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月入过万,刚入学就被单位预定!有人却歧视这专业......


近日,高校设殡葬专业的新闻

登上微博热搜榜。

校方称,不少学生刚入学

就已被就业单位“预定”。

然而......


薪水能过万!

不少学生刚入学就被“预定”


据看看新闻报道,
今年9月,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首开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
校方表示,原本担心会很冷门,
为吸引学生还免去他们前两年学费。
没想到成功招到38名新生。



校方称,

不少学生刚入学

就已被就业单位“预定”。


学习内容主要有三大部分:

礼仪服务、殡葬技术

以及后事管理。



据相关数据,
该专业毕业生毕业后
不到一年的月薪
大部分能在四千到八千元间,
一年后薪水就能过万。


正是因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和薪资因素,
有些清华、北大的高学历人才
也投身到这行。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有人歧视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这一专业及行业从业人员成为大家有些避讳、不愿多提及的话题。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张丽丽是北京某学院生命文化学院教师。张丽丽记得,学校第一届殡葬专业20多名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愿意学习殡葬,2008年级依旧如此,当时有近一半学生不愿意去殡仪馆等地实习。


前三届学生中,因为学生的意愿不高,学校给他们颁发的毕业证上写的专业是“民政管理”,到2010年后情况有所好转,学生日渐增多,她将之归因为社会对这一行业认可度的增加,以及资讯的发达,使得学生更早、更全面地从多渠道了解这一行业。



安徽城市职业管理学院这次设置的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共招收38人,负责这一专业教学的健康养老学院副教授陶娟称,殡葬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或许与社会上依然对这一专业有偏见有关。

学校如果开办这一专业,就要建设实训室等场所,这可能会对校内其他专业的招生产生影响,导致学生不敢报考这所学校。

在长期致力于殡葬教育的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学教授杨根来看来,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殡葬文化处于主流价值之外,是一种次文化,公众对此保有神秘感和不理解,有排斥感,导致了圈层的封闭性


就从业者而言,很多人是干一辈子,甚至子承父业,这决定了殡葬行业的从业人员相对稳定。另外,中国殡葬行业还存在机制、体制落后等问题。


殡葬专业有前途吗?


民政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18 年底,全国殡葬服务机构共计4043个,其中殡仪馆1730 个,殡仪馆职工4.6 万人,殡葬管理机构946个;火化炉6444 台,火化遗体501.7万具,火化率50.5%,较2017年提升超过1.5%。


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3.95亿,出生人口为1523万,创三年新低。同时,死亡人口为993万。


2017年行业的市场规模在1320亿元左右,预计到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在5000亿元左右。



虽然这个专业看起来前景很好,就业无压力(毕竟是稀缺人),很多单位会在学生还没毕业的时候,就来学校“预定”人才。


但这一行相对不好找对象,倒是真的,毕竟国人传统观念中,还是很忌讳殡葬和遗体等字眼。



人民日报发声:

设殡葬专业,唤醒对生命的尊重!


杨根来称,对于每个殡葬专业的学生、从业者乃至大众来说,更重要的是将葬礼办得不铺张而又有仪式感,明白这是一个生者与死者在一段特殊时间里“对话”的场合,懂得慎终追远的意义。



@人民日报评论称:设殡葬专业,唤醒对生命的尊重!


“对待死的敬意,犹如对待生的真诚”,设置殡葬专业不止契合了社会需求,还能唤醒全社会的临终关怀。


每一种职业都值得尊重,而入殓师尤其让人心怀敬意,他们有专业技能,更有职业素养,能让逝者优雅地告别世界,让人生的终点变得静谧而庄重。


生与死是个沉重的话题,我们必须面对。


殡仪工作,让死者得到了应有尊重,也让生者感受了,孝道文化的传承。


而殡仪从业者,他们承担的角色是——“天堂与人间的桥”。


所以,从事这一行的人,值得尊重,勇气更是可嘉!


你会忌讳殡葬专业吗?



来源:福建共青团(ID:fj-gqt 编辑:宝蓝),综合整理自“中国青年报”“看看新闻”“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新闻网”,微博@人民日报、网友评论等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这个特殊的行业也值得尊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