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曲“黄河”十万兵!你听,这是历史的回响

2018-02-01 福建共青团



台湾前“文化部长”、作家龙应台,在香港大学进行一次讲座。快结束之时,她问观众:

 

“你们的启蒙歌曲是什么?”

 

出乎她意料的是,一位拿到话筒的中年大哥说,是《我的祖国》。

 

龙应台不敢相信,反问了一句,“真的?《我的祖国》怎么唱,头一句是什么?”

 

令人震撼的一幕发生了,全场开始唱起了“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第一句唱起的时候,歌声还很单薄,有点怯生生地。但越往后唱,现场加入的人也越多,声音也越响亮。歌声如河水一般在港大的礼堂里奔涌……到最后,已经变成了上千人的大合唱!

 

那一天,容纳上千人的礼堂里,大约有一半香港人,一半陆生,少许台湾人和其他地区的华人。

 

年轻的陆生并没有像龙应台想象中的,与那个年代产生隔阂,依然可以纯熟地唱出这首歌;而她原以为不识此曲的港人之中,能唱者竟也那么多。



于是,一首歌,就在那一刻,超越代沟、地域,甚至价值观念,将所有人联系在一起。望向彼此的眼神里都闪耀着柔和的光芒和自信的力量……


香港历经了多少风雨、多少沧桑变幻,但当一首《我的祖国》被提起时,仍然能引起共鸣,演变而成港大礼堂的“最强音”。

 

这,难道只是音乐本身的力量吗?

 

不是的!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教授,还是戴着眼镜二十出头的年轻学生,当他们自然而然地唱起这首歌,相视而笑时,内心里涌动的,是一种从灵魂深处升腾起来的、朴素的爱国情感……



一首歌能够经历数十年依然不被忘记,并不因为大河是大河,稻香是稻香。

 

那是因为它是时代、历史的见证者,是集体情绪最忠实的记录者,更是每一个人心中最质朴的爱国情愫的流露。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歌声,有的时候这歌声传唱的是爱情恒久,有时候这歌声描摹的是岁月留香……


但也有时候,这声音唱的是家国情怀,民族大义,正如同暮色中的一支火把,把黑暗照亮!



 

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寇侵占东北后又把铁蹄伸向华北,国内的反动腐朽势力却仍沉溺于纸醉金迷中。



1934年,上海电通公司为了支援抗日救亡,聘请田汉写了一个文学剧本,名叫《凤凰的再生》。

 

就在影片筹拍之时,田汉被反动当局以“宣传赤化”的罪名逮捕。田汉的入狱,并不能阻止电影的开拍。1935年2月,导演许幸之接手电影的拍摄,并在征得田汉的同意后,将影片改名为《风云儿女》。



很快,《风云儿女》的拍摄即将完成,却没有一首合适的主题曲。就在大家愁眉不展之际,牢狱之中却传来音讯,去探监的同志辗转带回了田汉在狱中写下的一段歌词!

 

短短的几行字,被悄悄写在一张皱巴巴的香烟盒包装纸的背面,看起来毫不起眼,但内容却是如斯令人震撼!

 

从那张残破的纸上,人人仿佛都听到了大地的震颤、战士的怒吼、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召唤……爱国激情在胸中滚动不休,雄壮、激昂的旋律仿佛从字里行间喷薄而出,带着振聋发聩的力量!

 

大音乐家聂耳一见之下,便主动要求为它作曲!带着满腔激愤,他只用两天时间便谱写了初稿,随即因躲避追捕而逃亡到日本。在日本,他谱写出了最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并迅速寄回国内。



仅几个月后,这位年仅23岁的音乐家便在日本意外去世……但这首歌却并未成为绝响!

 

很快,这激动人心的,痛苦和愤怒的呐喊像大火席卷全国!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

 

“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中,全国各地的学生、工人、爱国人士和支持中国的国际友好人士在集会上、在游行中大声演唱这首曲子;

 

淞沪会战爆发后,它成为“八百壮士”孤军营内鼓舞士气的战歌之一;


甚至,在陶行知先生由欧洲回国,过埃及时在金字塔下都听得有人唱这歌;


梁思成先生在美国讲学时在街上听得有人吹这支歌,以为是中国人,回头一看却是一个十来岁的美国孩子……



有时候,歌声力量无形,却强于刀剑。

 

危难时刻,它便是燃遍世界的烽火!



