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职教本科应该是个什么样?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朝闻职教社 Author 元正 Jacky

 点击上方“朝闻职教社关注公众号

这是朝闻职教社的第32篇原创文章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职教改革的大潮,滚滚向前。

职业教育正通过自我革命,来对抗和拯救,基础教育的“卷”和“焦虑”。

其中就包括,高职升本科。

过去的2023年,公示的高职升本科的院校17所,占全部已公示职业本科院校(35所)的近50%

职教本科,健全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了整个教育体系,是职教改革道路上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与此同时,仍有个问题,时刻拷问着你我。

高职升本,是手段还是目的?

职教本科,就是我们想要的彼岸吗?




 1 

时代变了


人为什么会焦虑

面对不确定性,人就不知所措。不知所措的时候,人就焦虑。

为什么会有不确定性?

因为时代变了,我们正在从大工业时代,迈入智能时代。

就因为那个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

为什么AI带来了不确定性?

因为AI工具,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把专业能力标准化了。

专业,是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分科教育体系下的产物。你十几年寒窗苦读学到的那些东西,AI分分钟给你替代掉。

“专业”,正在被AI重新定义。

所以你在担心你背后的AI,冷不丁就抢掉你饭碗的同时,你又不知所措。

人类文明,就是教育和产业的赛跑。有时候教育领先于产业,有时候产业领先于教育。

每当产业领先于教育的时候,人就“焦虑”。从农耕时代转向蒸汽时代,从蒸汽时代转向电气时代,都“焦虑”。

这次我们是从电气时代转向智能时代。

统计研究表明,教育和产业实现同步,需要30年,等到教育和产业同步了,就不焦虑了。

那为什么要“卷”呢?

你用别人的规则参与竞争,就会“卷”。

《职教改革不成功,K12就得继续卷》(点击标题阅读原文)一文中提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本来都是成人、成才的通道,如果职业教育这个通道没人走,那K12肯定就会卷,人口下降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学校的选拔机制是排名。

如果职业教育还用普通教育的规则参与竞争,“卷”就必然继续。

要打破,你得改变规则,你得另起炉灶。

就像我们的“一带一路”之于WTO




 2 

世界的两种打开方式


给你讲两个故事。

据说,亚里士多德也不知道出于什么理论,经过逻辑推演,认为女人的牙齿比男人少。但他结过两次婚,你说他为什么就不直接数数自己老婆的牙齿呢。

亚里士多德死后近1800年,公元1432年,围绕一匹马的嘴里到底有多少颗牙,一群有学问的长老,争论13天,面红耳赤,精疲力竭,没有定论,一个年轻学生实在忍不住了,喊了一嗓子为什么不能去找一匹马,掰开嘴,数数呢。这个年轻的学生,就是弗朗西斯·培根,喊“知识就是力量”那位。

这个世界本有两种打开方式:一个是看书,另一个是直接上手干。

前一个办法,就是从已知推演未知,只要掌握基本原理,在理论上你就能推导出所有现象,只动脑而不动手。

后一个办法,就是要知道李子的味道,就自己尝一尝

虽然人类自古以来敬重动脑的人,但千万别忽略,近代的科学革命,源自用动手的方法认识世界。

拉瓦锡,现代化学之父,“无量化、不科学”,拉瓦锡随身携带天平,通过严格的定量实验的结果,归纳出科学结论。

换句话说,教育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演绎”逻辑,一种是“经验归纳”逻辑。

普通教育,遵循“逻辑演绎”的逻辑,追求“从普遍到特殊”,是在“学中做”。

职业教育,遵循“经验归纳”的逻辑,追求“从特殊到普遍”,是在“做中学”。

这是人类两种认识世界的途径,截然相反,但殊途同归。

“逻辑演绎”受到的现实挑战是,各种现实相关因素多到根本不可能直接用理论推导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动手”才是直截了当的办法。这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与他父亲赵奢之间的差别。

再举个例子。

俄罗斯的阿尔泰国立大学,2022QS全球排名561位,与中国地质大学、深圳大学的排名相当,平常授课分大小班,大班讲授偏理论,如果有学生听不懂,可以再上小班,主要通过实验、角色扮演等方式,完成对理论的理解。

也就是说,如果“逻辑演绎”不适合你,那就用经验归纳再来一遍。

所以,职业教育是和普通教育,是并列的两根支柱,一同撑起整个教育体系的殿堂。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绝对不应该像一组套娃,而应该像我国的青铜器,有酒器、食器、礼器等之别。

职业教育,包括职教本科,就是要在经验归纳的新规则下,换道超车。




 3 

职教本科的最佳人才培养模式


你看最近热播的《繁花》,宝总与爷叔之间,是什么关系?

