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要让沟通毁在一句话上

2017-07-24 辛上邪 决策

点击上方蓝色“决策”,选择成为更好的自己



知乎上看到署名碧琉璃写的一个回答,瞬间被数千人点赞,嘘唏无数:


高中时候与一男生互生好感,他十分内向我又傲娇,互相都不可说破。语文老师让每天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分享一句名言,轮到他了,他问我写什么,我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写了这句诗,却还是不表白。


临近毕业了,他拿明信片让我写祝福语,我又暗示他:“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依然沉默。于是各上大学两地分割,再无联系。


毕业十年后,从另一个同学那里得到他的QQ号,加上,签名赫然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互相淡淡地问候了近况,往事再不多言。


又过去了几年。某年我生日那天,忆起高中时每次生日他都精心准备礼物,所以想找他聊聊,给他发了短信,“干嘛呢?”


他回:生日快乐。


次日碧琉璃编辑了回答,“没到一起,或许是没有缘分吧,也或许是因为年轻的我们都害怕失败、害怕被拒绝、害怕分开所以不敢贸然开口。”



—  01  —

朋友请我去参加他的烧烤聚会。向他征询带什么比较好,他说可以带甜点。


聚会前一天,就在我准备买甜点时,他发来信息说:“我准备了汉堡、热狗、沙拉、甜点。” 我想,他既然有甜点了,那就不需要我带了,我应该带什么呢?带肉吗? 问他说:“没有肉吗?”他回复说:“我有牛肉汉堡和牛肉热狗。你想吃什么肉?牛肉?鸡肉?猪肉?”我一看更懵了,我回复说,“不是我想吃什么肉,是你需要我带什么肉。” 他回复说:“你想带什么带什么。” 


看来短句子实在无能力为了,用了一个which从句来解释:“我准备带的甜点你刚才说你准备了,我不知道还应该带什么。”这下解释清楚了,他回复说:“刚短信你的是我的菜单。其中的甜点就是你要带来的啊。”


文友在线征询我的建议,我口无遮拦地说了几条,刚开始他还回复,后来没有再回复了。数小时候,他又问起另一个问题,聊过之后,我顺便把先前说的那件事又提了一下。他又陷入沉默。以为自己说话不周,我就补了一句“如果说话不合适,请多包容”,这次他秒回说:“你说得我没太懂,在考虑中。” 


多问一句瞬间柳暗花明。



—  02  —

多问一句、多解释一句的沟通方式要感谢多年前朋友大刘的指点。


大刘曾是公司的客户。业务沟通多了,渐渐成了朋友。有一次谈到某个问题,他的一句话让我特别不赞同,坏情绪一时涌上来,匆忙间挂了电话。


第二天,他电邮我问,“昨天是否惹您龙颜不悦了?在下言词有何不妥当请您指正。”我感到很难为情,便写电邮说明了那句我不喜欢听的话及原因。几番电邮来回,解释清楚了误会。


最后,他诚恳地说:“你很直率,容易意气用事。我经常看一些心理学期刊,想给你提个建议:以后再遇到一言不合的时候,请先安抚自己的情绪,不要怒、不要急,要心平气和地去讨论。你一生气,便不容易说清楚自己想说的话,会让沟通陷入僵局。你要知道,无论对方说什么观点,只要不是恶意的,都值得问清楚。对事不对人,了解与我们相左的观点,对丰富我们自己的思想有极大的好处。”


邻居让我帮忙送她闺女去参加活动,我说让我丈夫送,她认为我是推托。我解释说,我的驾车水平有限,不敢送别人的孩子。我丈夫是老司机,更稳妥。她跟着解释,闺女喜欢会说英文的阿姨来接送。原来如此。


多解释一句也很有必要。有时我们觉得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对方可能还云里雾里呢。



—  03  —

我父亲说:“如果不想和对方争执,就少说一句话,把最后一句留给对方说。”这个建议也是屡试不爽。


昨天,微信群里一群人争论一个问题,互相@,答非所问。争论的是形而上的关于什么主意的问题。谁也不一定搞得清楚来龙去脉,又是打字交流,语言不完整、感知不到语气表情,就算不是鸡同鸭讲,也基本是自说自话。


我和一位小弟观点一致,但看到这种繁荣混乱的局面我就撤出来了,那位小弟还在顽强地回复着几位反对者的@。我私信他说,别吭声了,让大家把心里想说的说完就好了。


有时候少说一句可能失之交臂,多说一句又可能从此陌路。


有位作心理医生的朋友说过,他们的一大法宝就是让客户诉说,想法设法地让客户倾诉出来。很多人的心结不是真的需要旁人去解,而是自己的话语、想法疏通不畅,淤积了。我问他,“如果客户说完了还觉得有问题呢?”他说,“那是没说好,还要继续诱导他们说。”


最经典的例子是管理公司时和一位同事的交流故事。那位同事比较消极,每天都抱怨,为了鼓励她,我约她聊过一次。谈话时,她对公司、工作、她自己的每一句抱怨都在一开头就被我“扼杀在摇篮中”。整个谈话貌似阳光明媚,她也信心满满地走出了我的办公室。可是次日清晨开机,我读到了她夜里两点多发的短信,大致意思是:你说的每句话都对,你说的时候我也赞同,但是翻来覆去地想,还是不能说服我。


这件事给我的教训是,以后再听到任何人吐槽,先让对方把想说的都说完。让TA的最后一句话音回荡在空气中,而不是我们的。


在争论时少说一句,不会言不尽意,不是落荒而逃,而是一种从容淡定——所谓让TA一句又何妨。



—  04  —

交流有很多方式,面谈、笔谈、音讯沟通。扬长避短,选一种适合自己的比较好。


根据多年磨合的经验,我们夫妻发生争论时已经养成了笔谈的习惯,即使同处一室。笔谈能过滤掉很多不良情绪,利于逻辑地分析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笔谈时一定要写完整的句子、段落再发送,切忌你一言我一语地纠缠。还要注意要有问有答,即使自己有话要说,也要先回答完对方提问,不要激化情绪。


在我俩多年的磨合沟通中,也形成了一套“约法三章”:


不牵扯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不要说“你去年还怎样怎样呢”,那对方就会说“你前年还怎样怎呢”,两个人在一起几十年,怎么能扯得清楚呢?


已经达成的协议不再讨论,除非发生新的变化。这个观点是参照美国商业人士卡莉•菲奥莉娜为商务谈判设定的规则。讨论协议时可以尽情讨论各种可能性,一旦达成共识后,便不再反悔。


就事论事,不攻击对方。谁都不想被声讨。讨论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非指责对方的不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每次讨论问题都要牵扯到对方的缺点,会成为批评大会,不仅于事无补,还撕裂感情。


沟通是门学问艺术,又是生存能力。处处碰壁时,可能就是自己的沟通发生了问题;如鱼得水时,别忽略了沟通的艺术。勇敢地说出那一句,或者包容地咽下那一句,是历练,是修养。


套用张爱玲的话来描述沟通的理想境界——在千万句话中说出你该说的那句话,在千万个机会中,在恰当的那一刻,没有多一句,也没有少一句,说得刚刚好。


长文看完了,别忘了点赞及转发分享啊~~

【版权归作者所有,决策整理发布】

商务合作请加QQ331234769

这是一个专门为上升中的你打造的经验分享类公号

所有文字都是真实案例、切身体会、理性分析

不灌水、不煽情、非鸡汤


认识我之后

你比从前更优秀

决策(微信ID:juece2015)

选择正确,你的努力才有价值

长按二维码后识别关注

不是每个变质的婚姻,都能等到岳父拿刀拯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