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喀什·十载振兴|清华大学学生领导力“唐仲英计划”赴新疆喀什社会实践总结
2023年1月8日至14日,清华大学学生领导力“唐仲英计划”喀什实践支队师生共14人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调研。一周里,支队一行到访喀什市、疏附县、莎车县、岳普湖县和英吉沙县等5县市,探访尤喀尔克喀库拉村等13个乡村,前往莎车县戈壁产业园、喀什市乃则巴格镇派出所等单位参观学习,与南疆基层干部群众和当地校友进行多场深入的座谈交流……在喀什的7天6夜,支队充分领略了历史名城的独特魅力,见证了新时代以来南疆干部群众砥砺奋进取得的巨大成就,学习了南疆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及促进各民族紧密团结的各项扎实工作的宝贵经验。每一天里,支队都被感动着、震撼着……
支队调研路线图
1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牢记初心使命
2014年4月27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考察,第一站就选在喀什。八年后,支队成员们也来到这片热土,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来到喀什市乃则巴格镇派出所和疏附县阿亚格曼干村、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重温殷切嘱托,牢记初心使命,学习工作经验。
阿亚格曼干村的文化长廊记录了八年前总书记来考察时的一幕幕场景,同时也向来客们讲述着八年来村子巨大的发展与进步。现如今,村里成立了笤帚合作社、馕产业合作社,通上了天然气,装好了电采暖,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红火。同时,阿亚格曼干村抓住机遇打造红色旅游基地,每年吸引上万人次的游客,村里的文旅产业也愈发壮大。
支队在阿亚格曼干村口与当地干部合影
在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总书记与师生们的合影悬挂在校门口。合影中,孩子们笑意盎然地围拢在总书记身旁,总书记笑容和蔼,双手搭在两边的孩子身上,其乐融融。总书记曾向小学老师们了解汉维双语教学的进展。现如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当地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村里的少年孩童也都能与队员们无障碍地沟通交流。正如总书记嘱托的那般,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便于未来找工作,“更重要的是能为促进民族团结多作贡献”。
在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门口与当地干部合影
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发展的基石。2014年4月28日,总书记来到乃则巴格镇派出所视察,嘱托民警们要坚持实战化训练、做好为民服务。
所长陶永生曾获评2020年度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在他的带领下,队员们沿着当年总书记的足迹,一处处细细学习、体会。一块块展板、一件件警械,无言地诉说着乃镇警员八年来牢记嘱托、勇挑重担的决心以及基层民警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岗位、狠抓苦训的担当。
陶永生所长为支队介绍总书记当年考察情况
2
追溯悠悠历史 遥望百年喀什
喀什是古代欧亚大陆各民族交流、融汇的重要地区,是中华文化汇集、积淀并向西传播的门户,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多元文化荟萃之地,多民族、多宗教相伴并存、延续至今。
穿行于喀什古城,能亲身体会到历史与现实的交叠。独特的建筑风格彰显出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斑驳的红砖墙似乎承载了千年的记忆。沿街开设的商铺,陈列着当地民族服饰、做工精美的工艺品,街上汉维双语的叫卖,为铺子中的奇花异果、珠宝皮毛招徕四方游客。
喀什古城街头(可左右滑动图片)
实践支队前往喀什博物馆、百年喀什馆,于各项文物、典籍中挖掘领略深厚的历史文化。在喀什博物馆,支队成员们对喀什的民族宗教历史有了进一步认识。西域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汉朝就已经正式纳入了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范围之内。喀什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其中维吾尔族是主体,而汉族仅占6.2%。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维吾尔族先民回纥人及其后代回鹘人和汉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多次联合对抗突厥人等外部势力以维护统一国家的安全,汉维团结来自几千年来生死与共的情谊,有着明确历史依据。
支队参观喀什博物馆(可左右滑动图片)
百年喀什馆则更为全面细致地展现了近现代以来的喀什历史。一百年来,喀什人民在抵御外敌入侵、反对阶级压迫和分裂与反分裂的前沿阵地上英勇抗争。新中国成立后,当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完成了土地改革和基层政权建设,真正摆脱了剥削压迫之苦。此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当地各族人民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局面持续向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欣欣向荣。
