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为黔首而修,业为桑梓而立”宁夏医科大学成立60周年

2018-05-01 宁夏新闻网

  1958年春,在宁夏工委筹备组的领导下,宁夏医学院开始筹建。同年9月15日,宁夏医学院开学典礼在银川卫生学校礼堂举行。


  没有校舍,自己动手打土坯建;人手不够,全员主动双肩挑:物理教师兼后勤管理人员;病理教师既是器材和图书采购员,又是管理员;化学老师负责整个教务安排……


  其时,50亩校园面积,2100平方米教学、办公及生活用房,临时借用的校舍,以及在卫校自建的土坯房,勾勒出宁夏第一所高等医学学府的全部轮廓。


  历史将永远铭记。建院初期,上海、西安、兰州一批骨干教师,成都、沈阳、大连、武汉、广州等地的大批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胸怀四方之志,背着简单的行囊,从繁华的大都市来到近似荒原的银川,用青春和汗水演绎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奋斗之歌。

资料图:1958年,陈树兰教授在工作。

  陈树兰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个。1953年,陈树兰大学毕业后志愿投入到大西北拓荒者的行列中。住的是透风的土坯房,睡的是冰冷的土炕,用的是烟气腾腾的土炉子,点的是药瓶改成的煤油灯,吃的是野菜为主的调和饭。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陈树兰教授开始了治病救人、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生。陈树兰教授从事临床医学、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65年,已经87岁高龄的她至今还坚持做临床和医学研究工作。她救治了不计其数的危重病人,培养了大量的年轻教师和学生,为宁夏的医学教育、临床医疗和医学研究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张京元是被派到西安医学院学习的年轻教师。那时她已查出患有肝炎,但疾病没有阻挡住她完成任务的决心。连续几个月,她没白天没黑夜地学习;回校后,拖着病体,咬紧牙关,昼夜备课,面对黑板一遍遍试讲,终于完成58级同学的第一堂生物学教学课。


  当时,全国很多大的医学院校都从国外购进价格昂贵的先进仪器,可宁夏医学院买不起。李楚芬是建院初期从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来宁的研究生,是学校建校初期师资队伍中仅有的三个研究生之一。她在北京上海有很多同学,便和詹闲学老师一起走访上海北京各学校的生理教研室,当在上海生理研究所获悉可以用较少的经费自己制作电生理仪器信息时,异常兴奋。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她和同事们终于完成了最简单原始的电生理综合仪制作,解决了实验课的实验仪器问题。

  资料图:2002年,宁夏医学院、宁夏卫校、宁夏护校三校合并组建新宁夏医学院。

  在连续招收三届医学专业本科生后,1960年,宁夏医学院在校生达到300多人。但接踵而来的3年困难时期,迫使开工兴建的校舍停建,以至于连续两年没有招生。1962年10月,宁夏医学院与同期成立的宁夏农学院、宁夏师范学院合并组建宁夏大学,成为宁夏大学医学系。宁医人没有叹息止步,继续竭尽全力,只争朝夕。


资料图:首届毕业生。

  1960年,来自江南水乡浙江绍兴的青年金越震进入宁夏医学院学习,5年后,他带着全年级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奔赴宁夏海原县,在那里度过了一生,海原的村庄皆留下了他行医的脚印和跋涉的身影。


  1970年初夏,原本绿荫葱葱的固原三营镇周边山川枯黄一片,宁医师生送医送药和开门办学到此地。医疗队由高资历的临床老师组成,不仅在三营医院开展正常教学,还经常派出巡回医疗队到山区为回汉群众送医送药上门。


  喝的是漂浮着羊粪的地窖水,睡的是布满跳蚤虱子的农家炕,吃的是自带的粗茶淡饭。他们不负重托,培训出了能扎根山区的32名“红医班”学员。


  迄今为止,由宁夏医科大学培养的6万多名白衣天使遍布祖国四面八方和宁夏山川大地,他们无私地守卫者600万宁夏各族人民的生命健康,默默地奉献着青春年华,贡献着智慧才干。


