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热吃”,别再这样催孩子了!
今天要上学,起床洗脸刷牙后,妈妈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或者一杯刚刚烧开的豆浆端到您的面前:“快点趁热吃,不然就迟到啦”.....
吃饭时间到了,妈妈总变着花样弄一桌好菜鲜汤,一脸宠溺地对您说:“趁热吃,冷了不好吃”.....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趁热吃”除了会烫伤嘴,还可能致癌!
中国是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
超过 65 ℃ 的热饮,属于 2A 类致癌物,有致癌风险。
受到伤害最大的,就是食管。
这可不是拍脑门定下来的,世界各地都有研究人员做过研究,发现热衷于喝热饮的地区(比如南美、东非、亚洲),人们患食道癌的几率也会高出几倍。
为啥喝热饮容易引发食道癌?目前还没有定论,比较合理的解释是:过高的温度损伤了食道黏膜的细胞,需要制造新细胞来修复,那偶尔烫一两次,修复一下是OK的。
如果长期喝热饮,甚至成为了一种习惯,那么要小心了。食道黏膜细胞循环往复的损伤、修复,在这个过程中又经常受到热的刺激,或食物中某些可能致癌的物质的刺激,可能就生出了一些异常的细胞(癌细胞),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食道癌。
当然,我们并不想危言耸听,并不是说喝热水就会得癌症什么的,只能说长期喝太热的水可能会增加食道癌的风险。所以,少喝过热(高于65℃)的茶水和饮料是更健康的饮食方式。另外,经常抽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食道癌的诱因。
为什么热这么伤食管?
食管的表面,覆盖着娇嫩的黏膜,食物的温度对它有很大影响:
10 ℃~40 ℃ 最合适;
50 ℃~60 ℃ 勉强能耐受;
65 ℃ 以上,会造成烫伤。
不要觉得 65 ℃ 温度很高,一颗热饺子就能超过它。
相比于嘴巴,食管对温度并不敏感,就算被烫到了,也没太大感觉。
因此,吃东西时如果被烫到嘴,很多人会赶紧把它咽下去,觉得这样就不烫了。
刚出锅的饺子、刚从火锅里捞出的肉丸,刚出笼的灌汤包、刚煲好的靓汤……
每一口烫嘴的食物,都会对食管带来一次伤害。但你却毫不知情。
甚至有些人还特别喜欢这种“嘴巴被烫到,胃里热乎乎”的感觉。
如果真有一天你感觉到食管有异常,那可能已经晚了。
如果说“烫到嘴只好赶紧咽下去”是偶然情况,那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最可怕的是觉得自己:
“我只是趁热吃,根本不烫!”
每个人对烫的感觉不同
这样做判断烫不烫
每个人对烫的感觉差异很大,年纪越大越不怕烫,可能是因为烫的吃多了,食道粘膜反复修复,对热越来越不敏感了。
那怎么试温度比较好呢?(你要是随身带温度计,那我也不会阻拦你)
大人们喝热饮、吃烫食前,如果手拿着都感觉比较烫了,那么建议再凉几分钟,别急嘛!也可以用嘴唇碰一下,如果嘴唇觉得不烫,再吃进去。其实吧,体温附近的温度(35-40℃)就很适宜啊,为啥非得吃太热的呢?
而宝宝呢,嘴巴、食道对热的敏感度更高,大人觉得刚刚好的温度,对孩子可能已经过热了。比较合适的试温度方法是用手腕来试。
比如奶液,将少量奶滴到手腕内侧。感觉是温温的,那就可以给孩子喝了;如果感觉烫,那继续冷却一会儿再喂。(可以将奶瓶放在水龙头下冲洗冷却,或放在冷水容器中)
饭菜也是类似的,取一小点放在手腕内侧感受下。当然,具体的温热度,还是要看宝宝实际感受情况来调整的。
1.尽量不要用嘴给孩子试温度,一是并不准,二是病菌容易交叉感染;
2.如果非要用嘴试温度,那也请另外准备一把干净的勺子,且不要继续用来给孩子喂食。
3.如果饭菜太烫,妈妈也不要去用嘴吹吹,唾沫星子可能会飞过去,把细菌带到宝宝的饭里;
4.如果用微波炉加热孩子的食物,可能会加热不均匀。即使你试了某一口不觉得烫,但其实某几个区域可能会很烫。
建议加热中途可以拿出来搅拌搅拌,比如需要热1分钟,那30秒的时候可以拿出来搅拌均匀再继续热。
上学的孩子更要注意:特别是在早上要抓紧时间赶到学校,家长总会督促孩子快点吃。孩子会觉得烫想凉一会时间也没有啊,父母要提前做好早餐先凉一会儿。如果是刚刚出锅的面条豆浆让孩子吃,一定会让孩子的胃受伤害!
切记: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至40℃左右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