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象山人涌进石浦~!“十四夜”又来啦!

新媒体 中国象山港网站 2022-03-19

“要睏冬至夜,要吃三十夜,要嬉十四夜”

又到了象山“十四夜”啦!

没听过象山“十四夜”的小伙伴

小编先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象山·石浦

十四夜

“十四夜”指的就是象山特有的元宵习俗过十四不过十五,其中尤以石浦地区为盛,石浦当地更是有着“正月灯、二月鹞、三月放鹞烂泥笑”的说法,石浦正月十四的灯会,是渔家人一脉相传的文化习俗。


2017年“十四夜”是这样的▼

点击查看回顾:我在石浦“十四夜”!

2016年“十四夜”是这样的▼

点击查看回顾:十四夜,朋友圈挤满了人……

总而言是

人多!热闹!喜庆!



2018年的“十四夜”又是怎样的场景?

来来来,小编带你看~

今年的十四夜活动安排

分下午和晚上两场


龙灯巡游

下午2点开始

来自石浦龙灯队、晓湾龙灯队

在渔港路蜿蜒前行

龙头龙身龙尾紧随龙珠上下翻腾舞动

威风凛凛、气宇轩昂……

县内外游客纷纷汇聚到巡游线路两侧

引得旁观的市民惊呼声、掌声不断!

这个延时视频必须得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1334vfx90z&width=500&height=375&auto=0

围观群众里,五新村的曾乃看一家四口紧紧缀在巡游队伍尾部。老伴严财香坐着轮椅,在媳妇陈文琴和女儿协助下参加“巡游”。“婆婆中风瘫痪在床十年了,今年精神好点,想来十四元宵蹭个热闹喜庆。”陈文琴笑着说。

对于来自杭州的冯丽娟一家来说,石浦的十四元宵足够新奇。看到彩龙起步游走,不少人争着触摸龙头、龙身、龙尾,有些年长的渔民更纷纷抱着孙辈在龙身下穿行。

一位老渔民告诉冯丽娟:“穿龙身寓意着一年没病痛,平平安安。”她也和媳妇抱起孙女讨一个“吉利”:“民俗味十足又好玩,明年还要来。”。

龙灯队每到一处会停留15至20分钟时间

满足广大市民和游客的观看需求

只见一番穿、腾、跃、翻、滚

龙灯队将一个个简单的动作

串珠成链换化为龙的身姿

展现出龙的精神气

石浦舞龙队的王小莲今年60岁,参加十四元宵舞龙表演十五六年了。

“最早队里的龙是用竹篾编的,龙头有几十斤重,很难舞,现在这条材料轻便,但也有近20斤,不是老手吃不消。”王小莲说,不仅是舞龙,她晚上还得参加百兽灯巡演。


民俗踩街

下午四点,彩龙巡游刚刚结束,小编来到延昌天后宫、宋皇宫、延昌小学。这里,参与鱼灯、传灯、马灯、抬阁巡游的渔嫂和孩子们早早开始梳妆打扮。

“每年十四夜抬阁的小演员都是新面孔。”在延昌小学,带队老师侯金晶参加“十四夜”活动已经6年了,她说,小演员的年龄一般在5岁至8岁,都是自愿报名参加。“记得有一年,有个小演员坐在抬阁上睡着了,等到了目的地才醒”。

5岁的罗杰和7岁的罗秋菊是第一次参加十四夜表演,妈妈李联华一直陪在两个孩子的身边。“我们一家在象山10多年了,元宵抬阁很有意思,也能让孩子见见世面,就报名参加了。”孩子们倒不怕生,一脸稚气的说:晚上要微笑,不要乱动,还要挥手。

“爸爸和爷爷出海捕鱼了,奶奶会来陪我。”“何仙姑”的扮演者石梓懿说,虽然家里不少人看不了巡游,但她还是笑着演完。“阁子有点高,老师说一定要注意安全,坐着不能乱动,不然会掉下来。”

这头抬阁巡游火热准备中

另一头的厨房里

大厨陆永杰手拿锅铲做“糊粒

“我做糊粒10余年,每年民俗踩街表演都是从延昌小学出发,一般得做近60余人份。”说话间,陆大厨熟练的将香干粒、黄豆粒、芋头粒、土豆粒等10余种食材依次下锅。

帮厨的食堂阿姨卢玲素告诉记者,她和同事光是把这些食材切成丁就足足花费了近2个小时。

晚上6点半,夜幕降临

石浦拉开了一年中最为热闹的篇章

“十四夜”

今天的石浦用四个字形容

人 山 人 海

今天的十四夜盛况用四个字形容

高 举 手 机

拍啥呢?拍这呢!

拍“抬阁”~

具有浓郁渔乡特色的龙灯队、马灯队、鱼灯队、船灯队、花车队、十二生肖队和抬阁等民俗队伍,从延昌小学出发,在沿街数万群众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地向大华路、渔港北路、海丰广场、渔港中路、金山路进发。

沿途市民和游客踩街、赏灯,全身性投入到这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巡游表演,尽享具有特色的元宵佳节。 

放眼望去十里渔港、万人空巷——黄鱼灯、虾灯和乌贼灯等组成的鱼灯队,穿梭在人潮涌动的石浦街头诉说着海洋的秘密;一摇一摆的船灯队和着头戴渔家蓑笠帽的渔嫂,海味风俗尽展……

“年味还是石浦浓。”挤在人群中观看巡游的杭州游客刘梅其点赞。早年老刘就多次来石浦旅游,听说这里十四闹元宵很有味道,他今天特别邀约亲朋好友前来,抓紧春节假期的尾巴,感受千年渔港古城的浓浓年味,很有震撼力,名不虚传!


