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D献礼丨庄重和谐 • 适度恰当——香山革命纪念馆建筑设计
项目主持 :庄惟敏 项目顾问 :郭黛姮项目负责 :庄惟敏 唐鸿骏 李匡 张翼建筑团队 :盛文革 许腾飞 陈蓉子 丁浩 常云峰 杜仕成 李佩如景观团队 :朱育帆 姚玉君 周易 孙姗 王昕明 廉大启 董二兰 张雪雷 季琨 张丹丹 翟薇薇 赵丽颖 呼格吉乐 杨永强 梁磊 李卓 郭畅结构团队 :贺小岗 张涛 李晓玉 王俊 李烨 刘丽机电团队 :刘建华 徐华 刘玖玲 杨莉 梁雪梅 李爱莲 汤小京 孙永刚 王磊 李晓冬 刘慧丽 唐振文 王晓芳 翟莎莎 罗新宇 张怡 安宁 卢朝建 泛光照明 :徐华 杨涛 卢朝建智能化团队:郭红艳 徐华 汪昊天绿建团队 :袁朵 刘晓晖 马莹莹摄影 :存在建筑 曹百强 孙姗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从西柏坡赴北京,25日进驻香山。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指挥了举世闻名的渡江战役,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进军号角,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同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组织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了新中国一系列基本政策,描绘了新中国宏伟蓝图。为了更好地再现中共中央在香山时期的革命历史,中共中央决策开展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修缮革命旧址,新建香山革命纪念馆。
▲纪念馆北侧鸟瞰
香山革命纪念馆位于香山脚下,毗邻北京植物园,属于三山五园香山区域核心位置。项目用地为原香山五号停车场,总面积约6.4公顷,其中建设用地2.4公顷,环境用地4公顷。基地北侧靠近地铁西郊线香山站,距香山饭店、双清别墅等景区重要建筑约1公里。场地内部形状不规则,可有效利用的用地有限,高差较大,东西向高差达8米,场地中央有高约8米的高台;场地内部现存较多大树,需尽量保留。
▲项目区位
▲基地现状地形示意图
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建筑设计工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展陈空间及礼仪性要求。主展厅面积达到6000㎡,形状方正,空间高大,满足布展需求。展厅主入口需从南侧进入,坐北朝南,体现仪式感。南面预留广场,满足举办纪念活动需求。(2)文物专家要求建筑布局顺应香山地区既有轴线,坐西朝东,背靠香炉峰面向北京城。同时还要处理好18000㎡的建筑体量在香山环境中的消隐与融合。(3)建筑设计应坚持适度、恰当的原则,庄重得体,避免浮夸奢华。
▲建筑消隐在环境中
1.依山就势、融入环境
考虑与“三山五园”整体风貌协调,严格控制建筑体量。设计利用场地现状西高东低的特点,在保留现状古树的前提下,巧妙的将建筑体量嵌入场地。主体建筑置于高台北侧,合理利用地形高差,将临展、报告厅及库房、办公等辅助功能设置于一层,与场地中央的现状高台融为一体,作为主展厅的基座,主展厅位于二层,坐北朝南,满足展陈要求。同时利用场地中央现状高台作为南广场,与建筑二层衔接。保留高台上现状树木,让建筑透过树木隐约展现出来。既体现纪念意义,满足举办大型纪念性活动的需求,营造中国传统纪念性建筑的仪式感,又形成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的相互渗透、融入环境。
▲纪念馆西南角鸟瞰
▲纪念馆东南角鸟瞰
▲纪念馆南广场
2.轴线序列、院落布局
纪念馆设计采用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中轴对称,庄重得体。汲取北京城市中轴对称及香山地区建筑布局的特点,建筑采用十字轴布局。总体布局沿东西向轴线展开,顺应香山地区主要建筑背靠香山,面向北京城的特点,营造富有纵深的空间层次和庄重大气的场所精神,串联起革命旧址建筑群与香山革命纪念馆的关系,在香山与城市之间形成良好的轴线对应关系。东西向轴线同时也作为主要参观路线,观众由东侧主入口进入纪念馆。在东侧设置入口广场,满足大量人流集散的需求。南北向轴线作为礼仪性轴线,二层主展厅从南侧广场进入。强化纪念性建筑的仪式感,既符合中国传统的空间格局,也能满足展陈的实际使用需求。
▲纪念馆南侧鸟瞰
▲纪念馆南立面
3.自然和谐、开放亲民
纪念馆及其外部环境面向市民免费开放,既突出革命纪念地的公共性, 同时又作为体现亲民性和开放性的人民公园,使纪念性功能与市民生活融为一体。建筑布局顺应场地西高东低的态势,自西向东层层跌落,有效消减建筑体量,避免建筑对周边环境造成压迫。
