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6年级语文天天练:第44期
小学奥数 | 科普知识 | 专题活动 |
诗歌朗诵 | 家长课堂 | 绘本故事 |
语 文 天 天 练
1-6年级精选语文题
一、选字填空。
二、给下列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一、晴 青 情 请 清清
二、例:动 运动 字 写字 双 双手 姓 姓名
三、略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综合展示厅。
三个小朋友想一起去市图书馆借书,没想到半路上迷路了。他们向一位老爷爷问路,猜猜老爷爷会帮谁?在后面打“√”。(提示:谁最有礼貌,老爷爷就帮谁)
A.老头儿,去市图书馆怎么走?( )
B.喂,市图书馆在哪儿?( )
C.老爷爷,请您告诉我去市图书馆怎么走,好吗?( )
三、课外阅读。
春 风
春风,总像妈妈温柔的手。她抚摸着桃树,桃树醒了,睁开眼睛,桃林一片粉红;她抚摸着柳树,柳树伸了个懒腰,扭一下细软的腰肢,也醒了,于是长出了嫩绿的秀发;她抚摸着田野,田野苏醒了,一片绚丽灿烂,麦苗翠绿,油菜金黄;她抚摸着小朋友,你看,红领巾更红了……
1.想想“抚摸”是什么意思,试着用它写句话吧。
2.这篇文章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在正确的序号下打“√”。
(1)田野 (2)燕子 (3)麦苗 (4)桃树 (5)柳树
3.“柳树长出了嫩绿的秀发”一句的意思是( )
A.柳树长头发了。 B.柳树的头发是绿色的。
C.柳树的枝条在春风吹拂下变绿了。
4.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值得积累,找出一句,用“____”标出来并读一读。
5.你喜欢春风吗?为什么?
一、姑娘 碧绿 吐丝 休息 儿童 叔叔 桃树 充满
二、(3)√
三、1.示例:妈妈抚摸着我的头,哄我睡觉。
2.(1)√ (3)√ (4)√ (5)√
3.C
4.示例:春风,总像妈妈温柔的手。
5.示例:我喜欢春风,因为她吹醒了万物。
一、加偏旁变新字,再组词。
二、结合课文内容填一填。
( )的尾巴 ( )的燕子
( )的图画 ( )的天空
( )的荷叶 ( )的细雨
( )的湖面 ( )的电线
三、阅读。
可爱的植物《荷花》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选段写了荷花的三种姿态:______开、______开、______开。
(2)“冒”字突出了( )。
A.白荷花的生机勃勃。
B.荷叶的生机勃勃。
(3)请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一、示例:佛(仿佛)拂(吹拂)
仿(仿造)房(房屋)
梅(梅花)海(大海)
掠(掠过)惊(惊动)
二、剪刀似 可爱 光彩夺目 旷亮无比 挨挨挤挤 如毛 波光粼粼 纤细
三、(1)半 全 未 (2)A
(3)示例:下课了,同学们来到操场上,有的踢球,有的跳绳,有的丢沙包。
一、比一比,再组词。
二、阅读。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小河是娴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的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映在河水中。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粼光闪闪。
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是红,那处是绿。又一阵风来,倒映着两岸的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了灰暗的一片,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微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xī)窸窣(sū)窣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理解词语。
(1)娴静:
(2)窸窸窣窣:
2.联系上下文,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凝固:①结实,牢固;②坚硬;③坚决地;④本来。 ( )
轻掩:①遮盖,掩蔽;②关;③乘人不备(袭击、捕捉)。( )
3.认真读文章,用“____”画出一个比喻句。
4.文章的第三至六自然段是按照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5.读文章第三自然段,这段文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的,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事物的描写,写了小河________(时间)迷人的景象。
6.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
一、示例:无赖 懒惰 蹲下 遵守 疏远 蔬菜 蚊帐 账本
二、1.(1)文雅安详。
(2)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2.② ①
3.示例:小河是娴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
4.时间
5.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 河水、霞、雾气 早晨
6.第一自然段起点题和引起下文的作用。最后一个自然段对全文起总结、概括的作用。
一、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在括号里。
(1)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 )
(2)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
(3)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
二、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空城计
有一次,魏国得知蜀国的西城兵力薄(bó báo)弱,只有两千五百名士兵在城中,就派大将司马懿率(shuài lǜ)领十几万大军前去攻打。以两千五百名士兵抵挡十几万敌人,如同以卵击石,必败无疑。可是诸葛亮要从别的地方调集军队增援又来不及。西城危在旦夕,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一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身上。诸葛亮也有些犯难,但严(骏 峻)的形势又迫使他必须拿出一个应对的办法来。
