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次次“悲壮”的选择成就了人生未知的美丽

2017-05-21 王菡子 决策

点击上方蓝色“决策”,发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是继续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中艰难跋涉,还是想办法突围?又一次人生选择摆在了面前!

作者:王菡子



小区门口有一个名为“佛缘”的门店,每天早上都会有几十个人在那儿排队,要求签问命,要预知人生。我每次买菜从这经过,都会微微一笑:自己的人生别人真的能说明白?能提前说明白的人生还是人生吗?


—  01  —


我是70后,来自一个豫东贫民家庭。那真是纯粹的贫穷呀!记忆中的童年就是父母为一家人的生计奔波的憔悴面容。我不记得有过添新衣的快乐,一年中最大的快乐好像就是新年第一天爷爷给的一角压岁钱。直到八十年代初,粮食慢慢多了,不再经常听到父母把“籴粮食”挂到嘴边,但依然是穷。总看到有人写贫穷用的句子是:把一分钱掰成两瓣花,可是前提条件是得有这一分钱呀!如果连一分钱都没有,想掰着花也没得掰呀!


大姐考上了县里的卫校,母亲竟然是贷款送她上了学,学费是650元!有了这个压力,家里的经济状况更惨不忍睹。大哥也到了娶媳妇的年龄。我当时上初三,成绩很好,参加县里的作文比赛、数学竞赛都获得一等奖。可是我从来没有想过上大学,那对一个14岁的孩子来说好像太遥远了,我最切近的愿望就是不再花家里的钱!还记得中考前的一个傍晚,我和母亲依偎着坐在田野的土埂上,看着绯红的晚霞,商量着我的未来。母亲想让我上高中,因为她想供应出来一个真正的大学生,况且县里最好的高中已经提前给我录取通知书,还免收第一年的学费!我却想报中专或者是中师,因为这两类学校都是全免费,包分配,只要考上就不用再花家里的钱了。


最后我选择了中师,因为“老师”这个神圣光环罩住了我的心灵。


—  02  —

我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师范,还是那一届年龄最小的一个。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我一头扎进了学校的图书馆,像一只饥饿的春蚕拼命咀嚼桑叶一样拼命涉猎各种读懂读不懂的书籍。因为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接触到“课外书”!每次进图书馆,我都心里发慌,我发现还有这么多书我没见过!于是——赶快,赶快!抓紧,抓紧!我知道,一旦离开学校,我再也不可能有机会读到这么多书了。也许是贫困培育了我的坚定性格,也许是书香滋养了我与众不同的气质,一个邻县男孩迷恋上了我,那种痴情让整个年级震惊!我当时还不满18岁,懵懵懂懂中无所适从。


终于,毕业的骊歌还是唱响了!是留在我的家乡教书,还是跟他去他的老家?纠结,徘徊;矛盾,碰撞。最终,我选择了后者。不是爱情战胜亲情,而是爱情战胜距离。错过一个合适的人,想要再得到一份真情,会比数百里的空间距离更难跨越。于是在父母含泪的目光中,我去了数百里外的异乡,在一个镇中学当了一名语文老师。两年后,又在父母含泪的目光中,披上了嫁衣,成了异乡人的妻子。



—  03  —

我知道自己的积淀不够深,学识不够丰厚,所以我抓住一切机会自学,三四年的时间拿到了两个本科文凭。我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技巧,我积极参加县里的各种竞赛。我用热情和真诚帮助学生,他们亲近我,信任我,爱戴我!多年以后还有学生在打听我的去向,寻找我的联系方式。但是,生活永远不可能是一首理想的诗。因为整体教育水平低,我发现我陷入发展瓶颈,再怎么努力还是在原地打转。更残酷的是贫穷依然在继续!当时的工资是每月150元,却要推迟三个月才发,好不容易盼来一次工资都像过年一样。大家都很拮据,当地的老师有家里土地的收成可以接济一下生活,我们俩却什么都没有。有时候说吃了上顿没下顿真不为过,如果能提着篮子去集市上一下子买10斤鸡蛋,就有土豪的感觉。丈夫想尽一切办法挣钱补贴家用,什么苦什么累都能忍受,风里来雨里去,不辞辛苦。记得有一次我得了50元的教学奖,偷偷给他买了一只摩托车头盔作为生日礼物,他高兴得合不拢嘴,兴奋了好长时间。


两年后,儿子出生了!我们俩在生活上怎么节省都行,可孩子怎么办?随着孩子的成长,更让人焦心的问题又出现了:孩子的教育!这个小镇地处河南山东交界,繁华喧闹却又粗鄙浅俗,商业气息浓厚,学习氛围很淡。家族势力影响着小镇的善恶标准。这样的地方太不适合孩子的成长了!为了改变,我们先是托关系走后门想把工作调到县城,省吃俭用攒点钱就赶紧给领导送去,希望却一直是雾中花;我又积极参加县文化局的招聘记者考试,成绩考了个第一,电视台同意接收,却因为校长不放档案关系而又成了泡影。这时,儿子已经该上幼儿园了。怎么办?我绝对不允许我的儿子混在一堆脏话连篇的孩子中长大!也绝对不允许让他学会一口的“c”“ch”不分的当地方言!最终,我们托关系送他去了中原油田的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虽然每天要往返两个来回70多里地接送,每月要交超过一个人工资的借读费!


