,少一些情绪冲动吧。



/香港身份/
我能不能拿香港身份?
识别二维码30秒查看结果

咨询香港身份办理条件了解香港优才/留学/专才为你一对一评估及身份规划快速拿到香港身份!👇👇👇了解香港优才请找我小港君微信:yinheyimin032
- END -

猜你还想看


↓ 点击「阅读原文」30秒知道你可否申请香港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