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HAD回顾 | 我与建筑的清华缘 | 胡绍学

清华建筑设计院 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 2022-05-19


2018年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60周年,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60周年纪念文集于同年汇集成书发表,其中一个版块是设计院的领导、员工们在设计院工作的点点滴滴的随笔,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回顾一下这些蕴含深情的文字。相信,读完此系列文章,你便读懂了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胡绍学

曾任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现任院顾问总建筑师




01
考入清华,与建筑结缘


1953 年,我从杭州的“杭高”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那时候我17 岁,什么也不懂。还是在读高二的时候,听说我们上一界的校友考上了清华大学建筑系。他给我们寄了一封信,信上说清华大学建筑系不得了,有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当系主任。我就和一个同学稀里糊涂报了建筑系,当时也不清楚建筑是干什么的。那时候,我们很多同学都报了地质、石油、勘探、钢铁之类的专业,因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正处于大建设时期,特别需要这类人才,但建筑却属于冷门。


▲胡绍学先生回忆系列画作

报了志愿之后,说是要加试美术,我们吓了一跳,我们中学从来没有美术课,怎么办?另一个同学跟我们说美术就是画石膏、画静物。我们也没有画过,临时找了一个茶杯,两个人就开始练。那时候,我们考的是土木建筑类,一共有好几百人,大学录取是按整个大类录取的。在土木建筑类里,凡是要读建筑学的,还要到图书馆去考试。进去也不知道考什么,发了笔和纸才知道是考画画,考试题目是我的故乡。我的感觉是,这明明是作文题目,怎么改成画画了。只能瞎画,我画了我的家乡,就是西湖、远山、小高塔。湖水怎么画?水不会表现,我灵机一动,在远处画了一条船,其他什么也不画,就算是湖面了。树也是瞎画,本来想画两只鸟,后来不会,省了。就这样一幅画,我被录取了。那个时候我高兴得很,也觉得不难考。主要原因是当时大学生报的人少,需要的人多,所以一下子就考上了。到了学校之后,我们先参加了一个开学典礼,也不是很大的典礼,但是见到了梁思成先生。他身材瘦瘦的,戴着眼镜,很和气地给我们讲话。他说:“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学建筑就是要盖房子,新中国建设需要很多新的工程,大工厂、住宅、学校,我们是培养建筑工程师的”。这个时候,我才明白自己要学的是盖房子。正式开学后,才知道建筑系不是那么好念的,要念六年,学历还是本科。当然,课程也非常多,和现在的大学没法比。我们在六年里学了40 多门课,比如政治、文化、理论,各种力学,像材料力学、理论力学、静力学、结构力学等,还有各种结构,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砖结构、木结构等,还有暖通、给排水,建筑材料等。同时,建筑系还要学中外建筑史,中外艺术史等。美术课也学了四年,素描、水彩、雕塑,和中央美院的课程差不多。二年级下学期开始,还要不停地做课程设计,考试几乎天天有。不过总算熬出来了,也是不容易。


胡绍学先生回忆系列画作

当时,我们有3 个班,一共90 人。从我们这一年开始,清华建筑学按照莫斯科大学的建筑体制进行改革,六年三个班。一直到今天,建筑学本科还是招三个班,没有增加过,也没有减少过,清华这一点非常严格。包括课程大纲也是,一旦教学委员会定了,就不能随便改。也是从那时候起,我有机会接受了我国有史以来建筑系学生接受过的最正规、最严格的科班训练,也由此打下了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修养。


胡绍学先生回忆系列画作

我常常拿我们的学习和下围棋来做比较。从高深精妙、变化无穷的围棋开局“布子”这一点来看,关键在于“占地占势”。“势者”,据一点而能控制周围也。围棋布局要点是以最少的子既占实地而又有外势可供发展。要做到这一点,落子必须在关键之点,此“点”至关重要,左右前后呼应,控制大局。建筑的设计和创新,就是要找到这种关键点。



02
坚持产学研,走过一甲子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1958 年大跃进,北京市提出来要搞十大工程,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民族宫、前门火车站、军事博物馆、民族饭店等都是在那时候提出来的。


▲铭刻“三校建委会”的管道井盖,摄于北京大学静园二院附近


当时,53 届的学生还没有毕业。为了国家建设,老师和学生都投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大建设中。包括暖通专业,水利系搞地质的,都参加进来了,称为大兵团作战。也是为了承担这些工程的设计任务,1958 年,清华大学决定成立土木建筑工程设计院。这就是建筑设计院的前身。那时候,各个大学基本都没有设计单位。因为学校的基建工程,需要有人做设计。请外部的设计院,不一定请得着。所以,我们这个设计院不是为了挣钱,主要是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为学校服务。不过,早在1952 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已经有了“三校基建委员会”,在为三个学校的校园建设服务。那时候,清华大学有相当一批土木和建筑专业的老师、同学们,已经在参加工程建设。我们学校很多建校工程就是在那时候动工的,比如说清华大学主楼,学生食堂、学生宿舍、教师住宅等,工程量有10 万余平方米。其中,壳体、叠合梁、槽形预制板等项工程技术的应用在国内属于首创。