研究生制度下,学生和导师之间,是什么关系?

在医生的漫长的培养期内,实习医生和医师之间,是什么关系?

对,是师徒关系。

真正有效培养人才的办法只有一个,学徒制。

学徒制的历史可比现代教育制度悠久得多,学任何一门手艺都得先当学徒。不管是科研、工程、还是艺术,都是如此。

高校的研究生制度,就是科研这门手艺的学徒制。

师父带着徒弟,参与一个个实际的项目,徒弟在试错中学习和提高。

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是否提供了足够多、足够好的动手机会。

你想想现在的毕业生,包括高校和职校,也包括你我,是不是工作后发现以前学的很多东西根本用不上,是不是反而有用的东西都是在工作中边干边学的。

换句话说,工作后才开始了真正的教育,这个教育还是学徒制。

可是我们反过来想,如果入学就开始边干边学,那毕业之后的那些岗位工作不早就能干了吗。

所以,在“经验归纳”逻辑下,职教本科的最佳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

1、学习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有些东西,总少不了老师的直接传授。

2、独立或合作完成练习项目。通过练习项目,实现经验归纳,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掌握专业技能、软技能。

3、通过企业实习,把理论和技能用在解决实际项目问题上。这是将经验归纳得到的理论和技能,在实践当中应用和验证,再次经验归纳。

4、写论文。对高职的学生,不是上来就讲教材,其实可以是毕业前能够把教材的部分章节写出来,作为“经验归纳”的成果;对本科的学生,论文可以是一个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是和学术型人才截然不同的;既然培养目标不同,那培养流程、培养方式就应该不一样。

所以,对于职业教育,包括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流程、教学方式、教学评价,都应该和普通教育不一样,这才一同构成了,职业教育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你可能会说,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理解、都认可,但为什么做起来这么难呢?

如果一个东西应该起作用可是不起作用,工程学就该出场了。

职教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是个工程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的困惑,恰说明我们工程技术人才的匮乏,恰说明我们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方式失效了。




 4 

嫌弃、追赶、平替


职业教育,过去一直被贴着“失败者的教育”、差生的教育的标签,被学生、家庭、社会嫌弃。

这不是职业教育的类型有问题,而是我们的评价方法,没有给适合经验归纳的学子一条发展的通道。

职业教育,正在通过自我革命,实现追赶和自我救赎。

创新,不是落后者的权利,而是落后者的特权

后来者创新,后来者引领潮流,是竞争中的一般规律

在一对一的帆船竞赛中,不是落后帆船学领先帆船的操控方式,而是领先的帆船看落后的帆船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从理解到实施,一次说透项目化教学》(点击标题阅读原文)中提到,南方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原文中扫码看视频),都在做“新工科”的“项目+课程”的教学改革,其本质,就是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从“逻辑演绎”逻辑,转向“经验归纳”逻辑。

以前我在企业负责培训中心的时候,曾和同事交流,我说我的培训中心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目标就是平替掉现在的普通本科生。

同事说,你做不到。

但是我内心十分自信和坚定,只要用正确的方法、科学的实施流程,去解这个工程问题,培养出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具备理论深度的工程技术人才,就一定能平替掉传统的普通本科生。

何况,德国已经有成功先例了。




最后的话


高职升本科,是教育体系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比如现在很多国家是不认我国专科学历的,比如德国以前也是没有本科的,为了出国留学或接纳外国留学生,才开了本科。

高职升本科,只是职教改革的序曲,非彼岸。

目的,不是学校行政级别的提升,不是毕业生的一纸文凭,而是育人模式的根本改变。

为天下学子打开另一条发展通道,让职业教育成为与普通教育并列的支柱,两条通道都能“育人、成才”,才是职教改革的彼岸。

只要,“往简单处想,往认真处做。”

在此过程中,要警惕身边人踩过的坑,比如A升中超,水平提升否,比如企业A股上市,一上市就开始走下坡路。

共勉。   


推荐阅读:

《高职升本科后,到底改变了什么


欢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凡教育皆合职业之意味,
固授人以学识、技能而使之能生存于世界也。

长按二维码关注,一起躬身入局职业教育

▲ 长按关注朝闻职教社,躬身入局职业教育

教育咨询 培训合作 | 转载开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职教本科应该是个什么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