支队参观百年喀什馆(可左右滑动图片)
3
聚焦十年变迁,见证产业发展
在当地政府支持和对口城市的帮扶下,喀什的特色农业也走上了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疏附县的吾库萨克镇正着力建设“公园式农业产业园”,面积达15570亩,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在广东、深圳等省市的援建下,该园区已经实现“粤菜疆种,疆菜输粤”的有效联动,以特色果蔬产销、中草药种植示范、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科普示范教育等特色产业为方向,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与农民就业。
支队参观疏附县吾库萨克镇农业产业园
在莎车县的戈壁产业园中,每个大棚都配有先进的智能农业物联网终端。偌大的园区内,聚集了种植、养殖、特色林果、加工、仓储、科研资源,一二三产业得到协同发展。原本寸草不生的荒漠戈壁滩,现已成了当地居民通向致富道路的摇钱树,真正实现“向戈壁要土地、向戈壁要就业、向戈壁要产业、向戈壁要效益”的建设初衷。
支队成员与莎车县戈壁产业园技术人员交流
戈壁产业园中的标语
实现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是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一条路。十年来,倚靠特色农业,当地的民营企业逐渐兴起。馕产业是“十四五”期间新疆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位于英吉沙县的南达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馕的生产加工和优化升级,优势产业得以发展壮大,同时也促进了居民就业。
支队走访南达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疆果果”公司是新疆农业产业化的代表,也是广东省援疆企业的典范。2015年成立以来,“疆果果”践行“帮助南疆果农,造福南疆社会”的企业使命,为当地创造了300多个稳定就业岗位,创收增效9000多万元。销售冠军帕尔哈提,仅入职几年,就靠自己的努力实现年收入七十余万元,并成为公司的的一位持股股东,年年享受分红。在这片土地上,越来越多的人像帕尔哈提一样撸起袖子干事创业,向美好生活进发。
支队走访疆果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维吾尔族群众素来以能歌善舞闻名,民族乐器的制作加工成为了一项极具地方特色的产业。疏附县吾库萨克镇民族乐器村被誉为“新疆乐器第一村”,这里制作的都塔尔、热瓦普等50余种乐器不仅在周边地区家喻户晓,而且已远销海内外。这种“声声不息”、世代流传的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已有百年历史,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特色手工业的发展,既带动了当地就业,更是民族记忆的传承和民族文化的发扬。
吾库萨克镇民族乐器村外景
乐器村内的手艺人
4
走村入户探访 感受团结奋斗
实践中,队员们走村入户,感受当地村民的热情,分享他们生活改善的喜悦。在被誉为“稻香泉村”的尤喀尔克喀库拉村,队员们在村民家中围坐,聆听村民生活发生巨变的故事:近年来,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让生活越来越便利,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家庭收入也稳步提升,医疗健康也有了保障。
支队在尤喀尔克喀库拉村村民家中
在村口广场上嬉戏的小朋友们
在阿亚格曼干村,支队一行来到总书记曾到访过的村民阿卜杜克尤木的家中。女主人带领支队一行参观了自家牛羊圈,她讲道:家中养殖的肉牛的数量已从最初的2头增加到12头,此外还新养殖了150只鸽子,经济条件有了很大的提升。
女主人向队员们介绍家中情况
支队成员与阿卜杜克尤木家孩子们的合影
主人制作了当地的特色美食款待宾客,支队一行与当地村民围桌而坐,促膝长谈。令队员们印象深刻的是村里有很多大学生,他们或在疆内、或在内地学习。在谈及未来职业规划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希望能回到喀什、建设家乡。据介绍,当地实行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而在大学阶段还可申请助学金,以减轻家庭负担。在各级政府对当地教育的大力支持下,村里越来越多孩子走进大学深造。
阿卜杜克尤木家盛情款待支队
在南疆,有很多干部驻扎在基层组织建设的前沿一线,为打造百姓安居乐业的新农村奋斗着。莎车县巴格阿瓦提乡巴格阿瓦提村党总支书记谭显红任职以来,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发展乡村产业。巴格阿瓦提村以“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为初衷,改建体育休闲文化中心,营造了语言互学、文化互融的氛围,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为群众提供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喀什市尤勒古鲁克村的党群服务中心,也已经配有完备的藏书室、儿童乐园、爱心洗衣房、医药室等便民设施……
尤勒古鲁克村组织架构
支队成员与尤勒古鲁克村村干部合影