  由于历史原因,1966年到1970年,宁夏大学医学系连续5年没有招生,几乎面临“停办”困境。

资料图:1980年10月,上海铁道医学院教师合影。

  1972年,上海铁道医学院搬迁至银川,与宁夏大学医学系合并,重建宁夏医学院。随着上海铁路医院的迁入,以及后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大批教师支宁,宁夏医学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大量人才的涌入,带来了全新的办学理念,提高了宁医的学术水平,培养了宁医第一批学科带头人。   

  1980年,上海铁道医学院复校,此后,宁夏医学院依靠自身力量独立办学。宁医继承者们接过先辈的接力棒,继续在黄土地上播种希望。

资料图:上世纪80年代宁夏医学院、附院大门。

  原宁夏医学院副院长、附属医院(临床学院)院长宋家仁教授,从医几十年,创建了宁夏神经外科事业,用极具开拓的精神发展和提高了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整体规模和水平,使附院成为区内一流,某些专业在国内都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医院。


  作为原宁夏医学院院长孔繁元教授,从山清水秀的鄂中大地来到风沙弥漫的塞北古城,长期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在神经流行病学,特别是脑脊液细胞学研究上取得了创造性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对教师职业的深刻诠释。


  戴寿芝教授,1959年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来到宁夏医学院,他是改革开放后宁夏第一个出国和回国留学人员。1981年,在自治区政府的支持下,主持建立了宁夏医学院免疫研究室,把全部爱心倾注给每一位学生,在教学、科研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了一生。


  首任院长陈应谦,1960到 1981年在宁医工作,是他规范和培育了宁医的教学制度、教学工作。任院长期间,陈应谦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规范管理学校工作。他严格要求学生,甚至要求学生练好钢笔字,为以后写病历打好基础。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自重、自我约束意识,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用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受到严谨治学精神的熏陶。


  ……


  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又一批勇于开拓、献身医学、孜孜求索的宁医人,才使“学为黔首而修,业为桑梓而立”的宁医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2002年10月,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宁夏医学院与原宁夏卫生学校、宁夏护士学校合并,成立了新的宁夏医学院,整合了全区医学教育资源,学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4年,学校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确立“建设新校区、200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申报建设博士授予权单位、更名宁夏医科大学”的四大奋斗目标。


  岁月荏苒。宁医老一辈创业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拼搏精神,融入了新一代建设者的辛勤汗水。


  2006年11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7年7月,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2008年8月,宁夏医学院更名为宁夏医科大学;2010年2月成为立项建设的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成为“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3年成为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2016年跻身“部委省共建高校”行列,成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今年初,上海软科发布的2018年“中国最好大学排行榜”中,宁夏医科大学进入全国高校排名第199位。


  2017年,自治区通过《西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支持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学科和“西部一流”学校。


  截止目前,宁夏医科大学已建成较为完备的大学医院系统,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3所直属专科医院,1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公立医院等区内外17所教学医院,50余所实习医院和实践教学基地。毕业生就业率为92.59%,位居全区高校首位。值得一提的是,在宁夏医学科大学培养的60000多名毕业生中,有的是获国家、省、市突出贡献专家,有的成为国内外知名大学教授。77级学生孙涛教授为学校现任校长,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毕业生中有大批扎根塞上,无怨无悔守卫一方百姓健康的普通医护人员,有自治区“塞上英才”“塞上名医”“塞上名师”获得者,有在北京上海等大医院的医学专家,还有在国外顶尖实验室做出成就的医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宁医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使命:为“健康宁夏”护航,为“健康中国”助力!

孙涛校长为毕业生打流苏

  60年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宁夏医科大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60年过去了,当年打土坯建校舍,荒野地捡标本的许多中老年教职工,有的已经长眠在黄土地了。但是,宁夏人民忘不了他们,在庆祝宁夏60华诞之际,将永远铭记他们的高尚品德和辉煌业绩。(记者 魏萍)

来源:宁夏日报

编辑:王莹   责编:李涛编委:贺璐璐

网址:www.nxnews.net

 合作:18909588538|爆料:0951-5029811

↓↓↓点赞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助于身心健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