01

象山元宵过正月十四的来由


  象山元宵过十四不过十五的习俗,据说源于明代嘉靖年间沿海抗倭寇。

  明洪武17年,朝廷推行卫所制,设昌国卫(今舟山),洪武27年迁至今石浦昌国地区。传说,明代嘉靖年间,某年正月十四,戚继光的军队因为抗击倭寇,伙夫来不及做饭,就匆忙把切好的各种小菜一起倒进锅里,加上米粥、薯粉,做成“糊粒”,既当饭又当菜。将士们吃饱后抗倭杀敌,大获全胜。从此,象山及周边地区就正月十四定为元宵节,石浦、昌国、鹤浦等地的老百姓还家家户户都吃“糊粒”以示纪念,一直流传至今,其中尤以石浦地区为盛。



02

十四夜的习俗


1、吃糊粒羹。

  正月十四晚餐,家家户户做糊粒,吃糊粒。小孩子们自带碗筷,挨家挨户说一声“吃发财羹啦!”,主人不分熟人或陌生人,都笑脸相迎,每人一瓢。串门越多,吃得越多越聪明。讨糊粒的人越多,主人家越会发财


2、请“背箕姑娘”。

  正月十四晚上最风盛请背箕姑娘祈祷平安、幸福、四季丰收。一般以家族、邻居会聚形式同欢。屋内外点上亮灯,堂前放一桶水,桶边挂着一面镜,选四位姑娘盘腿坐地,每人右手竖一根筷,大家顶着一只圆背箕,背箕上放剪刀、烙铁、尺、花等物件。然后,姑娘们静心同诵“背箕神圆滚滚,剪刀烙铁做媒人,花给你戴,粉给你塔(搽),请你背箕姑娘来看灯。今年灯不比往年灯,四四方方角牌灯,两头尖尖橄榄灯,七手八脚稻蟹灯,抲鱼人喜爱是鱼灯……”念着念着,圆背箕自然会按顺时针方向不停地摇摆起来。此时,问年龄、问亲情、问年成等等,背箕便会一声声准确敲响水桶。旁人里三层外三层围观,既好奇又开心。


3、走十四。

  象山俗语:“要睏冬至夜,要吃三十夜,要嬉十四夜”。正月十四夜,人们从寺庙抬出菩萨,称行神。一路上,锣鼓在前,龙灯、鱼灯、马灯、车子灯等在后,男女老少提灯观灯,全家出动,大街小巷人如潮涌,热闹非凡。古时,足不出户的大户人家女子在十四夜可以涂脂抹粉,梳妆打扮,名正言顺串流于人群里走庙、观灯、看热闹,万众同欢“走十四”。


4、十三上灯,十八倒灯。

  正月十三,家家户户点灯挂灯辟邪。到了正月十八,彩灯摘下收藏,意味着一年生计的忙碌就开始了。


5、打生。

  “打生”游戏是把多年未生的媳妇带到桃树底下,凑热闹者就会边打(打桃树)边问:“你生不生”? 直到说出一声“生”字。


6、看新媳妇。

  新娘子结婚后,过第一个元宵节(十四那天晚上),要穿婚衣,盖婚纱,坐上床边重温新婚夜,让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看、说、笑、玩。


7、扮故事。

  十四晚上,男子扮成老妇人去看新娘,要新娘点香烟等逗趣新娘吸引更多的人逗闹,常使观众捧腹大笑。


8、钻狗洞。

  在正月十四那天,小孩子就由大人牵引下钻过狗洞,据说小孩钻了狗洞会长得高。


9、坐桥头。

  在正月十四那天,人们会到桥头上坐坐,祈求养的牲畜会肥壮。


10、渡关。

  农历十一至十八,许多人家会到寺庙、道观里给家人进行祈求平安的渡关仪式。


11、看祭礼,拜菩萨。

  昌国城内各庙都准备各式各样的供品祭礼供走十四、拜菩萨的人们观赏


12、“摇小竹娘”。

  在正月十四那天晚上,就跑到竹园里去摇小竹娘。边摇边念:“摇摇小竹娘今年划(还)是你长,明年与你同样长,后年划(还)是我长。”据说小孩摇了小竹娘会长得快。

看完文章,记得点


记者 郑丹凤 胡星艺 吴敏勇 陈佳雯

摄影 蒋曼儒 周科

新闻热线:0574-65719831 

广告合作:13805852269

女儿意外去世,女婿新女友竟是外甥女!象山老丈人很心塞…

c 象山火遍全国!舌尖上的故事大集合来啦~

c 喜报!象山又在省里脱颖而出!这次获评……

c 象山开年首个大会!听听县委书记叶剑鸣说了啥?

c 象山直升机空中紧急转移后续!一个父亲绝望中的求助…


点击“阅读原文”看“象山港论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