—  04  —

孩子的教育暂时让我们喘口气,但三年的幼儿园时光很快就结束了,怎么能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已经不满足于把孩子带到县城了,据了解,那里的教育并不比乡镇强多少,城关镇的几所小学和初中学风极差,师资力量一般。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学校办公室见到了一份教育时报,里边有一则省城学校的招聘启事,我偷偷记下学校的电话和地址,偷偷和那所学校联系上,偷偷地按约定时间去省城参加了面试。学校位于城市的南郊,交通很不便利。记得那一天我们辗转赶到时,已经是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校园内的草地上,安静而孤寂。接待我们的王主任很热情,说“你就是我心目中的语文老师”,并当即拍板让我八月份报到!


又一次人生选择摆在了面前!十几年前,人们的观念还比较陈旧,还非常在意“铁饭碗”,在意体制,在意“吃皇粮”!我这一走,就是抛弃了这么多年的努力换得的一个体制内的位置,只能带走一个教师的身份!两边的父母极力反对,校长朋友极力挽留,丈夫只跟随我的选择!那段时间,我就像做梦一样,恍惚迷离。可梦总有醒的时候,既然当下的生活只能给我带来无尽的痛苦,为什么不能改变一次呢?改变,总是有希望的。我的目的就是要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省城的这所学校有名气很大的小学和初中,全省有名的高中和它又是兄弟单位,既然目的达到了,还管别的干什么!再说,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我们能干能吃苦,难道还养活不了一家三口吗?



—  05  —

2002年8月份的一个夜晚,我们全家带着所有的家当来到了新学校。那晚,天气闷热濡湿,蚊虫飞舞。我们瞪着眼睛迎接新的黎明,迎接无法设想的未知,内心交织着兴奋和慌乱。


这是一所名校办的分校,真的是“以质量求生存”,学生家长的口碑直接关系到学校的钱袋子、老师的工资及学校的发展。儿子插班进了省重点小学,我们则完全淹没在了教学事务中。吃住都在学校,每天三点一线:教室、操场、餐厅,整个人都像上了发条一样,这个任务还没完成,下一个任务就又来了。备课量大,作业量大,每周还要有“周周清”考试,第二天就要出成绩,老师要帮助学生一个一个过关。在这儿,一周的工作量是原来的两倍甚至更多,大家都很拼,办公室里的灯经常亮到深夜甚至凌晨。2003年非典时期,学校封校了一个多月,我们如果不看新闻的话几乎对疫情没什么感觉,因为紧张的工作生活没有什么变化。那两年,还经常有出版社和学校联系编一些教辅资料,电教馆要拍摄课本剧,于是我们老师既要当编委写文章,还要当导演组织学生排练,每天忙得像陀螺。


有时候写文章备课到凌晨一两点,疲倦像海潮一样淹没整个身心。我从办公室回宿舍,长长的走廊回应着我沉闷的脚步声。抬起头能看到操场绿地上昏黄的路灯,就会想起第一次来这个学校面试时的那个傍晚,王主任就是站在那片草地上对我说“你就是我心目中的语文老师”!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也许生活就是一部得失辩证法:我儿子享受到了省级一流的小学教育资源,我却再也没时间陪伴孩子,和他嬉戏了。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撑不下去时,默诵汪国真的话,调整状态,继续前行!


—  06  —

两年后,付出有了回报:学校看我踏实严谨认真努力,竟然破格为我办理了工作调动手续!省人事厅直接开出调动公函。只花了8块钱,我就成了省财政在编教师,全家户口也从县城迁到了省城!这是我从来没敢想过的,我本来抱定了终生作为一个流浪打工者的心态走出来,没想到竟然得到了一个固定的省级工作单位!


那年的秋天,我又被学校推荐评上了中学高级职称,这也是乡镇的有些老师一直到退休都不能实现的愿望,而我在37岁时实现了。我参与编写的教材、教参不断付印出版,一本本样书散发着墨香展开在手上,那种从来没有体会过的幸福感充溢了心灵。


因为编写资料,我和教育时报的一个主编成了朋友,她偶尔会向我约稿,写一些教学随笔,我的作品就经常见报。我导演拍摄的课本剧也正式以光盘的形式发行,一年后,我编剧并执导的校园小品又获得了省级一等奖。我的学生也陆陆续续走进各重点高中、重点高校,甚至世界各地名校。看着这些成果,我就像一个农人看到满地黄灿灿即将丰收的庄稼,满足而欣慰。


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了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家!因为学校隶属于教育厅,所以在校老师有资格参与购买高教园区的房子。我们用几年的工资和稿费作为首付,买了一套120平米的三居室!2005年的元旦,我们正式搬进了新家,结束了一直“以校为家”的历史!这样的生活状态对于某些人来说常态,对于某些人来说却是一种奢侈。我们拥有了未知中的奢侈,是多么幸福呀!


