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兴利:傲慢的代价?英国疫情防控为何失败?

陈兴利 南洋时评 2020-09-17

5月9日是英国在1月31日发现首例新冠病例后第100天。英国感染人数已超过21万5千人,死亡人数达3万1千5百多人。百日回顾英国疫情防控失败,对其他国家今后改善传染病防控系统有一定意义。



英国医学水平一向举世闻名。从进化论、动物遗传育种、世界第一例城市传染病霍乱控制、第一例手术消毒、第一个发现抗生素盘尼西林,到发现遗传物质DNA,英国在生物界和医学界的地位可说是举世推崇。1948年成立的国家公共医疗体系(NHS)更是高收入英联邦国家的学习典范。


但人类在成功后往往带来自满,对根据过去经验建立的体系过度自信,同时对源自其他国家的科技突破,抱怀疑目光。英国此次对新冠疫情的防控失败,确实令许多人不解和震惊。


英国2月报导总确诊病例23宗,3月7号发生第一宗死亡病例,疫情在3月12日后急速恶化。4月12号英国报导一万宗死亡病例,4月25号死亡病例达二万宗,5月6号达三万宗。目前,英国死亡病例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5月9日的8万人。若以每百万人口死亡人数计算,英国的数字几乎是美国的两倍。



英国近年提倡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这个概念由三个部分组成:1) 决策必须考虑所有相关疾病科学资料;2) 必须考虑临床医学观察;3) 必须考虑病人的价值观和态度。这个概念兼顾病人和医学,改变过去医生独大的局面,理论上是正确的。


但是面对新病毒,旧的治疗方法和制度不足以应对新挑战时,过度固守旧的体系就会出问题。修改过去规则和利用新的治疗手段需要灵活、务实的领导人做出具有专业性的判断。但很明显,英国领导人在应对这次危机时,表现令人失望。


循证医学下,强调全面的科学资料对已确知的疾病可带来更全面、更优质的政策选择。但面对还是充满未知数的新疾病,就容易因循苟且、拖延行动。对于被其他国家证明正确的新措施,如封城、测试等方法延误执行,成为导致英国疫情防控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传染病历史上,新冠肺炎是第一个人类可以利用测试手段早期对病人确诊的传染性疾病。相对过去依赖临床症状出现后再确诊̖̖̖、追踪与隔离,是进了一大步。中国医生和科学家在这方面做出很大贡献。


中国在今年1月7号完成病毒鉴定,1月11号向世卫公布病毒基因序列,在1月20号前后,世卫完成检测试剂盒,开始向全球发放。许多国家实验室也在1月底完成检测试剂盒开发工作,进入实际生产阶段。


但英国并没有利用这一机会,忽视了成功面对疫情大爆发国家如中国和韩国都在疫情初期就大规模测试筛选、再追踪隔离,作为其防控重点。世界卫生组织在2月底就向全球呼吁大规模测试(test,test,test)。


英国无视病毒的高度传染性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坚持传统的围堵(contain)、拖延(delay)、缓和(mitigate)策略,初期坚持战略性有限度测试(strategic testing),引致社区出现大量隐性患者和老人院疫情井喷。政府在3月底疫情全面爆发后才推广大规模测试。



值得注意的是,在没有进行大规模测试而成功控制疫情的地方如:台湾、香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主因是他们及时采取“封城”措施,面对的疫情压力较低,这样传统的接触者追踪等方法才能奏效。欧洲疫情属高度爆发区,有限度测试,疏漏太大。


在临床医学观察上,英国明显忽视了欧洲其他国家疫情急速恶化显示的危险性,以及他们采取封城等大规模隔离的警示。意大利疫情2月底从北部向全国及欧洲蔓延,欧洲大陆在2月底进入紧急状态,英国疫情大约比意大利延后2-3周,英国在这期间并没有对医疗系统在疫情中需要的防疫物资和测试剂等必需品做出准备。



