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寻找宁夏记忆 | 这一年,自来水淌进固原城

2018-04-17 宁夏新闻网

  1966年4月,固原第一次筑坝修建自来水管道,通过向海子峡水库引水解决城乡居民饮水问题;2016年10月,宁夏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全面通水。从供水到安全饮水,历经半个世纪,自来水管通向千家万户,水龙头装在灶台前,西海固百万城乡群众不再为饮水发愁,告别祖辈“向天借水”的历史。

固原市海子峡城乡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固原的饮水难题

  《固原县志》记载,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固原境内水资源贫乏,地表干旱缺水,地下水苦咸深埋,沟水、泉水路远坡陡,取运艰难,水质含盐量高,危害人体健康。为求生计,群众传统采取打水窖、挖涝坝蓄积雨水、冰雪饮用。一般年份尚可维持,一遇旱年,人挑畜驮往返数公里外,汲取深沟苦水渡荒,牲畜羊只渴死者屡有发生。尤其固原中北部降雨量少、水质差,清水河西侧河水含氟量大于每升2毫克,人们长期饮用劣质水,造成氟斑牙、氟骨症蔓延,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造成人体抵抗力低下。


  1949年开始,政府不断投入资金、物资,除发动群众继续打水窖、挖涝坝蓄积雨水外,采取修水库、筑塘坝、打机井、修建引水工程、购置拉水车辆、配发水囊水桶,以及除氟改水、安装屋檐接水等措施,解决群众的饮水困难。


  到了上世纪60年代,人们还主要吃井水。“1966年之前,固原县城居民全部用井水,有的一户一眼井,有的几户共用一眼井。”固原市原州区居民77岁的陈明轩回忆说,水井分土井和机井两类,土井为民间传统汲水法,一般在平原、河岸地势平坦的地方开挖,深3米至50米不等,多取地下浅层水。形状为直筒形,直径约1米左右,井口多安装辘轳汲水。


  除了居民外,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一样用井水。“当时固原县医院只有一眼井,医用设备洗涤、医护人员生活用水,用一样的水。”今年78岁的医院退休职工孟荣华回忆说。

  

1966年固原县城有了自来水

  1964年,固原县决定从海子峡水库引水,修建自来水管为县城供水。当年,陈明轩等人从其他单位抽调来,筹建固原县供水站,亲历并见证固原自来水建设的过程。“海子峡水库位于清水河支流大营河玛瑙山下,在固原县城西南10公里处,始建于1958年2月,同年12月底完工。”陈明轩介绍。


  作为固原县城第一个供水源,《固原县志》详细记载了海子峡水库的情况:海子峡水库流域面积48.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531万立方米,百年一遇洪水总量235万立方米,水质矿化度每升为0.50克,水质较好,适宜饮用和灌溉。”“初建水库主坝高33米,总库容338万立方米,同时完成取水卧管和输水洞建设,卧管为直径0.5米圆管,输水洞为直径0.75米圆涵,最大输水量每秒1立方米。”


  1966年,在决定为城市供水后,为了扩充库容和满足供水需求,第一次对海子峡水库主坝加高,并新建水塔输水洞,最大输水量每秒为18立方米。之后为增加蓄水量,满足城市供水,多次加高主坝、水塔,并修建从张易河上游截引水入库工程。至1990年,随着主坝再次加高,海子峡水库总库容达到500万立方米,年平均蓄水量250万立方米,向城市年供水80万立方米左右,主要供县城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


  “1966年4月,开始铺设海子峡水库至固原城供水管道。”陈明轩说,当时由于缺少机械,挖渠道、打隧道全靠人力,遇到坚硬的沙石岩,采用爆破的方式一点一点挖掘或者人工凿,借用简陋的工具,耗费大量的人力,最终打通了海子峡水库到固原县城的第一条输水主管线,之后又陆续通向居民家。


  “初次通自来水,并非像现在一样,将自来水管通向每一个需要用水的房间,只是在每一个用水终端安装一个取水点,先在县城电影院、红星食堂、药材公司、公安局等地设立了5个供水点,供居民取水。”陈明轩说,当时自来水免费供应。供水点建成后,由于可以24小时供水,且不受天气气候变化影响,深受居民喜爱,当居民用水时,提水桶到供水点取水就可以,不用担心夏季干旱缺水问题。


  “当年,自来水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居民接受还是比较慢。”陈明轩说。随着自来水先在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通水,居民发现自来水相比井水更安全可靠、卫生,自来水管随之大面积铺设入户。


  “我家就住在固原市西门外,是自来水进入县城第一个通上自来水的居民家庭。”孟荣华说。当年通自来水,家里人都很高兴,再也不用吃井水了。与自来水相比,井水还是很不方便,尤其冬季下雪降温,井口周边全是结冰,不小心就会滑倒。“当年,固原县医院作为自来水接入的第一家单位,医院修建了一个取水点,安排专人负责管理,用水时都要排队。”孟荣华介绍,有了自来水,医院洗涤可以随时取水,特别方便,而且供水充足,医护人员也不用蓄水器具,解决了医院用水困难。(记者 剡文鑫 文/图)

  

链接

  1970年,当时固原县有关人士提出把固原南部的水调往北部以解决干旱问题的设想,于1971年确定工程名为“引泾济清工程”。


  1976年,自治区水利厅提出先建固海扬水工程后考虑“引泾济清工程”。


  1983年,因为“引泾济清工程”从泾河引水,影响到甘肃等地区饮水问题,专家组决定将工程更名为“六盘山引水工程。


  1986年,固海扬黄灌溉工程结束,陕甘宁三省区的“盐环定”(盐池、环县、定边)扬水工程开工,“六盘山引水工程”后推。


  1992年,固原从清华大学请来教授以及国家水利专家,对“六盘山引水工程”进行勘测、论证,提出了“走直线打长洞”从地下打洞的引水方案。


  1997年,“六盘山引水工程”改名为“东山坡引水工程”。1998年,在六盘山引水方案的基础上,固原地区决定建设规模较小的东山坡引水工程,主要解决城市供水。


  2000年10月,东山坡引水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经过6年艰苦施工,于2006年供水,之后又实施东山坡引水二期工程。东山坡引水工程年引水量2000万立方米,供水工程自贺家湾水库取水,管线基本沿清水河布置,接海子峡至城市供水网,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当时解决16万城市人口生活用水。


  2012年,经过40年的立项历程,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宁夏水利建设史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复杂、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民生水利工程全面开工。饮水安全工程将泾河汛期富余水量调入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实现区域水资源的丰枯补济、南北调配,将泾河引水、扬黄水、当地库井水联调,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资源效益的最大化。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年引泾河水3980万立方米。


  2016年10月8日,宁夏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全面通水,从根本上解决了原州、彭阳、西吉、海原4县(区)100多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西海固百万城乡群众终于告别了缺水的历史,用上了安全可靠的自来水。


  ——据固原市水利局相关文献

来源:新消息报

推荐阅读

 银川这个小哥火了!人民日报和央视为他点赞,阿里巴巴奖他五千元

 宁夏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屠国军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宁夏人注意,看到他们,请拨打这个电话接他们回家⋯

 银川人千万别带这样东西上公交车,小心被拘留!

编辑:王莹   责编:李涛编委:贺璐璐 李金香

网址:www.nxnews.net

 合作:18909588538|爆料:0951-5029811

↓↓↓点赞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助于身心健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