5
走近支边干部 凝聚奋进力量
兴疆稳疆,重在基层。本次喀什之行,几名基层干部的经历令队员们印象深刻。
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莎车县巴格阿瓦提乡党委书记逄子剑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1月11日,支队一行走访莎车县巴格阿瓦提乡时,乡党委书记逄子剑如数家珍地向支队成员介绍了当地各村的现状和发展。他对镇情村情了如指掌,和乡亲群众打成一片,令队员们十分钦佩。
逄子剑向支队介绍当地情况
逄子剑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新疆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而在这些光环之下,支队成员看到的是一个朴实可亲,朝气蓬勃的年轻干部。
他2014年大学毕业后离家万里,怀揣满腔热血来到了祖国的西部边陲喀什地区。“既然来了,就要为百姓干实事”——工作近10年,他辗转3个县7个乡镇街道,与广大的百姓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任巴格阿瓦提乡党委书记期间,他整合土地资源,盘活各生产要素,促成了团结村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合作,成立农业生态综合试验站,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优化棉花品种,亩均增产50-70公斤,亩均增收300-500元,将科技兴农落到了实处。
逄子剑介绍团结村棉花品种
逄子剑与支队合影
1月12日,支队一行在岳普湖县与当地人民政府副县长崔久秀进行座谈。崔久秀或许因“‘90后’全国人大代表”“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的标签而被外界所熟知,但她在座谈会中表现出山东姑娘的真诚可爱和满满正能量,也涤荡着在座每一位师生的心灵。
崔久秀与支队师生亲切交谈
同学们认真听讲记录
2014年,崔久秀大学毕业后只身前往南疆县乡一线,义无反顾地成为了一名边疆基层干部。为更好地融入维族百姓中,初来乍到的她开始自学维语,仅仅一年时间就能与当地百姓交流对话,大家也亲切地叫她“小崔古丽”。百姓安居乐业,与百姓打成一片,是崔久秀所称的“平凡的幸福”,她每每谈及此,嘴角便展出笑容。
在这背后,崔久秀经历了难以估量的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不仅一个人问过她:“来新疆你后悔吗?”她却答道:“后悔来了新疆,但是来到新疆之后不后悔”。
崔久秀与实践支队合影
通过与当地干部的面对面交流,支队成员对前辈们的工作状态和干群关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深受触动与鼓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守好祖国西大门,发展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需要年轻同志的接续努力。在与周杰师兄的交流中,他也指出“人才问题”是制约全疆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是当地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周杰师兄与支队交流
而“奔赴新疆基层”也成为了不少队员未来的一项职业选择。来自五道口金融学院的队员张玉琢一直对新疆抱有特殊的情感:“我母亲来自回族维吾尔族乡,再加之喀什是深圳对口帮扶的地区,自己好像和新疆有一种妙不可言的连结”。通过本次实践,她不仅看到了新疆未来光明的发展道路,也看到了自身广阔的成长空间。她在采访中表示,“如果有更多的清北同学能够加入这里的公共服务部门,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这也是我个人非常愿意去尝试的”。
支队长邢耀也表示:“周杰、逄子剑、崔久秀等优秀党员干部的情怀与智慧,激励我在未来面对任何困难时都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对于所有人而言,喀什不再是地图里陌生而遥远的板块,而成为了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精神故乡。
“本次实践让我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了喀什地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伟大成就和南疆地区的历史经纬、发展现状。在与当地党政干部的交流互动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初心和使命,深刻体会到何为‘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我更加坚定了未来进入公共服务部门服务祖国和人民的志向,也认真思索了把新疆作为首选工作地点的可能性。”
——唐仲英计划第12期学员 邢耀
“来到喀什,欣赏了华丽的地毯,素雅的土陶,琳琅满目的花帽,精致考究的维族乐器;领略了维吾尔族同胞的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与心灵手巧。当村里上小学的孩子们好奇地询问上大学的生活是怎样的,放寒假返乡的大学生让我们一定要尝尝新疆特色美食烤包子,看到年近九旬的爷爷与我们挥手道别久久不肯离去,我深刻感受到,我们正在彼此融通着,文化的交流与认同,让我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密不可分。”
——唐仲英计划第12期学员 姚汶汐