这首歌的名字,叫做《义勇军进行曲》。更多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国歌!

 


 

一首歌,讲一段故事;一首歌里,还有历史的回响。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那是1950年,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天安门广场人潮如织,鲜花如海,霞光中一面鲜红的国旗在迎风飘扬!历经多少年狼烟四起的战乱年代,儿童的脸上重新绽开微笑,人民的眼睛里神采飞扬。

 

32岁的王莘久久伫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灵感如泉涌。这首《歌唱祖国》,既是他的心声,也是时代的新声!

 

“东方红,太阳升……”

1970年4月24日21时50分,随着一曲雄壮的《东方红》通过广播电台的电波响彻神州大地 ,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制的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入轨,遨游天际。

 

四海升腾,举国欢庆!那种激情和辉煌,伴随着这首歌曲的流传,仿佛直到今天,都没有散场。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那一年,改革开放惊雷滚滚,祖国大地在春风中复苏。伴随着这首《春天的故事》,记忆中那片水田变成了摩天楼,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中国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目光已越出国界射向四方。


“北京欢迎你,为你开天辟地,流动中的魅力充满着朝气……”

2008年,在我们的记忆里已是无比清晰。无数中华儿女翘首期待,因为这一年,我们要圆百年的奥运梦想。


一首《北京欢迎你》带我们见证了奥运会的辉煌,分享了神七飞天的喜悦,以及改革开放30年的思考……

一首首歌,书写记录着一个个时代。而我们一代代人,亦是在这一首首歌的伴随中成长。

 

今天的,中国已迈入和平与繁荣的新时代。全民娱乐的今天,拥有无数的流行乐曲来展现我们独一无二的个性。

 

但总有些人觉得还不够。近日,《黄河大合唱》在网络上被恶搞,视频中,一群人一边吼着“年终奖,年终奖,我们在嚎叫,我们在嚎叫”,一边摇头晃脑故作癫狂……

 

有很多人对此表示不满,但也有人觉得只是玩笑,不值得认真。

诚然,一首歌诞并非永远只有一个意义。当它在不同的时空,撞见不同的人,不同的成长历程,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愫和意义。

 

每一首歌对每一个人的意义的确不同,本不应该强加干预。没有经历过战乱年代的我们,不能完全体会那一辈人的心情也很能理解。

 

但,这句话并不意味着我们便可以肆意否定崇高,解构严肃,亵渎经典!无论在什么时代,总有一些东西是不能被消费的,总有一些精神是我们应该严肃坚守的!

 

因为我们活在这世界上,并不只是一个一个独立的人。我们有民族,有家园,有历史,有传承!


《黄河大合唱》作曲家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看到恶搞视频叹道:“我父亲是用血和泪来写的这部作品,代表我们这个中华民族之魂……他们来恶搞,我觉得是忘本。”

这首歌不仅鼓舞了每一名饱受侵略者摧残的中华儿女,更在今后历史上的每一个关键时期,振奋着国人的心灵。在那个时代,曾被称为:“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

 

一首歌的意义,早已不仅仅是一首歌。

 

正如“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能唤起港大讲堂里所有人心有戚戚的爱国情愫;也如当国歌响起,急着上学的孩子能不顾风雨,肃立敬礼;这些歌声早已拥有了不容亵渎的灵魂,扎根生长在我们心灵深处……

当熟悉的旋律响起,轻轻拂拭尘封的情怀,总有一种东西,会穿透悠久的年代和纷扰的世界,给予我们最深厚的力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523mqbrys&width=500&height=375&auto=0浙江卫视版《保卫黄河》!



来源:指尖阳光(ID:ZJYG01)


【福利环节】


参与本文评论

点赞获得最多的亲

将会获得百雀羚新品四美面霜一套!



 祝贺昨天留言点赞最多的这位粉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