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zhishipai Intro 先锋观点,让制造业闪耀;原创、深度、知识性。 摘要:工业4.0是德国国家意志的最新一次的豪华亮相。上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历史记忆是二战期间的德国闪电战。彼时德国战车的要害不是战术打法的革新,而是整体战争观的对外输出;同样这一次从根上讲,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工业力量和政治意志的混合体。光盯着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格局变得越来越小。 制造业在中国工业史上应该从来没有像2015年如此热闹。坊间人群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工业4.0,股市基金没有人不争相炒作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而各大企业都在铆足了劲,要做智能工厂的示范。能够把智能工厂做为中国版工业4.0的落地方案,眼下已经成为无数中国制造业企业敬仰的荣耀。各种PPT和文章像接上了啤酒罐的水龙头流出的泡沫一样,层出不穷越来越高之后,无人工厂、智能车间、自动物流、C2B订单生产、联网机床等全部被打上智能工厂的标签,迈向工业新小康。 可是,连德国都承认,需要10~15年才能实现工业4.0。我们怎么就一夜之间,花开满地,到处都是信誓旦旦的4.0工厂呢?我们到底能示范什么,高精尖的数控设备、最新版本的CAD/CAE软件、最具雄心的机器人。。。无论虚拟设计虚拟工厂,还是流水线还是装备,核心部件和软硬件都是来自国外的时候,我们是要来证明示范工厂不过是马赛克拼凑起来的一具高科技线偶吗? CPS是美国人发明的,而德国人把这个技术名词偷换成社会学术语。它得到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两个制造业国家的肯定。而工信部示范项目的大蛋糕,则深深激发了国内制造业企业的奇妙幻想。上行下效,几乎所有企业都换上了CPS情结:不说工业4.0,都不好意思说工厂在干什么;不说CPS,工厂就不是智能工厂。 那么,CPS的核心是什么?仅仅在概念上大家容易产生共识。在虚拟与现实这个两极世界中,虚拟世界看到了物理层面的操作,物理世界看到了虚拟世界的意识。网络连接了一切数据,数据有了全新的价值。水中有泥,泥中有水。简单而言,这就是CPS的核心思想。而现实情况是,在任何一极中,无论是在虚拟世界的设计、仿真、工艺、虚拟装配,还是工艺实践、设备自动化、生产调度都远远未能达到数据的连通,更谈不上一体化。而一线现场的困惑和悲观,如果可以检测出来的话,显然更加糟糕。 毫无疑问,西门子是工业4.0最积极的倡导者,或者说它主导了4.0的进程。西门子在大力炮制和兜售工业4.0概念的时候,也在中国卖力地推荐它的成都工厂典范。因为,在整个工业4.0的体系中,围绕着智能工厂,它已经成功地提前布局,埋下了三个巨大的战壕,深不可逾。 西门子在CPS中的三层布局 在整个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层面,它提供涵盖整个驱动技术的软件与服务;而在现实工厂的设备层面,西门子产品覆盖了变频器、电机、联轴器和齿轮箱;在通信和信息层面,全集成自动化系统包括各种PLC、人机界面HMI/SCADA系统。打开工业4.0的外衣,它下面鼓鼓囊囊地塞满了喧嚣地、急不可耐的硬件、软件和服务。 然后德国故事、德国大小CEO悉数粉墨登场。机器人KUKA、CLOOS保打天下,液压气动系统找Festo、Bosch(Festo不说液压元器件了,人家现在说的是人机协同生物仿真系统,工业4.0绝配),物流系统找Demag、Still(这些以前做起重机、叉车的公司,现在无一不展示其工业4.0物流系统);基础设备仍然是的德国的。以焊接为例,德国太强大了,世界上最大的焊接就在德国(顺便说一下,第二大焊接展就在中国);机电驱动系统可以采用Lenzi,传感器Truck、IFM;减速机采用ZF、弗兰德(对不起,这个全球第二大减速机设备也早就被西门子收购了)。连做安全软件的威步公司都跑到2015年5月都到“中国智能制造”论坛上,宣讲工业4.0的工业网络安全。扯掉身后的工业4.0幕布,这不过就是一款文档加密的软件嘛。 工业4.0讲坛突然变成了德国工业整个供应商们搭起来的一个高高在上的舞台,舞台上他们对狂热的中国人说,忘掉设备吧,咱们说工业4.0;然后走下台来跟你说,你工厂里面所有的设备都最好用它的。 完美,完美!在工业4.0和智能工厂实体的概念下,德国设备作为一次完美的集成,包打天下。主菜单设置完毕,还差什么?工艺CAPP编制,哦这件事,自行解决吧;什么厂房设施建设,路由器,高速网络,硬件存储,ok,这些都是中国人来解决。 从来没有如此完美的一个布局,让德国人的工业力量,可以如此整齐划一地亮相于国际舞台。上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历史记忆是二战期间的德国闪电战。然而,那个时代,德国战车的决定性意义,不是在于战术打法耳目一新的变革,而是象征着一个国家的战争观可以如此有力地向外整体输出;同样这一次从根上讲,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工业力量和政治意志的混合体。工业4.0,是德国国家意志的最新的豪华亮相。 立体战是工业力量的整体输出 仔细推敲工业4.0的内涵,这里面与德国工业思维的巨大变化。德国的工业对外输出,从2013年开始,已经有了重大的改变,以前是German Made,强调的是德国制造,高精准的单机设备对外单打独斗;而现在是Factory by German,整体输出,就用德国工厂来实现所有的制造。德国工业4.0战略好比是国家队的宜家,是一个品牌下的联合体的整体对外策略。这是一种工业技术的输出思维,而非科技立本的思维。 一个临时拼凑的殿堂 工业4.0是工业史上最成功的营销概念,它最大的买家是中国。除此之外,它几乎没有市场。在美国,根本没有工业4.0的市场。德国足球厉害,美国说我们也会玩足球,但我们玩橄榄球、玩棒球,总之,不跟你们一个节奏。对于工业再振兴,美国人有自己的计划,下次我们再来讨论,美国人玩的才是真正的大格局,10年之后甩德国工业4.0几条街。 (这里卖个关子,请关注微信号,我们下次再行讨论) 德国人为什么需要10~15年。因为集体排演这个节目,需要反复的磨合。改变德国公司各自为政的局面。所谓的国家战略,就是国家来指挥整个节目的排练。德国号称要投入2亿欧元?这个也太少了吧。中国随便一个专项,就立刻秒杀这个制造业最发达国家的战略。实际上,德国的这笔投入,只是用于排演。排练节目,需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10~15年可以完成的蜕变 德国工业4.0的缺陷何在?它有一个默认的命题目标,因此它追求一个宏大而严谨的叙事格式,犹如罗马殿堂般的宏伟。这种结构化的布局,限制了它的开放、包容和根本意义上的创新,许多最基础的建设,材料、工艺、新能源等诸多问题,完全无法包含在其中。 工业4.0是个好故事,但它只是一扇门,通向一个单一的世界。紧跟工业4.0,会使得中国制造进入一个相对狭窄的空间:思维越来越具象,格局越来越低。 长按此处,识别微信码,获取更多原创。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