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愁十论

孙君 北京绿十字 2022-03-21

【第917期】


做了十几年的乡村建设,我发现原来乡村建设很简单,把活交给农民,我们略做指导就可以了嘛。这样传统也有了,现代文化与规范要求也有了。今天我们真的是绕了一个大圈子,并且越做越难。




近百年,我们已把传统丢得差不多,西方文明又不适合中国,在这样一个时代,乡村建设一直找不到方向,更多的把乡村弄的本末倒置,还津津乐道。我们用错误的方法在消灭传统文明,以致中国乡村在近百年中遇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矫枉过正,亡羊补牢,今天我们面临着乡村该如何去做?




1.建房。近几十年农村的房子越建越不像乡村,越建农民生活与生产越不方便。为什么?因为是城市人为农民出的设计图纸,城市设计师有设计资质,农民能建设乡村,但没有资质。我就不信这个邪,专门请农民建造师、设计师与我一起,结果五山堰河村、信阳郝堂村、广水桃源村、郧县樱桃沟均成为全国的经典之作,方法很简单,让农民参与设计自己的村庄。他们只要一出手,就是浓浓的乡愁。

2.种地。农民种了几千年的农田,现在不会种了,也不愿意种了。不会种是因为农民有自己的标准,而专家学者是以有机标准来与农民对话。现在是不种田的教种田的人如何种地,可中国人的食品安全出了问题。另外,几千年农民种田能养活自己,今天养不活了,连续十年大丰收还是养不活,种粮国税也不用交还是养不活,田还是以前的田,农民照样种田。这个问题已经不是农民问题,而是城乡二元体制政策向城市倾斜,偏向利益集团。结果就是农民不想种田,卖地卖房,收租抵押。一句话,农民真的不种田,中国就没有安宁之日。




3.规划。中国城乡规划法实施起到了消灭中国建筑艺术的作用,话说的难听,可事实确确实实就这样。乡村规划,只要把权力交还给村干部,还给风水先生,还给民间艺人,中国乡村马上就像乡村,有灵魂、有文化了。最简单的事,我们做得极为复杂。今天,说乡愁的人一定不是农民,农民说乡仇,说乡愁的人也绝对不会住乡村,就是个别住乡村的人,也是度假式的。农民不愿居住村里是一定有道理的,他们放弃老建筑也是有道理的,很多老建筑只要挂上名就有麻烦。修没有那么多钱,不修又实在不适应现代人居住,拆又不能拆,古村古建成了农民心中的痛。农民更愁的是村里年轻人都离开了,房子没有人住,老屋在快速地拆除,新建的房子盖的都是怪里怪气的,因为难看,平均15年就拆掉重建,愁啊。把城市的标准搬到农村,就是对农村破坏。农村是人情社会,有村规民约,讲究伦理道德,是人在做天在看,做坏事是混不下去的。




4.还权于村“两委”。乡建不是建设为主,也不是扶贫为主,而是系统性自治修复。要远离城市文明,拉大与城市的距离,让村干部能说话算话,让村干部责权利对等,什么时候能做到还权于村“两委”,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才能真正的激活,才能旧村营造新村。乡村建设千万不能以设计师、政府与专家为主体,只要不是农民为主体,项目注定失败。帮忙不添乱,这是乡建的原则。


取缔乡村选举,还村庄长治久安。选举问题对乡村破坏性很大,尤其是在南方与经济发达地区,村干部三年一选,弄得像美国选总统似的,选上忙三年,选不上闹三年,一个好端端的自然与推让制(推荐和让贤)的乡村民主,活生生的用陌生人的竞争模式来取代熟人社会、道德层面的民主形式。熟人社会的温度与面子在西方民主选举的面前被无情撕裂。在湖南、湖北我问了十几个村干部,谈谈对村庄未来的打算,没有想到他们的回答惊人的相似。我们三年一选,我们只能想三年的事,三年后我还不知道能否选上,我怎么有打算?这种情况,村干部怎么安心?