约翰逊首相在3月中旬前还不断为“群体免疫”背书,认为可以通过低死亡率的集体感染取得全民基本免疫力,不需要做出隔离、封城等损害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措施。


他的乐观也反映在科学界,政府首席科学顾问Patrick Vallance当时认为感染死亡人数最坏情况是2万人。他们的乐观情绪到欧洲疫情不断升温和3月15日帝国学院估计疫情最高死亡人数可达25万人后才扭转。


在新病毒的病理机制不明确,人为干预对死亡率影响尚不明朗时,只根据不完全数据力主“群体免疫”,在重大公共卫生政策上是一种冒险。这一事件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英国流行学领域由数学模式取代医学主导的倾向,也反映了某种英式学术傲慢。在整个欧洲,只有瑞典认同“群体免疫”。



强调病人态度在急性传染病处理上也暴露出它的短板。一般人不具备充够的医学知识作出独立判断,何况对一种全新的疾病。英国一直到3月20日才关闭酒吧、3月23号封城,英国首相坚持“上酒吧”是英国文化的一部分,是英国人民不可剥夺的权利。


欧洲国家从具体疫情防控考虑,3月上旬就陆续采取封城措施,在英国被曲解为不理解效率更高的“群体免疫”理论。老百姓在疫情前需要政府引导改变生活方式,可惜被政府官僚根据不成熟的科学理由误导。事实证明,欧洲百姓在封城隔离的防疫问题上,总体是接受配合的。


英国3月中旬放弃“群体免疫”,3月23号封城后,基本采用目前全球大部分疫区使用的大规模检测、保持社区隔离等防控措施,唯一例外是对入境游客近日才开始采取隔离措施。欧洲在3月中旬已成为全球疫情的“震中”,英国在疫情防控上的摇摆,是防控失败的一个主因。



在3月23日前,英国防疫政策的失误带来难以评估的损失。英国损失了3周左右的防疫黄金时间。许多学者认为,如果充分利用好这3周时间,确诊和死亡人数或可降低七成以上。


欧洲主要国家疫情通过3-4月的封城、检查、隔离、治疗等一系列措施,现在每天确诊病例、死亡病例都比高峰时大幅回落,治愈率提升,自5月11日开始,许多国家已逐步重启经济和社会活动。


但英国的指标相对于其他欧洲国家严重滞后,重启步伐也更缓慢。英国政府估计上半年GDP跟2019年底相比会下降30%,是3百年来最坏的记录。目前经济学者对英国今年经济展望是全年GDP下降6.5-7%。假如约翰逊总理的经济重启五原则受疫情拖延,那英国经济的全年表现会比欧洲更逊色。



 英国的启示:


许多英国人认为,政府对疫情的处理是二战后国家管治的最大失败。英国人普遍认为,君主立宪和文官制度,可以保障政治和管治议题分开,国家领导人和党派政治不会影响日常政府运作。但许多科学知识尚在演变,当前认知并非金科玉律,危机前如何处理问题,仍须科学与领导人判断力的结合。


英国在疫情处理上暴露的深层次问题,值得许多国家深思。如何避免重蹈英国覆辙,对国家治理有重大意义。


新冠病毒是本世纪继2003年非典、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症后影响人类的第3个冠状病毒。钟南山院士警告,今后这个病毒会继续变异,可能触发第4次冠状病毒疾病。


不过这次疫情也带动了测试剂快速诞生、方舱医院、封城和手机隔离追踪软件等创新,在防控上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建立新的医疗系统必须考虑各种新科技的结合。各国应对此次新冠疫情都付出了沉重代价,希望各国在疫情后痛定思痛,建立更高效公平的公共医疗体系。 


相关阅读:


- End -




南洋时评——南洋视角、深度观察、时政分析、财经盘点、历史回眸、环球热点评述。


【敬请关注:南洋时评】




点击阅读原文可参与随笔南洋论坛的相关讨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