“本次喀什实践是涤荡心灵的一程,在祖国边境我切身体会到了浓烈的家国情怀,身处大漠戈壁也有了‘渺沧海之一粟’的实感。这里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做的、有着更深远意义的事情。当地百姓热情淳朴,鸡犬相闻恍若塞外桃源,这是在东部新农村也难得一见的景象。在南疆县乡一线,我们有幸见到了许多大爱无私的支边干部,他们不择条件,不挑地点,根植基层,随遇而安。天山圣水,浇灌出清澈的爱;大漠风沙,吹不散扎根的心。”
——唐仲英计划第12期学员 朱姿伊
“这次实践彻底澄清了我对新疆曾抱有的刻板印象,重新认识了一个热情好客、异域风情、八方援疆、产业振兴的新疆喀什。也必须认识到今天的新疆来之不易,是驻疆援疆干部以及全体热爱生活的新疆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唐仲英计划第12期学员 高泽林
“在新疆,公共部门的工作既直面错综复杂的形势,又面临经济腾飞的压力;而与此同时,每个人的故事都是朴实的,但都饱含着向上向善的力量,并将这种力量转化为面对困难时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或许阐释或有不同,但毫无疑问,是广阔苍茫的新疆与在新疆辛勤工作的基层干部们互相成就的。就我个人而言,这是一堂最好的实践课,因为这堂课阐述了何以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如何将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无论路在何方,总归是鼓起勇气,不负韶华。”
——唐仲英计划第11期学员 余凌玲
“本次实践让我对新疆尤其是对南疆有了深入了解,改变了原有对新疆的模糊印象,学习到新疆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巨大潜力,对祖国西域的乡村振兴路径和在中东部省市所见所闻的乡村振兴路径区别有所思考,助力乡村振兴和民族振兴、民族团结工作。”
——唐仲英计划第12期学员 秦德通
“这一周之中,我们在不同的时空场景中切换:荒漠,农场,养殖场,大棚,派出所,作坊,企业,乡镇村委会,维族人家,巴扎,清真寺,小巷。在现实的落后和巨大的潜力中挣扎向前、绞尽脑汁。在不稳定因素和外部势力环伺下守住阵地的绝望和坚强。每一个小组织小角色都在为西部边陲的长治久安发展默默发力。也见识到最西部,最实在的问题,收获到最质朴,最直接的经验。少有躺平,全是干劲!”
——唐仲英计划第11期学员 杜一凡
“之前对于新疆的了解仅仅停留在网络、朋友等间的介绍,整体上是看不透的神秘土地,发生着许多不足外人道的故事。来到喀什之后,当地对百姓发展的重视,近年来对维稳和发展的探索标志着新疆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喀什具有农业发展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同时畜牧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也有许多突破。对于新疆,我经历了从未知到感知的变化,体会到新疆这些年来发展的艰辛历程,同时也对新疆尤其是喀什的未来发展充满憧憬。”
——唐仲英计划第11期学员 张小健
“因为此前也来过喀什,所以本次实践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地治安维稳环境的改善。这十年来,经过与三股势力的不断斗争,大量恶势力分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居民幸福指数得到明显提升。正是各行各业的通力合作,一线干部的不畏牺牲,才造就了如今新疆的和平繁荣。我们要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血汗成果,团结各民族同胞,共同奋斗发展,相信喀什的腾飞指日可待!”
——唐仲英计划第11期学员 曾博成
“位于欧亚大陆腹地的新疆在我心中一直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自古以来便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汉家情怀与‘西域兜罗被,南番笃耨香’的异域风情交织之地。然而数千年来,华夏文明的焦点一直位于东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腾飞也是始于东南沿海。我始终觉得,广阔新疆、西部边陲应当也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经济极点,成为欧亚腹地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在实地走访喀什之后,我更加坚定了这一看法,沿着当前的道路往前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三十年内,我们未尝不能在这天山南北再造一个深圳、上海。”
——唐仲英计划第12期学员 朱宁生
“商路通亚欧,千里风光秀。边疆逢知己,瑞雪照归途。”
——唐仲英计划第11期学员 陈业通 《访喀什》
清华大学学生领导力“唐仲英计划”由清华大学与唐仲英基金会于2011年共同发起,旨在培养“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公共服务领军人才。2023年寒假,“唐仲英计划”组织了新疆喀什、河南兰考、河南光山、福建泉州、江苏南京等实践支队,由指导教师带队,邀请毕业校友参与,帮助学员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和前进信心,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资料|清华大学学生领导力“唐仲英计划”喀什实践支队
文字|朱姿伊 朱宁生 陈业通
视频|陈业通
排版|陈业通
审核|李纪琛 魏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