设计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在营造纪念性环境的同时,注重对香山历史文化环境的传承与现状树木的保护,使纪念性空间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纪念馆东北角鸟瞰
▲南广场保留的树木
▲建筑周边保留的古树
4.庄重得体、文化自信
建筑造型突出中国特色,主体建筑采用传统的四坡顶形式,形成一主两副三个坡屋顶,相互衬托,庄重大气。檐口设计借鉴中式建筑的斗拱、梁柱等细节,既传统又现代。主展厅入口设计柱廊空间,共28根圆柱,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建国28年的奋斗历程。采用具有秩序感的柱式和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强化主入口空间,同时彰显文化自信。入口过渡空间设计水院,静谧深邃,让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展厅。在入口庭院中可以清晰的看到远处的香山,追思党中央在香山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伟业。二层主展厅东侧出口设计敞轩,采用“四梁八柱”的形式,寓意党中央在香山为新中国搭建四梁八柱。
▲纪念馆南入口28根柱廊
▲纪念馆东侧敞轩
5.绿色生态、适度恰当
严格控制建筑体量,结合现状地形,采用消隐的手法,使建筑南、北、西三面都随地势嵌入场地。通过错落的处理手法,设计三个坡屋顶对第五立面进行分解,进一步消减建筑体量,营造宜人的空间尺度,使建筑非常自然的融入到周边环境中,避免了突兀和生硬。同时设计两个内院,为一层的报告厅及办公研究用房提供自然采光通风,用建筑的手法实现与自然生态的结合。
▲纪念馆与环境融合消隐
▲纪念馆与环境融合消隐
▲纪念馆与环境融合消隐
纪念馆采用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庄重大气。
建筑南侧通过坡屋顶的变化营造舒展起伏的建筑体量,与远山形成良好的呼应关系。南入口通过门廊形成灰空间,既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特色,又与南广场相呼应和渗透。
▲纪念馆南侧鸟瞰
▲纪念馆南立面
建筑南侧入口过渡空间设计水院,静谧深邃,增加空间上的纵深感。在水院可以眺望远处的香山,呼应与香山革命旧址的关系。
▲纪念馆东侧鸟瞰
▲纪念馆东立面
▲纪念馆北侧实景照片
建筑北侧面向香山地铁站,通过富有层次的绿化种植有效纾解建筑的尺度感,与周边环境更好的融合。
▲纪念馆北立面
建筑西侧采用消隐式的处理手法,建筑一层埋于地下,从香山方向往下看,建筑仅呈现出一层的建筑体量,且掩映在一片绿意盎然之中,消除纪念馆建筑体量对香山自然及人文环境的影响。
▲纪念馆西立面
▲纪念馆西立面
建筑选材遵循适度恰当的原则,严格控制造价,全部选用国产材料。设计过程中通过现场搭建样板墙,对屋面材料、立面石材、装饰构件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与比选,最终屋面选用深灰色陶瓦、外墙面选用黄锈石、斗拱等装饰构件采用不锈钢腐蚀做旧仿铜处理。尽管材料价格较低,但我们力求在做法和效果上做到精工细琢。通过对石材分缝、收边、柱础及装饰纹样等细节的把控,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美学。
▲檐口、斗拱及窗楣
▲藻井
外部环境设计注重减容增绿下的生态品质提升、香山文脉延续下的文化品质提升以及服务于人的环境品质提升。外部环境分为纪念馆区、高台区、城市休闲绿地、生态停车场四个片区。景观以自然浪漫主义的设计形式体现,营造自然舒缓的步行体验环境。建筑周边采用深灰色石材为整个纪念馆提供稳定的基面,烘托出稳重庄严的氛围,群树和远山映衬出纪念馆的质朴和大气。南广场的铺装及纵深考虑到站在南广场上,以建筑为背景,举办礼仪性纪念性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同时也考虑了现状大树的保留。在保留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补植,丰富绿化层次。同时大面积种植黄栌等适生树种,延续香山地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整体气质。同时,利用空间格局及场地条件巧妙地设置了“竹外桃花”、“谈笑间”、“云岫里”和"漱林流"等具有主题意蕴的文化景观节点。
▲竹外桃花
▲谈笑间
▲漱林流
供稿:建筑全过程设计分院
编辑&视觉:企划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