1960 年,土木、建筑两系合并成立土木建筑系,土建设计院也于1961 年更名为“清华大学土建综合设计院”,隶属于土建系。设计院在校内外承担了燃料综合利用发电厂、综合机械制造厂、中央主楼、精密仪器系系馆和解放军剧院与学习馆、北京垂杨柳小区及河北省“绿水人民公社”新农村等项目的规划与设计。一直到20 世纪70 年代,还完成了流体力学实验室、机械厂机加工车间等30 余项工程设计,参加了外交部钓鱼台国宾馆方案竞赛、北京饭店新楼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以及毛主席纪念堂的规划设计等。


▲清华大学设计研究院1981年勘察设计证书(复印件)


到了1980 年代,开始市场化改革。尤其在1989 年以后,国家实行注册建筑师制度,就是只有在设计院工作且脱离教学的人才有资格签合同。这样,老师们就没法参加,对教学和科研都不利。当时,我是建筑学院院长,为了争取教师有一个实践基地,我们和建设部联合了其他高校的八个建筑学院跟教育部讨论,以发达国家为例,说明英、美、法、日等国的教授都是通过自己的事务所进行实践。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上课,水平提高不了,最终影响的是学生。


怎么办?后来允许大学里面土木工程、结构工程、给排水、电气和建筑的教授、副教授,可以获得注册建筑师或者注册工程师资格。当然,资格评审是要经过认证、考试和评选的。有条件的研究生,可以参加到工程项目设计中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针。最后,全国高校都实行了注册建筑师制度,这样才保证我们院的办院方针和外面的设计院不一样。也是在1989 年,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更名为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加了研究两个字,这在中国设计院里是比较早的。


市场机制引入到设计院内部后,最大的变化是设计院开始了市场化进程。以前,设计院是全民所有制,做设计不收设计费,老师们拿的是学校发的工资。在拿到营业执照后,设计院可以承接任务,但是和财务脱钩,要交所得税,个人的工资都由设计院自己付。而且,职称和体制分开,实现了企业和事业两种编制。但是,我们的设计院是高校的设计院,以培养人才为主。我们的教师要在这里做设计,设计院还要给系里的同学开课。这样,建筑学科、土木学科的学生培养和老师们才有了实践基地。比如说一个教授,一方面教本科生,一方面还带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以课堂为主,研究生不一样,有时候可以参加教授的课题。这些课题,有的是研究性的,有的属于工程设计。我就研究过生态建筑,还研究过历史建筑,也接过很多工程。很多研究生跟着我做研究,一边做一边得到了实践机会,最后论文也顺利完成了。我有博士毕业论文就是关于生态建筑的研究,历史建筑的研究,就是边盖楼,边研究,这是很好的产学研结合基地。教授也是这样,项目通过设计院完成,带的研究生、博士生都参加过项目,都是一种结合。


因此,我们和其他的设计院不一样。他们作为生产机构,主要是完成产值。再比如说,有的设计机构从20 世纪90 年代就成立了上市公司,规模很大,上百个事务所都挂靠在底下,以面向市场为主,侧重点就不一样了。


▲设计中心楼

我们设计院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要出精品。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虽然规模不是全国最大,但是优秀作品在全国名列前茅。从20 世纪90 年代到今天,我们院虽然说慢慢的规模扩大了,接的设计任务也越来越多,但是每次教育部、建设部全国评选优秀设计奖,清华还是位列前茅。国家级金奖、银奖,全国建设系统一等奖等很多。设计院所在的楼是建国60 年国家设计大奖,还是全国优秀设计金奖。经管学院是银奖,图书馆也得了国家金奖和建国60 周年国家设计大奖。当时,建国60 周年优秀设计大奖全国一共300 个,我们清华教师或者设计院承担的项目就有20 个中奖。


▲中国南极中山站©张翼

2008奥运会柔道馆、跆拳道比赛馆


现在,国家的重大项目虽然不容易参与了。但是,我们的成果还是不少。比如说,2002 年承担南极科考站中山站、长城站规划与设计任务,2003 年承接北极黄河站规划与设计任务,2008 年由中国承办的第一届奥运会我们也做了不少工作,包括射击馆、柔道跆拳道馆、飞碟靶场等的设计实施等。现在,冬奥会也在积极参与。