5.新农民的培训。社会在快速发展,乡村正成为城市人心中的田园之梦。可是现实中,乡村的卫生间、厨房、舒适度、取暧、乡愁等与城市人口的消费观有较大距离。村里出去的打工者回到家里也不适应了。乡村自己的田园感丢了,城市文明中的舒适度又没有。今天看到的是门前垃圾、污水横流、麻将与赌博、家中蚊虫等等,让今天的乡村处于困境之中,所以如何对农民进行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其实就是农民的农家小园。农耕文明同样也是以家家户户为田园之源,也是城市文明期待之源。对中国来说,只有农家小园能安居乐业,才是真正的帮助农民,也是中国农业的正道、大道、农之道。如何把农民庭院经营起来,才是农民的希望之道。

6.慢是农业的价值,居住散落是农村的特点,温度是农民的特性,是农耕文明的中轴。这些特点只要把握了,所有的“三农”问题就显得简单了,放下了,超脱了。

现实生活中,只有农村慢下来,城市才能快起来;只有乡村的伦理道德的完美,才能推动城市的法制社会;只有农耕文明的感性,才有城市文明的理性;只有农村的生态平衡,才能为城市的工业文明建立一个生态下限的保护圈。只有农民像农民,农村像农村,农业像农业,很多复杂问题就简单了。




7.土壤。土地是立国之本,土地是生命之源,但土地遇到人类,就可能危运当头。历史上唯有东方文明,才让土地有了生命力,9000年不休。保护土壤,几千年是农业丰收的重要工作。这一点农民兄弟总结了很多经验,春天上粪不懂性,赶到秋后就光腚;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底肥为主,追肥为辅;羊圈摇钱树,猪圈聚宝盆,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等等。




8.农道。几千年,农民已经掌握了农业生产的特性,稻花要雨,麦花要风,浅水插秧,寸水返青,秋后不深耕,来年虫子生,耕地深又早,庄稼百样好。乡村建设的生产方式中,第一任务就是修复今天污染严重的土地;第二是养猪;第三是垃圾(资源分类);第四深淘滩、低作堰;第五修复生态,这些工作不做,乡建等于白做。今天我们把农业希望放在土地两权抵押、互联网、精准农业实施,是一群不种田的人在操种田的心。

站在全球看农业,我们就明白中国农耕文明的价值;看到四大文明只留下中国,我们就明白农民的智慧所在;看到近三十年农业的现状,我们就知道近几十年的乡建是多么的愚蠢。科技兴农、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有机农业论证、乡村规划等,把一个原本的文明活生生弄成不文明了,把农民教得不会种田了,要教授与学者来教他们种田。几千年农民一直是自己在建设乡村,现在要让大学老师、年轻的设计师来指导农民如何建村庄。

堰河村书记闵洪彦说:“我是农民,我上楼做什么?”安徽芜湖黄峤乡农民陈建平说:“房子与土地,不到天灾人祸是不能抵押的。”雪山村李德安书记说:“农民不缺钱,缺的是希望与观念的转变。”土地权收回去后,土地出问题;村“两委”权收回去,安稳出问题,猪、宗教、信仰出问题;粮食收成后,农民养不活自己。还权乡村,自治乡村,是真正的农道。

众多的乡镇干部告诉我,中国的乡村建设所以千奇百怪,都是规划设计师没有责任感,不懂农业所致。

几千年,皇权不下县,村民自治,铸就了农耕文明,今天皇权不下县,专家与设计师下村,乡愁与乡建同行,惠民与扶贫协力。目前,发展中的乡村用一个词来形容最为适合:帮忙又添乱。  
                 


9、工匠精神。雕刻、剪纸、绘画、木匠、泥作、铁(铜)匠铺等乡村民间工艺作为中国乡村社会一种特有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在中国乡村社会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它既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也反映出了中国人审美艺术价值,也是最能体现出乡愁特有文化的东西。但随着西方文化和现代中国城市文化的侵入,这些传统民间工艺要么消失殆尽,要么被人无知地改头换面,失去了它原有的内生核心价值和审美情趣。没有乡愁载体(传统文化)的乡愁,只是一种东施效颦的无病呻呤罢了。




10.学校。学校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传道(做人的学问)、授业(生存的技能)、解惑(人生的方向)的地方,所以中国有一句古话叫耕以致富,读以致仕。耕读文化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重视学校教育历来是中国人的传统,与家教、私塾、学堂、乡村学校,自古就是乡村社会的一道靓丽风景。可是近十几二十年来,随着乡村的衰落、乡村人口的减少,乡村小学越来越少,有的是2或3个村甚至是5或6个村共用一个村小学。乡村没有了学校,就没有了学童;没有了学童,也就没有生气和希望。同时,学校也是实现人们由无知走向开明的最后一公里路程的地方,没有了乡村学校,也就没有了乡村的文明与乡村社会的进步,这一种乡愁,更是影响深远的痛。

感谢您的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