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计策。他命令城内的平民和士兵暂时躲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大开城门,等(候 侯)敌人的到来。魏国大将司马懿不久即带兵包围了西城,但令他吃惊的是,本来以为会戒备森严的西城却城门大开,城墙上也看不到一个守卫的士兵,只有二十几个百姓在城门前洒扫。正当他大惑不解的时候,就看到城楼上出现了一个人,正是他的老对手诸葛亮。只见诸葛亮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在一张预先放好的古琴前坐下来,随即悠扬的琴声从城楼上传下来。魏国的将士都愣住了,在大军围城的危急关头,诸葛亮却弹起了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面对开着的城门和弹琴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竟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早就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可诸葛亮胆敢大开城门迎候十几万大军,这太出乎他的预料了。他想,城里必定埋伏了大量兵马。这时,就听得城楼上传来的琴声由舒缓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暴风雨就要来临一般。司马懿越听越觉得不对劲,他怀疑这是诸葛亮发出的调动军队反攻的信号,于是急忙下令让他的军队撤退。就这样,蜀国的西城得以保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有改动)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读音和不恰当的字。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用蛋打石头,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 )
(2)指危险就在眼前。( )
(3)深沉地思索。( )
3.下列对诸葛亮摆“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知己知彼,思虑周详。
B.司马懿生性多疑,用兵谨慎。
C.蜀国的增援军队马上就到。
D.诸葛亮临危不乱,沉着应对。
4.用“____”画出文中两处描写琴声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第一处:
第二处:
5.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说说诸葛亮和司马懿各是怎样的人。
诸葛亮:____________
司马懿:____________
6.下面的歇后语中可能与本故事有关的两句是( )
A.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B.半夜弹琴——暗中作乐
C.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D.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一、(1)反问 (2)设问、拟人
(3)拟人 (4)拟人、排比
二、1.báo lǜ 骏 侯
2.(1)以卵击石 (2)危在旦夕
(3)苦思冥想
3.C
4.随即悠扬的琴声从城楼上传下来。
诸葛亮用悠扬的琴声表现自己的气定神闲,借以迷惑魏军,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这时,就听得城楼上传来的琴声由舒缓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暴风雨就要来临一般。
既说明了诸葛亮摸透了司马懿的心理,又写出了司马懿内心的慌张和多疑的性格。
(分析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5.示例:足智多谋 谨慎多疑
6.AC
六年级
一、给下面划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店铺(pū pù) 更改(ɡēnɡ ɡènɡ)
薄雾(bó báo) 间隔(jiàn jiān)
正月(zhēnɡ zhènɡ) 扇翅膀(shàn shān)
二、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欲”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欲”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欲望;②想要,希望;③需要;④将要。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欲”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随心所欲( )
求知欲( )
震耳欲聋( )
三、阅读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出乎意料的人生三问
上课铃响后,班主任来了,他没有带书,站在平台上半天没出声。同学们都诧异地望着他。
老师扫视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三个问题。”接着,他问道:“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个?”
大家哄堂大笑,齐声回答:“珠穆朗玛峰!”
老师接着问:“第二高峰呢?”这下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了。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老师顿了顿,提出第二个问题:“有人想烧壶开水,可等他生好火时才发现柴火不够,他该怎么办?”
同学们议论纷纷,意思是赶紧找柴火。
老师不置可否,问道:“为什么不把茶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同学们一听,这样去思考,言之有理,佩服。
接下来,老师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古代有一个人,想学好一门立身的本领,他曾反复比较,决心去学屠龙之技。他去拜了名师,日夜苦练。大家说,他后来怎样呢?”
同学们兴致勃勃,说他肯定能成为英雄、明星,受世人尊崇。
老师越听,头摇得越快,说:“这个人一定会穷困潦倒一生,因为世上没有龙。”
经过老师的循循善诱,大家终于明白,原来这节课老师要告诉自己的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那就是做人要力求出色,勇争第一,这样别人才会发现你、记住你;做事要敢于创新,方法灵活,千万不可墨守成规;做学问要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效益,闭门造车,是没有出路的。
1.“面面相觑”的“觑”字我们不认识,应该选择( )查字法,先查( ),再查( )
画。用“换字法”猜猜这个“觑”,可以换成( )字。
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诧异:
3.理解句子的含义。
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4.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四要素,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5.班主任老师告诉了我们哪三个方面的道理?
一、1.pù√ gēng√ bó√ jiàn√ zhēng√ shān√
二、Y 欠 7 ② ① ④
三、1.部首 “见”字部 十一 看
2.奇怪,令人惊异。文中指班主任上课没带书且半天不出声让同学们感到很奇怪。
3.做人要力求出色,勇争第一,这样别人才会发现你、记住你。屈居第二,那么就无人能发现你。 (言之有理即可)
4.课堂上,班主任通过询问学生三个问题,告诉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
5. 做人要力求出色,勇争第一,这样别人才会发现你、记住你;做事要敢于创新,方法灵活,千万不可墨守成规;做学问要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效益,闭门造车,是没有出路的。
说明:本文相关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者免费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