03

从国家大剧院的建设说开来


国家大剧院与清华大学的渊源,可谓源远流长。从1958 年开始,我们四度参与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最终于2007 年完成了这一长达半个世纪的心愿。


▲国家剧院透视图


1958 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前夕,国家大剧院项目被提上日程,并列入国庆十大工程计划之内。那个时候我们大学还没毕业,大家五年级下学期全部调出来参加工程,全校的师生也投入进去了。

要盖的时候,我们全校六个系都参加到国家大剧院工程中。一直到施工图完成,也就是1959 年。那年春天,我代表清华跟北京市一建公司的代表到河北昌黎县去挑花岗岩,所到之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漫山遍野放炮,大石头都用好料,特别积极。但是后来回到北京以后,他们决定让大剧院项目暂时停止。1959 年,国家的经济还是很困难的。中国成立没有多少年,那么多工程同时上,财政支持不够。国家大剧院还属于最花钱的项目,因为好多材料要从德国进口。而且,国庆十周年大庆要用,怎么来得及?后来项目就搁置了。

第二次参与设计国家大剧院,就到了1990 年。那时下文件同意组织这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经济论证,专门组成了国家大剧院筹建办公室,开始组织队伍连夜上马,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建设部设计院共同“会攻”。我们的设计方案也出来了,但是这次规划最终没有落地。1997 年再次决定建设国家大剧院,先由北京市组织了一次在北京建筑设计院、建设部设计院和清华大学之间进行的方案竞赛。我们的方案再次入围。可是,到了1998 年,宣布对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方案在全球范围内公开招标,要求方案能看出是“中国的”,是“首都北京天安门的”,是“有时代气息的”。期间,我们又经过了六七轮修改,在最后一轮汇报方案时,要求中方设计院必须与外方合作,且联合署名报送方案。最终上报的三个方案是英国设计公司和北京建筑设计院联合设计的方案,法国设计公司和清华大学联合设计的方案,以及德国设计公司与建设部设计院联合设计的方案。最终,1999 年7 月,决定采用法国设计公司和清华大学联合设计的方案。随后,设计院派吴耀东于1999 年11 月至2000 年3 月赴法,与法国巴黎机场公司合作完成了初步设计。


我从22 岁开始,一直到国家大剧院世界国际竞赛,断断续续设计了50 多年,前后参加了十五六轮方案讨论。现在,国家大剧院的心结总算没有了。从设计来看,半个世纪每个阶段是不一样。最早,也就是1958 年的设计强调民族性。当时,梁思成先生亲自画过设计图,这是他唯一在解放后自己亲自动手拿三角板画的设计图。先生拿来给我们看,颜色很清淡,也很高雅,有点像敦煌壁画那种颜色,也是大屋顶。但是当时我们学生,包括大部分的年轻教师都觉得不够热烈。最后的方案有柱廊、琉璃瓦,挂了宫灯,没有大屋顶。那时候,没有太多地接触西方,大家都倾向于爱国,觉得在北京首都天安门广场中间搞其他的形式不太好,当时这样做也是合理的。最近这一次,是十几年以前,已经完全向国际开放,方案完全不一样了。


建筑是活的历史,和时代、文化、技术等密切相关。不同年代的设计是不一样的,也不能类比。首先是理念,20 世纪50 年代的设计理念非常单纯,没有很多的建筑流派和思想影响。我们的交流,大部分是从书本上学来的。那个时候,国外影响大的就是苏联。我们是学莫斯科建筑学院,也是西方古典建筑教育的体系。梁思成先生从美国带回来的大学教育体系,就是西方古典的。苏联专家派来了以后,和梁思成先生一谈,两个人英雄所见略同,原来苏联也是古典建筑体系,后来就这么延续下来了。所以说,不能从现在的学术流派和学术思想看当时,比如高技派、结构派、仿生派、后现代派等,那时都不知道。当时就两个原则,第一是坚持民族传统,第二是多快好省,实用、经济、美观。然后是技术的发展,比如说以前钢筋混凝土里高强钢没有,玻璃幕墙、钢结构、铝合金都没有,只有砖和木头,顶多是普通钢筋混凝土,做不了大跨度,做大跨度很难。当时,清华大学西大饭厅,跨度60 米,用木结构做成拱架,号称当时远东最大的木结构。但是,现在看算不上什么。还有我们的建筑形式,有人说西方古典的建筑好看,有人说现代的玻璃大楼、玻璃大厦好看,有人说中国古典的建筑好看,像天安门那样。不能比,西方古典确实很好看,希腊罗马也很漂亮。天安门、故宫也很漂亮,现在的玻璃大厦、摩天楼也有很好看的,没有类比性。