本是一次决绝的选择,还带着点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我却误打误撞地走上了一个提升自己的平台。在这里,我有了更多尝试,也开发出更多潜能。我现在的高度就是我儿子的起点,他的未来会有更广阔的空间。我感激学校,我感激我拥有的一切!



—  07  —

儿子小学毕业那年,学校搬到了新校区,他入读新校区的实验班。孩子活泼勇敢,三年中,他当主持人,参加演讲比赛,组织文艺汇演,不断经历各种锻炼。他的身体像打了催化剂一样疯长,心智也在磕磕绊绊中逐渐成熟。他的数学老师有一对双胞胎女儿,高考后,一个选择了去法国,一个选择了去美国。这个消息让我极为震惊:孩子竟然可以这样发展?我们普普通通的工薪阶层的孩子竟然可以走出这一步?我是从来没想到过的。但这个思想的种子却已在心中埋下。


学校因为是和开发商合作办学,我们老师又以内部价团购了一套住房。因为房子的位置在城市新开发区的正中心,等到交房的时候,房价已经增长了两三倍。和房价一样让人摸不透的还有儿子的思想。他上了省重点高中,却因思想活跃,总是和学校僵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格格不入。孩子心灵纯正,看人看事太理想化,不避讳,不矫饰,而老师则更关注成绩,压抑学生“我”的东西。这种观念的冲突让他很痛苦。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极理解孩子,应试教育容不得太理想化的行为,我自己也有这样的困惑。但是,我们无法改变,只能两方面调和。好不容易熬到高考结束,他的成绩只能上一个省内的二本。


是继续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中艰难跋涉,还是想办法突围?又一次人生选择摆在了面前!我们理智地分析儿子的优缺点,认为他活跃的思想和执行力强的特点更适应西方的教学模式。男孩子出去闯一闯,历练一下也未尝不可。毕竟在这个开放的时代,年轻人需要有更高的眼光和格局。去哪里?首选欧洲,因为欧洲的历史底蕴深厚,是认识西方世界的一个窗口。钱怎么办?卖房子。这个想法真的让我心疼了好久。这个小区是个高品质小区,是全市的样板:绿化好,服务好,设施完备。房子是电梯洋房,好多人想买也买不到房源,房价一直在涨。这套房子卖了,经济上受损失是一定的,关键是我们这辈子估计再也不能拥有一套这样的理想房子了。


可是,儿子的学业不能耽搁呀!身外之物和人生的阅历,孰轻孰重,我们还是能分得清的。决定之后,儿子开始准备雅思考试,我们开始卖房子。三个月之后,等到儿子拿到一所世界前百名的欧洲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时,我们也和一个银行职员签下了购房协议。收到买主的第一批购房款的时候,孩子的签证也到手了。


—  08  —

那年暑假,我们回老家。说起孩子,才知道和我儿子一起上幼儿园的那个男孩儿几年前就辍学,在社会上游荡,无所事事,经常惹事生非。他父亲气得要死,发愁孩子的出路。我们唏嘘慨叹,同时也深感万幸:幸亏我把孩子带出来了!尽管,我卖的那套房子已经又涨了一百多万。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好收到儿子用微信传过来的照片:古老的莱茵河,壮丽的科隆大教堂,令人惊叹的梵高博物馆,西班牙高迪的米兰之家……古老的欧洲,处处都留下了儿子身影。他在欧洲的教育模式中如鱼得水,选择的专业也是自己最喜欢的传媒,优异的成绩和异国生活的历练让他越来越自信。他给公众号写文章,他参加当地的中国文化交流,他以自己的方式印证着成长!


生活还在继续,人生还有更多地未知。这些未知谁能预设?只要勇敢地往前走,真诚地面对,努力去开拓,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结下自己的“佛缘”。


作者简介:王菡子,一个贫民的女儿,一个教育工作者,一个初心不改的摆渡人。


【版权归作者所有,决策整理发布】

这是一个专门为上升中的你打造的经验分享类公号

所有文字都是真实案例、切身体会、理性分析

不灌水、不煽情、非鸡汤


认识我之后

你比从前更优秀

决策(微信ID:juece2015)

选择正确,你的努力才有价值

长按二维码后识别关注

我为什么放弃了月薪过万的工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