但是,切实地来说,我们搞的设计在国内绝对是领先的,国家大剧院项目清华大学一举中标,射击馆一举中标,革命烈士博物馆也是清华大学的方案。到现在也是这样,我们参与的长江三峡工程坝区15 平方公里范围总体环境规划、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及城镇规划研究、首都旧城改建规划设计项目、上海天目广场大厦52 层楼超高层大型综合楼建筑设计、北京王府井商业街重要建筑规划设计等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现在平均每年都要承接60 至70 项工程规划和设计项目。



04
在变化与永恒中坚守与热爱


1983 年,设计院承担了钓鱼台国宾馆国际会议中心的设计,当时外交部就认定了找清华,因为我们做了一轮方案竞赛,他们非常满意,直接找我们委托设计。然后他们组团带我们教师、广播电视部和外交部的人,到西欧跑了六个国家,参观了几十个国际会议中心。


我们去了很多知名的国际机构,比如说联合国大厦、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劳工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联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约总部等。


那时候,大使馆把一切都安排得很妥当,而且那些国家对中国也很友好。英国大使馆、法国大使馆、比利时大使馆、瑞士大使馆、意大利大使馆都带我们去参观,能去的地方我们都去了。有些世界级工厂,比如意大利的、法国的汽车厂,我们也都看了。


胡绍学先生写生作品


那次出国,帮助特别大。以前从来没有见过外国的样子,到那里以后觉得,“竟然还有这样的建筑”,就是那样一种感觉。另一个就是思想解放了,打破了条条框框的界限。我们说以前盖房子、搞建筑,有墙、地板、屋顶、隔墙,有门有窗,都是封闭的。到了那里以后,一进去是大厅,内部空间是可以流动的。所以,建筑可以只把结构撑起来,屋顶不塌就可以,人在里面的行动、活动很自由。“窗户还可以这么开!”“屋顶可以这么做!”换句话说,建筑师可以凭自己的审美爱好,自由发挥。我们学了好多东西,真的是大开眼界。回来以后,我也写了一些文章,如《艺术、视觉心理学与建筑创作》、《丰富多彩的街心广场和街头绿地》等,把当时画的速写也发上去了,很激动,很有收获。


胡绍学先生写生作品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们的技术和理念也在快速地更新。但是,我依然主张建筑首先要讲求实用。在之后的一些设计中,我在绿色生态、健康居住等方面投入的精力比较多,目的就是希望建筑让人们更舒适。


不过,设计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是不能违背的,它是由人与自然相处及运动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比如生态,不管是现在还是两千年前,都讲人与自然的结合。古人盖房子,要知道朝阳、通风,强调天人合一。我们现在也一样,强调生态和绿色。


比如说一些基本的与人的生理特征相关的,视觉的、美学的规律,不能违反。就拿我们的人体结构来说,对称性和平衡性是其基本特点。人在站着的时候,总是垂直于地面,两眼也是平衡的。这种生理结构,看东西会自觉地感觉到凡是处于平衡中的东西,心理上就是舒服的。如果是歪的,是倒的,给人的心理冲击就会很别扭。所以,平衡、对称自然就有了安定感。

胡绍学先生写生作品


还有就是我们说的比例,比如0.618 的黄金分割率。美学上讲0.618,和黄金分割规律一样。人站直了,平均身高肚脐眼的位置总是占0.618 的比例、身高一米七的话,就是一米零五就正好,这叫黄金分割。它是天生的,很多方面都体现了这个分割点。日本龙安寺有一个石庭,里面简洁的院墙壁,平整得带有波纹的白砂地,其间点缀着几块不大的山石,却能给人们以碧海万顷中几个孤立岛屿的联想,既抽象又含蓄,其象征的时空概念远远超过“咫尺山林”的境界。这种石庭中,最讲究的便是这“布石”之法。别看寥寥几块石头,布局却极有章法。日本京都大学造园学研究室分析后认为,十五块石头分五组,它们所处的位置,正好在平面的黄金分割线上。


这些审美的客观规律,我们必须承认。包括主从关系、对称关系、比例关系等,这些东西是没有过时的,古人是这样,现代人也是这样。所以,尽管时代不同,有很多必然的审美观念或视觉艺术的观点是永恒的。

建筑是有身份的,建筑是有性格的,建筑也是有情感的。与建筑结缘65 年,就是在变化与永恒中坚守与热爱。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院六十周年之际,我希望设计院继续发挥产学研基地的基础支撑作用,继续发扬清华大学优良的学风和工作作风,努力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设计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THAD60周年往期文章请点击>>>>

THAD回顾 | 60张图,这就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THAD回顾 | 美好的回忆



撰稿 | 胡绍学

编辑 | 企划部

版权 | THAD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如需转载,请联系THAD企划部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THAD项目丨榆林市高新区第三小学

THAD回顾 | 美好的回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